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哈佛遗墨(修订本)(精)/碎金文丛 |
分类 | |
作者 | 杨联陞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著名汉学家杨联陞先生言其治学如开“杂货铺”,本书即为其“杂货”诗文集。书中主要收录杨联陞学术随笔与诗歌联语:追怀忆旧,记叙其与赵元任、陈寅恪、萧公权的往来论学;评骘学术,精选其为胡适、孟森、余英时撰写的序跋书评;诗歌唱和,辑录其与台静农、张充和、吉川幸次郎的友声回响;从而全面展现这位海外汉学家的学术意趣与情怀。 作者简介 杨联陞(1914-1990),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后赴美,任教于哈佛大学。五十年代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有《中国制度史研究》《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汉学论评集》等著作多种。 杨联陞从经济史入手,兼治文史,曾为赵元任先生助手,与胡适谈诗论学二十年,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诸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对世界第一流汉学家的作品多有评论,享有“汉学界的检察官”之美誉。 目录 随笔 杨联陞自传 《胡适手稿》序 《钝夫年谱》跋 赵元任先生与中国语文教学 贺赵元任先生八十大寿——《汉语否定词杂谈》引言 追忆陈寅恪先生 打像为誓小考 忆钱稻孙先生——兼忆贾德纳 梅校长的幽默文字 《重哑绝句百首》序 “哑行者”蒋彝二三事 石湘没有死——《陈世骧文存》序 台静农教授八十寿庆——《友声集》总序 敬挽萧公权先生 追怀叶师公超 中国文化中之媒介人物 历史与语言 与吕叔湘先生笔谈《语文常谈》 书评经验谈 《汉代贸易与扩张——汉胡经济关系结构研究》序 引言与结语——为香港讲座成书而作 五、十新解 断思 冀朝鼎的《中国历史中的经济要区》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 重刊孟心史先生《明代史》序 陆澹安编著:小说词语汇释 中国围棋数法变更小考 宋太宗的棋势与棋诗 杨氏桥经 题紫瓜图 访戴游山杨柳记回目(与柳存仁合拟) 诗稿 入中学第一年,初次写诗,残稿 哀香港 白话诗三首 新闺怨 新出塞 无题 无题 步张子綝韵 咏柳 附:胡适诗 赠张子綝 小诗 七绝二首 复胡先生信,改小诗 怀子綝 西江月,送赵元任先生 七绝 附胡适和诗二首 和胡先生诗二首 家书云云) 减字木兰花,无题 浣溪沙?美国冬景 闻罗斯福总统病逝 无题 归依梁方仲韵,作一首 赠方仲 晨成一绝赠陈梦家 诗一首 和方仲诗 和方仲诗,自纽约归寓改成 附梁方仲诗(时在巴黎国际文教会上) 送任华归国 用保安韵成诗二首 自度曲 在地下车中成二绝,送保安 写定昨晚小诗 新诗一首 小词,用胡先生诗意 游瑞士 依韵答仲雅二首 附:仲雅诗 又一首 寄蒋彝 附:宛君作 蒋答宛嫂 再和哑行者 寿哑行者五十 游白山 和劳榦昨小诗 附:劳榦题杨府纪念册诗 康桥杂兴,和劳贞一 答友人 赠吉川教授 附:吉川和诗 又赠吉川 打油送吉川 寄吴清源 呈洪先生 菩萨蛮,贺萧公权画梦词 寄张充和三绝句 自题小画 和于公五十生日数来宝 附:于镜宇作数来宝 以阳关曲平仄赋诗赠日本学人 附:吉川幸次郎和诗 小川环树和诗 和超凤兄 蒋哑子信有禅诗,和二首 附:蒋哑子原诗 枕上口占 附:哑行者诗 陈世骧和诗 口占绝句 打油诗说“力使历史观” 看TV中赵少昂作画,和赵少昂诗 寄家翘 早晨梦醒成小诗 收哑子辛丑除夕诗,谓余诗腐,而以酸答 附:哑子原诗 和吉川幸次郎教授二十韵 附:吉川幸次郎赠排律诗 东京得句 为日本友人《十便九宜册》题 京都偶得 芭蕉庵观芜村芭蕉像 晨在友人园中散步得诗 附:吉川和余在世骧家得诗 和吉川诗欢迎其来美讲学 12月27日又和一首 四十九岁初度 附:于镜宇奉和 赠小川环树教授二诗 湖滨得诗,示谭超英 附:谭超英和诗 答哑子诗 贺赵元任先生、师母结婚纪念) 英伦纪事三首 和余英时诗 附:余英时诗 赠何炳棣,兼怀寅恪师) 贺宛君寿 医院散步得句二首 和吉川退休诗 