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英帝国三部曲(Ⅰ昭昭天命)(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英)简·莫里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大英帝国三部曲》以巨大的篇幅,记叙了从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到丘吉尔去世的英国历史,叙事笔法光辉生动,涉及不同大洲风貌、各色人物形象和多场战争,辅以作者的实地考察所见,再现了大英帝国从兴起逐渐走向衰落的漫长历程。
第一部《昭昭天命》追溯了从维多利亚登基到1897年大英帝国扩张侵略的历史,记叙了喀布尔大溃退、印度兵变、祖鲁战争、阿散蒂战争、与布尔人的冲突等战事,也记叙了废除奴隶贸易、澳大利亚土著的消亡、探索尼罗河、爱尔兰大饥荒、万国博览会、爱尔兰自治运动等大事件,展现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社会变化、技术发展,以及殖民者视野中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不同地区的社会风貌。
作者简介
简·莫里斯(Jan Morris,1926-2020),英国作家、历史学家、记者。生于威尔土,原名詹姆士·莫里斯(男),参加过二战,战后曾担任《泰晤士报》与《卫报》记者多年。1953年,他随英国探险队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独家报道了这一消息,轰动世界。她直面过切·格瓦拉,亲眼见证并报道了苏伊士危机,在耶路撒冷发回审判艾希曼的报道……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背后都有她的身影。
1972年,她接受了变性手术,从“他”变成了“她”,变性之后依旧与妻子生活在一起,开始专注于旅行与写作。她游遍全球写下关于悉尼、威尼斯、中国香港、西班牙、美国、加拿大等地的游记与散文,著作超过40部,包括旅行文学、历史与小说等。莫里斯惯于将其广博的历史知识与深沉的思考融入叙事之中,创造出一种过往与今世、梦境与现实、精神与世俗相纠缠的独特文学空间。
她是英国皇家文学院成员,曾获得英国金笔奖与爱德华·斯坦福旅游写作杰出贡献奖。2008年1月,莫里斯被《泰晤士报》评选为“二战”后英国最伟大的十五名作家之一。
目录
第一部分 帝国的情操 1837-1850
第1章 迷人的创举
第2章 高尚而神圣的工作
第3章 甜蜜的生活
第4章 扎根他乡
第5章 战争的法则
第6章 商人的冒险
第7章 白人殖民者
第8章 上帝的行动
第9章 “多好的人!”
第二部分 日渐坚定的信念 1850-1870
第10章 变化的辙迹
第11章 种族的史诗
第12章 潘神与格莱斯顿先生
第13章 帝国风尚
第14章 尼罗河的辉煌
第15章 艾尔总督
第16章 “摩西五经难道不奇怪吗?”
第17章 梅蒂人的耻辱
第18章 太平洋
第三部分 帝国的执迷 1870-1897
第19章 确定的目标
第20章 阿散蒂
第21章 以剑之名
第22章 赞比西河以南
第23章 塔斯马尼亚人的末路
第24章 反叛的王子
第25章 帝国的殉道者
第26章 争夺非洲
第27章 帝国的圆满
致谢
出版后记
序言
1964年,我决心写一套
讲述维多利亚帝国的崛起、
高潮和衰落的三部曲,本书
正是开篇之作它自成一体,
但也可以说是一套三联画的
左边一幅。我冒昧地想了想
子孙后代的感受。过去,我
曾幻想,要是能读到一本曾
在罗马军队里担任百夫长的
土兵书写的罗马帝国晚期历
史,那该有多好啊:他记得
帝国统治最后的时光,能回
溯并描绘这记忆,同时又可
以对这段历史及其意义发表
自己的感言。我想,这样一
本书会为我们提供观察历史
的特殊视角——它非常主观
,但对那一时期的记录却真
实可靠,而且也许不仅反映
了这名百夫长本人的感受,
还囊括了那一代罗马人共同
的情感。
于是,我就开始为我自
己曾经历过的帝国写史。大
英帝国,它在维多利亚女王
统治下达到了顶峰。现在,
距离我第一次在打字机上打
字(当时还没有文字处理软
件)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
我也看见当年所谓的“子孙
后代”逐渐成长起来。新的
千年即将到来,又一个世纪
末则让世纪末这个词的含义
也变得模糊;基本上可以说
,一个新的世界,使我成长
于其中的帝国变得遥远而古
老。既然如此,对几乎已遭
到遗忘的事件、人们的忠诚
,以及激动人心的时代的重
现,或许就能达到我最初想
象的那种效果了。这不是干
巴巴的历史:这是一个亲身
经历了那个时代最后几年的
人,所见证、感受和想象过
的历史。
我生于1926年。在我上
学时,教室里的地图从南极
到北极,填满了属于帝国的
红色。我见证了这个巨大的
帝国机体最后一次团结在一
起,在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中
