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不能毫不犹豫地写一句话吗?没有才能也能出书吗?作家究竟从哪里获得灵感呢?对于决心写文章的人们至少都问过不止一次这样的问题。在韩国拥有50万读者粉丝的畅销书作家郑汝佑反问:我们为什么想写作,如何成为长久写作的人呢? 郑汝佑穿梭于文学书、人文书、旅行书之间,与读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坚持写下去的勇气》是她第一本有关写作的书。作者毫不藏私地在书中讲述了自己写文章时的经验与心得,并分享了精彩、有趣的执笔故事。这本书并非写作课程,而是激发人们产生不知疲倦地写作态度的书,作者真切地鼓励人们持续地写作,彻底改变想写却写不出的心态。 作者简介 郑汝佑,毕业于首尔大学德文系,并在该校研究生院获得韩语文学博士学位,通过写作和演讲坦率而平静地表露自己的伤痛,抚慰读者心灵,在韩国拥有超50万读者粉丝。现为KBS第一电台《李多惠的电影院,郑汝佑的图书馆》电台主持。著有《需要文学的时间》《我的小王子》《致不关心我的人》《那时我若懂得》《我心中的欧洲TOP10》《关于四十》《郑汝佑文学课堂》等五十余部作品。 目录 第一章 关于写作的一些问题 关于写作过程中那些打击你的和令你满怀期待的事 关于创作和退稿 如何培养写作能力,如何系统地记笔记? 关于写作种类 第二章 每日写作 每日学习 每日感悟 提起笔,放下一切 每天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终究走上了那条孤独而布满荆棘的、仅属于自己的路 关于写作的喜怒哀乐 畅销书作家的喜悦和觉悟 误解和批评,尽管向我开炮 写作时最难过的瞬间 写作时最开心的瞬间 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第三章 完成一本书要考虑的事情 写什么? 主题:什么决定写作的方向? 共情:如何打动对方的心? 空间:采访空间、创作空间 告白:深藏内心的故事宝库 读者:想成为好作家,先做一个好读者 爱:对角色最应该拥有的感情 文章:不断打磨句子,直到变成闪光的文字 结语 将等待的痛苦化为创作的熊熊烈火 致谢 推荐语 参考书目 序言 想动笔写,却顾虑重重 听我的。 写作时请完全沉浸在自 己的世界。 别去想结果会有多美好 或多糟糕,把它们通通抛开 。 也别去想自己是不是天 资不够,或担心他人会不会 对自己的文章指指点点。 你要相信,现在诞生于 你笔下的这些文字,是这世 界上独一无二、最为珍贵的 文字。 不妨把埋头写作的过程 当作一场全身心投入的恋爱 。 其实写作没有那么多“为 什么”,想写就写了。我写 过一些文章,不是随心所欲 地发泄情感的日记,也不是 为了将来出书而写,而是心 痒痒,所以提笔去写。我不 知道为什么写这些,但确实 陶醉其中,几年后才似乎懂 得了当初这些无意识的开始 意味着什么。原来,只有这 种无欲无求的状态,才能让 我写出最纯粹的作品。倘若 我一心只想出书,肯定不能 不考虑读者的反应。虽然我 现在是一位作家,已出版几 十本书,但我依然更喜欢那 种纯粹的写作状态。因为在 这个过程中,我能找回作为 一个写作新手的新奇与喜悦 。 我不太喜欢“职业”这个 词语带给我的内心压力。如 果非要定义和分类,我是职 业作家没错,但依然会有新 手的感觉。蹒跚走路的孩子 每迈出一步,就会对这个世 界多一分惊喜和探索,我对 于写作的热爱也是如此。每 次写作都是崭新的、令人激 动的。有时候,对着屏幕较 劲半天也写不出满意的句子 ,很让人懊恼……有时候写 了一大段,重新去看时忽然 感到一阵羞愧,于是索性按 下删除键通通清空。尽管羞 于给别人看,但写出来可以 供自己尽情欣赏,这就是写 作的魅力吧——不给任何人 看,也就不会被任何人评论 ,所以它令我迷恋。 