早起成绝句赠张充和 小诗复哑子信 “子弟书”贺赵元任先生、师母金婚 宫崎教授古稀荣庆 附:宫崎酬诗 送英时 附:余英时和诗 瑞士登山口占二绝 晨去校路上口占 寄张充和 挽大中夫妇 五古咏万物 东亚研究大会晚偈 圆相问答 略检院中枯枝,成一律 和彦威兄 庚申除夕,无题 昨夜梦蒋仲雅来吃东西,成一绝 无题 王伊同寄来《五朝门第》三册,作谢诗 纪念洪隈莲先生 闻近东空袭有感 自问 补贺张晓峰八十诗 怀师大附中诸友人 读寒柳堂,怀寅恪师 病起逾年,敬谢师友关怀福荫 悲母诗 代宛君作 追怀韵卿师母 成诗一首 和充老诗韵 挽元任先生 赠周一良 赠老友周太初(一良)兄 赠萝庵嫂 谢台静农先生并诸公) 谒孔庙 和冯芝生先生一绝 和刘君智诗一首 为邹衡作小诗 给忠平 赠张政烺 抄小纸条儿 浣溪沙赠叶嘉莹教授 和周万明七律一首 和彦威兄寿词 观赵荣琛戏后题 和周策纵 附:周策纵原诗 诗赠全汉昇公 上午成小诗 诗记香港事 梦中无路不能回家,甚觉急躁 田意荣休,田艺不休 哈佛三百五十年纪念 一字诗怀师友 人文社会学院献词( 和易安居士醉花阴,怀李方桂先生 挽梁实秋 早起成一绝 赠周一良 联语 撰寿胡适之先生联 为王伊同(斯大)题纪念册 得赵师母自传,寄一联 寿蒋彝联 挽林语堂联 撰联自慰 为香港中文大学撰 为李卓敏画竹并题 挽竹内好先生 挽萧公权先生联 挽赵元任先生夫妇 为房兆楹先生写挽联 挽李方桂先生 作 序言 学问一事,见微而知著 ,虽片言鳞爪,却浑然一体 。及今观之,札记、书信、 日记等传统书写方式,更是 散发出无定向、碎片化的后 现代气息。钱锺书先生便将 自己的读书笔记题为“碎金” ,凸显其特殊的价值。 文丛取名“碎金”,意在 辑零碎而显真知,并与“中 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相映 衬。丛书所录,非为诸名家 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 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 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 、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 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 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 作。希望这些短小而精美、 灵性而深邃、言简而隽永的 吉光片羽,能帮助读者领略 名家学者的点滴妙悟、雅趣 文字,一窥学术经典背后的 丰富人生。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导语 《碎金文丛》所录,非为诸名家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著作,而是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系列,多为后人精心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 本书为其中一册。本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杨联陞先生的随笔、诗歌、书札集,记录了其在海外治学、交友的生活。 精彩页 《钝夫年谱》跋 胡适之先生的父亲铁花先生自撰的《钝夫年谱》要印行了,适之先生叫我写一篇跋。 铁花先生(1841-1895)的事迹,见于先生的《家传》,1951年印在《台湾纪录两种》前面代序。这部《年谱》,从道光二十一年(1841)起,到光绪二年(1876)止,大略相当于《家传》前两页的事。 铁花先生世代贩茶,有的子弟也人塾读书。先生十几岁时,学作诗文,也助理世业,在安徽、江浙之间往来。咸丰十年(1860),先生二十岁,娶冯夫人。这一年太平军打破绩溪县城。先生虽然习武自卫,后来又组织乡团,有好几年还是不免流离迁徙。同治二年(1863),冯夫人殉节。四年(1865)局面平定,先生补了廪生,续娶曹夫人。从同治五年(1866)到光绪二年(1876),胡氏大宗祠重建,由先生主持,任劳任怨。这一件大事,同逃难时设法维持生计的种种艰苦,《年谱》记载得非常详细。 