![]()
内容推荐 本书将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达成度和达成效应进行探讨,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运用省级面板和OECD国家数据从单项公共服务供给、总体水平、财政支出和供需匹配四个方面,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与分布格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别进行事实特征描述和国际比较。同时,借助CGSS微观调查数据,对不同年龄群体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受益感知和评价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和新中国财政基础理论,构建出一套目标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基本公共服务达成度评估体系,分别包括收入再分配效应、阶层流动效应、公平效应和公共参与效应。最后,对上述四个影响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机制探讨以及代际差异比较,并基于研究结果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如何提高居民获得感和实现代际均等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 熊阳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博士后,税收学博士,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四川省专家服务团专家。主要从事财政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在《税务研究》《当代财经》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教育部、四川省多项课题。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 1.3 基本结构和框架体系 1.4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3 基本公共服务和受益群体的现状描述与分析 3.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格局 3.2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比较 3.3 小结 4 基本公共服务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以公共支出为例 4.1 引言 4.2 实证策略 4.3 数据与变量 4.4 实证结果 4.5 稳健性检验 4.6 不同年龄群体的异质性分析 4.7 小结 5 基本公共服务的阶层流动效应:以公共教育为例 5.1 引言 5.2 我国阶层流动的事实特征 5.3 数据与变量 5.4 实证结果 5.5 不同年龄群体的异质性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5.7 小结 6 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效应:以公共医疗为例 6.1 引言 6.2 实证策略 6.3 数据与变量 6.4 实证结果 6.5 不同年龄群体的异质性分析 6.6 小结 7 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共参与效应:以公共教育为例 7.1 引言 7.2 数据与变量 7.3 实证结果 7.4 不同年龄群体的异质性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6 小结 8 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