战斗。1947年,我21岁的
生日就在一辆英国运兵列车
上度过,它从埃及(大英帝
国在此显然已经不受欢迎)
开往巴勒斯坦(大英帝国断
然不会想要这个地方)。接
下的约15年中,因为职业的
原因,我一直亲身参与大英
帝国的解体过程,并心情复
杂地见证着不列颠的转变—
—它失去了权势,改变了目
标,它适应了世界新的平衡
,这种适应有时相当灵活,
有时又笨拙而无奈。
因此,我的眼光转到了
另一个世界,那失落的美学
,那个帝国梦。这个梦曾经
填满了这个国家一切的想象
,如今却如此遥远。在我眼
中,它就像一道光芒,一团
不列颠历史本能中的烈火,
在19世纪熊熊燃烧——从维
多利亚女王1837年登基,
即本书叙述的开始,到
1897年,其统治六十周年
的钻石大庆,即本书叙述的
终结为止。在我的解读中,
这是许多英国人的热望,他
们热望打破他们温柔的北方
世界,打破充满绿色和灰色
的世界,进入更加生动的地
方;在那里,他们可以创造
财富,可以做各种超出常理
的事业,而一些关于等级和
行为的限制规定,都可以在
浮华的火光中被置之不顾。
这些冲动当然并不总是无私
的,而且通常都野蛮残忍。
如果我在书中似乎对他们表
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那
是因为我也是那个时代的孩
子,而我这一代人大约都在
某个时刻有同样的感受:就
像我毫不怀疑,我想象中的
那位百夫长,无论退伍后身
处多么优渥的环境,他回首
罗马军团倨傲的行军时,其
认识中仍然会饱含战友之情

我将这套三部曲的每一
卷都献给不同的人,但是,
为表最真挚的爱、感激和仰
慕,我将整套作品献给伊丽
莎白·莫里斯,她也是帝国
的孩子。
1998年于特里凡·莫里斯
(Trefan Morys)谷仓
导语
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英国继续对外扩张,成为强盛的大帝国,又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一步步退缩,重新变成岛国。这段曲折历史有多少人物和故事?
本书作者简·莫里斯是旅行作家,她没有仅限于爬梳各种历史文献,而是探访了亚洲、非洲、北美洲很多地方,在荒野、战场、城市、旧居中寻找旧帝国留下的痕迹,她以优美的文笔,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写下在历史现场的复杂感受。
在三部曲的第一部中,作者追溯了从维多利亚登基到1897年大英帝国扩张侵略的历史,记叙了喀布尔大溃退、印度兵变、祖鲁战争、阿散蒂战争、与布尔人的冲突等战事,也记叙了废除奴隶贸易、澳大利亚土著的消亡、探索尼罗河、爱尔兰大饥荒、万国博览会、爱尔兰自治运动等大事件,展现了19世纪英国“野蛮生长”的状态。
后记
说起英国,我们大概会
想起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
。英国殖民者的坚船利炮,
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历史

彼时,年轻的维多利亚
女王才登基三年,而英国已
经是一个对外扩张的帝国。
英国军队入侵阿富汗,遭遇
喀布尔大溃退,镇压印度兵
变,入侵祖鲁和阿散蒂,与
布尔人发生冲突,驱赶塔斯
马尼亚土著;也有人致力废
除奴隶贸易,探索尼罗河源
头。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
博览会,展示工业技术成果
;然而几年前爱尔兰却遭遇
了大饥荒,20年后爱尔兰自
治运动又将风起云涌……这
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年代,无
数军人、商人、冒险者、传
教士,为了地盘、利益或文
明教化,在印度、非洲丛林
、北美荒原、热带海岛作战
、贸易、开荒、传教。从业
余人士零零散散的开拓,发
展成为大规模的帝国扩张建
设。
这个国家越发得意,越
发傲慢起来。自由派的格莱
斯顿曾呼吁:“别忘了野蛮
人也有权利!”可惜这样的
声音越发微弱了。
本书作者简·莫里斯是一
名旅行作家,她探访了亚洲
、非洲、北美洲很多地方,
寻找旧帝国留下的痕迹。她
在书中写下在历史现场的种
种感受,偶尔在脚注里记录
当地人的反应。在英国人眼
里,帝国的楼宇已是荒草幽
径;在当地人眼中,这些则
是苦难和反抗的记忆。
书评(媒体评论)
有多少专业历史学家能
够写出如此令人愉悦的书呢
?这是一本建筑师策划、工
匠拼装、细木工打磨的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
精心的杰作,笔法壮丽
,色调丰富,范围广泛。
——《爱尔兰时报》
精彩之作……历史、地理
和常识的良好组合,还有生
动的涂鸦文字——那些惊人
之人的墓志铭、诗歌、日记
、书信、誓言、赞美诗和感
叹。这些人带着固执的仁善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格拉斯哥·赫勒尔德
充满多彩和意味深长的
细节。
——《纽约时报书评》