我有一个写作秘诀——犹 如每天给窗台的花浇水一样 ,我常常会在心里琢磨如何 写作,还会告诉自己:不必 写得很完美,也不必担心写 不好,更不用给自己套个枷 锁,必须写出成品来……怎 么开心就怎么写。无论是在 痛苦的日子还是在深受认可 和鼓舞的日子,我都会坚持 写作,不让自己懒惰和懈怠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虽 然我写了多部作品,也小有 名气,但现在每天还是会像 小学生做功课一样练笔。作 为写作新手,我始终兢兢业 业,每天都在写,也从不会 觉得自己写得有多出色。对 我而言,作家这个头衔指的 并不是出版过作品的人,而 是特指能从每天的写作中体 验人生的喜怒哀乐的人。从 这点来讲,我认为称自己为 “写者”更为恰当一些。每天 写作,每天做崭新的自己, 就像一棵树一样,耐着性子 一点点更新自己的年轮,直 到未来的某一天长成参天大 树,结满智慧的累累果实。 从这点来看,“写者”创作好 比是在培育精神世界的树苗 。 有时候没素材、没灵感 ,不知道该怎么写,我就会 上网找找灵感,或看看书, 读一读其他优秀作家的作品 ,赞叹的同时也深受启发— —原来,我渴望写的那些文 字并不在别处,就在我的内 心深处。它们犹如惊蛰那天 大地深处的生灵,微弱又鲜 明地动了一下。这是我写作 生涯中最为欢乐的瞬间。曾 经在遥远的别处寻觅的写作 素材,某一天突然发现它们 原来就在我的内心深处,这 种“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 惊喜,因之前的苦苦追寻而 越发强烈。那些苦苦追求的 记忆犹如沉睡的琥珀一样, 封存着生命的感动。 这让我想起泡菊花茶时 的场景。将开水倒入杯中, 干瘪、枯萎的菊花花瓣会逐 渐吸饱水分,慢慢苏醒和绽 放,黄灿灿、娇滴滴的。用 文字唤醒枯萎的记忆,重温 昔日的故事,不是很像泡菊 花茶吗?有时候,我觉得这 张白纸上隐藏着许多小花苞 ,当我用笔轻柔地唤醒它们 时,它们逐个伸着懒腰苏醒 ,在平整、空白的纸上一路 开出了摇曳的小花。在进入 写作状态之前,那些记忆就 像罐子里封存的干茶叶一样 ,安安静静,而一旦开始酝 酿和写作,就像是打开茶罐 ,捏出一撮茶叶,并将之放 入水杯用开水冲泡,叶瓣开 始舒展,香气开始弥漫,灵 感之花就这样盎然闪现于眼 前。 就这样,曾以为忘却了 的许多往事渐渐在心里、在 脑海里苏醒,开出沁人心脾 的文字的花。无论深藏多久 ,无论多么模糊,当我们用 热情浇灌它时,遥远的记忆 听到召唤,会应声汩汩而来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记 忆王国,里面珍藏着独一无 二的写作素材。或许你会质 疑它的可写性,觉得它们平 淡无奇,但我敢肯定它们确 实存在着。尽管蒙尘,尽管 暗淡,但只要用心拾取和擦 拭,你肯定会看到有着温度 和光泽的美丽珍珠。 本书讲述的只是我写作 的摸索过程,不一定有用, 但会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帮你找到记忆的花瓣。在希 腊神话中,英雄忒修斯借助 阿里阿德涅之线杀掉怪物米 诺陶洛斯后成功逃离迷宫。 如果没有阿里阿德涅之线, 忒修斯恐怕无法成功。我希 望我的书也能像阿里阿德涅 之线一样,帮你穿越记忆迷 宫,挖掘想要的素材。希望 每一位热爱写作的读者都能 感受到这根线的存在,在任 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写作 最终抵达的是喜悦的绿洲, 但通往它的过程却是痛苦、 绝望的荒漠。耐得住苦行僧 一样的长途 导语 无论你是梦想写精彩文章的预备作家,或因即将结束写作任务而焦灼的作者,还是只想写几句话得到安慰的人都会因为这本书领悟到写作的珍贵意义,产生即使不是天才作家也能写文章的自信心,拥有紧紧抓住笔想要写作的渴望。 在心里种花的人,生命才不会荒芜。 靠写作不可能挣来一个房子,也不可能追回逝去的爱情。 却能因为笔耕不辍,遇见内心滚烫的自己。 