读《钝夫年谱》的人,一定会觉得铁花先生是一位长于治事有担当、有作为的人。逃难时的间关经商,建祠时的独负重责,不过是两个特别明显的例子。铁花先生这种过人的性格与修养,在《台湾纪录两种》里,更看得清楚。例如光绪十八年(1892)冬与次年春季给同门范荔泉先生(当时在抚院帮办文案)的几封信里说:“生平以畏难苟安为深耻。”又说:“弟生平所自信而自恃者,只有‘不畏难不苟安’六个字。”这六个字的实例,在《年谱》同《纪录两种》里,差不多随处都可以见到。 光绪十八年,铁花先生五十二岁。写信时,在巡阅全台防营之后,提调台南盐务总局,不甚得意,所以想请求内渡,回家教子。(到次年五月才得代理台东直隶州知州,二十年才正式补授。)这时,范荔泉先生“以t任,字相勖”,铁花先生关于“任”字,发了几段议论:“弟前所论‘任’字之义,乃谓随时随地皆有当任之责,当尽其在己者,不容推诿于人。伊尹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以仁为己任,亦日任重。”“如弟今日所处之位,义当处则处,义当退则退,于己皆有当任之责。处其位而不能有所为,则任过,任也;任怨,亦任也。省己量力,义当求退而力求之,亦任也。任事,任也;任道与义,亦任也。论道义则命在其中,求道义之所安,即安命也;非计及于运气也。”铁花先生自己也承认,这一次本来未免有些得失之心,不过考虑之后,就涣然冰释。决定求退也是为了要对道义负责任。这种作风,光明磊落,而且是始终积极的。 又有一封复范荔泉的信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若吾刘庸斋师迄今尚在,又何必为讲此章以相勖矣。愚戆之性,既不能改,愚拙之分,又不能安,愚而益愚,前此龙门听讲三年,究有何用?”庸(融)斋即兴化刘熙载先生,曾主讲龙门书院。铁花先生在那里肄业,约在光绪初年。这种体验分析的工夫,正是理学家一种长处。 回到《年谱》本身,这部书给研究近代社会经济史的人,供给了许多难得的资料。例如先生家里的儒贾兼业,表示社会阶层与分业并不甚严。关于合资分工采办转运的情形,物价运费厘金的数目,两次分家的经过,重修大宗祠捐款同出工办料的规矩,都有仔细的记载。关于大乱之后族中丁口十只存二,提到了好几次,可以略见大乱对于人口的影响。又说同治乙丑(1865)阖族只存一千二百余人,在家老幼男女八百余口,工商于外者四百余口,又估计在家族人全年的收入支出。这些资料,都十分珍贵。所以这部《钝夫年谱》的印行,是一件极可喜的事情。 1957年2月10日学生杨联陞敬跋于美国康桥 赵元任先生与中国语文教学 赵赓飏学长给我出了个题目,要我写一篇文章介绍赵元任先生在学术上的贡献。我不敢答应,因为这个题目太大,我不够资格做。赵先生是中国语言学界的泰山北斗,又是著名的作曲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要详细介绍起来,单是这两方面,就得讲大半天,不对,恐怕得讲好几天。可是,赵先生的学问,决不止此,至少还有数理、哲学、文学,乃至“符号学”、“信息学”(这两门学问范围相似而不尽同)与“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其中有若干赵先生研究过而又有贡献的问题,有的我说不清楚,有的我一窍不通。只好借用《说苑》里子贡说的话,“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知之I”不过校友通讯征稿,大家都应该帮忙。我就把题目缩小,改为“赵元任先生与中国语文教学”,勉强交卷。遗漏一定难免,错误也许会有,等以后再补正。 赵先生关于中国语文教学最早出版的两部书,是《国语留声片课本》(1922年,商务印书馆)同《新国语留声片课本》(乙种,国语罗马字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这两本书都是划时代的权威著作。用留声片教国语,更是得风气之先。《国语留声片课本》前面有两幅赵先生的照相,都是翩翩年少。还有胡适之先生一篇序。下面抄录一段: 我敢说,如果我们要用留声机片来教国音,全中国没有一个人比赵元任先生更配做这件事的了。他有几种特别天才:第一,他是天生的一个方言学者。他除了英法德三国语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