精彩页
第1章
迷人的创举

1837年10月,尊贵的埃米莉·伊登(Emily Eden)正值41岁,她为人机智,才华横溢,此时正陪同哥哥印度总督奥克兰勋爵,从加尔各答启程,开始一段向印度北方前进的公务行程。奥克兰勋爵思乡成疾,他的妹妹却不禁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新奇有趣,并在家书中快活地记录了她所有的感想。埃米莉绝不是个无知或者偏狭的人。她在英国旧宫院(Old Palace Yard)出生,从威斯敏斯特宫的议会建筑可以直接望到此处,故而她长期生活在英国权力中心附近。她的父亲曾担任邮政大臣和贸易委员会主席,她的大姐埃莉诺是小威廉·皮特唯一的真爱,她本人则是首相墨尔本勋爵的密友。因此,对印度总督阁下的队伍的规模和豪华排场,她更多的是感到有趣,而非惊叹。
他们有时乘轮船逆流而上——河流是印度的交通干线;有时会乘骆驼、轿子或者象轿,整场旅行就是一次夸张的炫耀。这位总督的旅行队共由约1.2万人组成,此外还有成百上千的动物和货车,每当他们停下来过夜,地上就会出现一座由帐篷组成的城市,帐篷围绕着奥克兰勋爵的住处排得满满当当,人们在里面忙忙碌碌。这座“城市”甚至有自己的市集、作坊和马厩,有自己的马医、车匠,有英军哨兵,有助手和军需官,有地方官员的代表,有医生和军队指挥官,有印度各土邦派来的浮夸的使者,有戏剧演出或者官方娱乐活动的固定程序,有自己的营火,有匆忙的勤务兵,有大量疲惫的随从,有黄昏吹响的军号,有香料、木材燃烧、皮革和汗水散发的各种味道—印度美丽的天空下,高高的旗杆上飘扬着联合王国国旗,而这一切都在这面旗帜之下。有时,整支队伍需要花费三天来渡过一条河;欧洲人的宠物狗在路途上穿着红色的外衣;奥德土邦王公善意地派遣他的厨师来跟随总督的队伍。这位厨师给奥克兰勋爵送上了一道道极为辛辣的肉饭和咖喱,可以想见,总督本人的厨师圣克卢(StCloup)感觉受到了冒犯——圣克卢曾担任奥兰治亲王的厨师。
这就是英国人在印度的行事方式。东印度公司已经在此活跃了约200年,它最初只是个贸易组织,后来成了英国人塑造其至高地位的重要手段。英国人的行事方式是半东方的,这种方式从莫卧儿王朝继承而来,目的是震慑土著,同时也许会让东印度公司的官员们对自身的权威有恰如其分的感受。伊登小姐已经在印度生活了两年,对各种展示重要地位的行为方式早已习以为常,且感到它们略微有些滑稽。她在信件中并未表现出权威意识,毕竟对她来说,印度总督也只是谦虚的兄长乔治,而他现在渴望的就是住进一个像样的旅馆而已。总督那些显赫的官员、幕僚和助手,也不过是英国的上层中产阶级,还带着他们爱说闲话的妻子、玩闹的孩子和备受骄纵的宠物罢了。对于这次旅行象征的权力、责任,乃至历史延续性,伊登小姐都无动于衷。她既不认为印度广袤的棕红色大地以及周围衣不蔽体的民众是对英国良心的谴责,也不认为这里是属于冒险的土地。在伊登看来,这就是一幕缤纷的场景,她在信中热情地感谢了姐姐玛丽送来的最新一卷《匹克威克外传》,这本书虽然在加尔各答已经有盗版,但是对总督的随行者而言,仍然新鲜而有趣。事实上,她看待印度的眼光是18世纪的。她生在旧世纪,因此她的态度也属于文学全盛时期(Augustan)—优雅、挑剔、愉悦、温文尔雅。她生活的英国是小威廉·皮特塑造的英国;她的风度和谢里丹(爱尔兰剧作家)、艾迪生(英国散文家)以及理性时代冷静又风趣的女士们完全相同。
但是,1837年10月30日,在恒河岸边,她得知这一时代结束了。总督一行人这一天乘游艇和轮船沿河逆流而上,并在加尔各答以北约200英里“处一个舒适的多山地区靠岸过夜。傍晚,他们参观了附近的一些遗迹——埃米莉认为它们“非常别致”;他们让西班牙猎犬钱斯(Chance)四处跑了一会儿,画了一些素描,然后收到了英国的来信。这些信件由轮船“马达加斯加”号带来,它三个月前从伦敦港出发,开始了处女航。“埃米莉满心欢喜地阅读了这些信件。她注意到姐姐更换了地址(“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地方”);她也发现,肯特公主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继承了英国王位。她的童年密友都称其为“德丽娜”(Drina),德丽娜年仅十八,身材丰满。
在恒河这条圣河岸边,她得知了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件之一。世界将会大不相同。特别是英国,它将获得一个全新的身份,而英国在此处的全权代表正是她昏昏欲睡的兄长乔治。维多利亚去世前,将统治一个与此时完全不同的帝国——一个放肆的、身披华羽的、傲慢的、自以为是的新帝国,它不只是依靠展示武力而统治着巨大的领土,而且几乎是着魔一般相信这就是英国的宿命和责任。维多利亚的英国将会哺育一代帝国主义者,而现在在奥克兰勋爵乔治和他悠闲的助手身上,还看不到这种影子;英国的资本会不断流向海外,英国人不断移民,英国商人将活跃于世,英国军队也将四处征战;到维多利亚去世之前,她将成为全世界四分之一居民的君主,统治着地球上接近四分之一的陆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