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共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第8卷,收录1941—1943年的竺可桢日记。 本书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获博士学位。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3年,参与倡议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一生致力于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等的研究,卓有成就。撰写《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论新月令》、《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等论文和专著。 目录 前言 关于竺可桢日记 日记编例 第8卷说明 1941年 日记 亲属情况 读书笔记 通讯录 浙大毕业生 竺士俊履历表 收支一览表 上海允中处经手账目 本年梅儿用款 北碚气象研究所账 本年事要 1942年 日记 本年事要 通讯录 收支一览表 彬彬在附中费用及邵天毅代付款 气象研究所支款 梅儿账目 上海允中账目 所指导学生 1943年 日记 本年事要 通讯录 民卅二年浙大导生 收支一览表 报学校账目 十一月赴筑支校款账 卅二年在北碚之费用 马宗裕经手付款 交行八万元所开支票及存入数 卅二年物价表 子女费用 子女成绩 附录一 第8卷人名简释表 附录二 竺可桢家系人物表 附录三 张侠魂家系人物表 附录四 陈汲家系人物表 序言 本卷收录1941—1943 年的竺可桢日记。 在1943年7月8日举行 的浙江大学毕业典礼上, 竺可桢论及“抗战及战后 的大学”时指出,与1938 年相比,浙大毕业生已增 加五倍,而按国家需求, 尚须再增加五六倍。因此 ,他提出必须大量派遣留 学生与扩充研究院。本卷 所记,不仅具体人微地反 映了浙江大学自1940年 春迁遵义、湄潭之后步入 相对安定、平稳时期的发 展进程.并且已显现出卓 然崛起的势头。 在此期间,竺可桢多 数时间是在遵义,但每年 都要到贵阳主持地域性的 多所大学联合招生考试; 更重要的外出是到重庆, 参加的主要活动有:中央 研究院的院务会议和评议 会,教育部的学术审议委 员会,国防科学技术策进 会理事会,中央训练团党 政高级训练班,兼及中国 科学社、中国气象学会等 科学团体的理事会会议。 更为实务性的工作,是到 北碚处理气象研究所重要 所务。他长期挑着浙江大 学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 所两副重担,主要精力在 经营浙大,而气象研究所 则处于工作停顿的状况。 他一再请辞浙大校长,但 未能获准。还应当指出, 中央气象局成立于1941 年,在其奠基时期的组织 建设中,竺可桢作出了无 可替代的贡献。 1941年日记册,32开 本,为商务印书馆印制的 “民国三十年国民日记”。 按作者自述,当年丢失了 一本已记下1月1日至15 日的半个月日记。此年日 记册切口侧有濡湿痕迹, 致使少数字迹模糊不清, 无法辨认。1942年日记 册,32开本,页数较少, 封面文字为“大众实用备 忘录”,保存完整。1943 年日记册,32开本,为商 务印书馆印制的“自由日 记”,保存完整。 1941年和1942年日记 的编订工作由樊谦、陈向 文负责,1943年日记的 编订工作由戚叔纬负责。 本卷人名简释表由樊 谦编制初稿,家系人物表 由竺安编制。全卷内容由 陈学溶校审,竺安审定英 文内容,并参与通审。全 卷由樊洪业通审定稿。 本书依“存真”宗旨, 力求保存竺可桢文稿历史 原貌,有关编订规则之大 要,详见《日记编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