后记 有一次给一个好友发短 信,后来她告诉我当时我的 状态让她忍不住心疼。我没 太明白她的意思,还在愣着 想这是什么意思。原来我本 想表达“等你消息”,但是因 为手痒,编辑了一大串文字 发短信过去:“对于这种等 待,我已经变得熟悉,其实 有时这种等待本身也令人开 心。”说的人轻描淡写,但 听的人着实吓了一跳,字里 行间竟读出了几分心疼和怜 惜。不过,有时候我确实很 享受那份等待。深夜煮茶, 在等待水烧开的那几分钟里 ,我喜欢仔细回顾这一天发 生的事情;有时候和别人有 约,对方迟到,我就会拿出 书开始看,忘了等人的枯燥 ,深陷书中的世界。等待已 经脱稿的文字出版,往往需 要很长时间,这种漫长的等 待会让人一直紧张和激动。 有时候这种等待的对象也会 变成自己,比如:当前无法 做到的事情,会一直等到能 够做到的那一天;当前无法 承受的痛苦,等到能够有勇 气面对的那一天;等自己成 为坚不可摧、更深邃和大度 的人。 等待是令人备受煎熬的 ,尤其是当有着明确期限和 任务的时候。灵感迟迟不来 ,就连简单的句子都写不好 ,但时间又远远不够,这令 人头痛。这时,我刚好看到 了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 十封信》,半期待半疑惑地 翻开,等着他用智慧的语句 刺激我的大脑。里尔克用冷 静的口吻告诉我们,当你觉 得很孤独时,你应该为此感 到高兴。不妨沉浸在自己的 世界,独处半天,不去见任 何人。他的句子让我相信, 孤独中必藏创作的火花。 我不知道未来会遇到什 么危险和障碍,所以必须先 让自己的心变得强大和勇敢 。人的内心深处是有着战胜 痛苦的智慧和勇气的。 里尔克告诉我们,必须 克服任何痛苦。对于内心未 解决的一切应保持耐心,去 热爱所有问题本身。不要急 于立刻找到答案,要保存那 众多的不解和疑问,一步一 步向前,等待内心的“灵感 种子”饱满成熟。就像我10 年前看来不可跨越的障碍, 在今天会不费力气地潇洒走 过。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还 没资格去写写作辅导书,最 近才敢斗胆一半忐忑一半惶 恐地去写。有时候甚至会半 夜醒来噼里啪啦地敲键盘, 这本书就是这样诞生的。 曾经是海浪席卷沉船一 样拼命地写,但今后我想像 个农夫一样,慢下来,稳下 来:春天里播种、夏雨里等 待、秋日里收获。希望这本 书能在你的心田撒下灵感的 种子,只要你不放弃写作, 世界终将以善意真诚回应。 书评(媒体评论) 有了这本书,写作不再 是一个孤独的人的奋斗,而 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节日,即 使孤身一人,你也可以与来 自世界各地的人手牵手愉快 地跳舞。 ——郑裕贞 小说家,《 完整的幸福》《七年之夜》 细品这本书时,我的内 心深处会涌动一股创作的欲 望。感觉按照郑汝佑老师在 书中所指点的方法写下去, 将来某一天我也可以写出属 于自己的文字来。当然,重 要的是每天坚持。也许坚持 写比写得好更难,我相信,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一定 会带来好结果。 ——崔仁雅 创意总监, 崔仁雅书屋董事 精彩页 关于写作过程中那些打击你的和令你满怀期待的事 初登文坛时,我对写作倍感头疼,对于将来是否能靠写作生存下去也满怀疑惑。那时,我的心中有着种种疑问和好奇,却无人可问。没想到现在,我在写作课上为学员解答的问题,与当年让我困惑的问题那么相似。传授写作技巧的“作家”培训机构很多,但涉及一位“写者”该有的态度和职业前景,以及如何克服写作过程中遭遇的痛苦的课程却很少见,而我一直在努力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在机缘巧合下,我收到了各种讲座邀请。我很乐意为想成为作家的学员们答疑解惑,同时也忍不住暗暗懊悔:“如果当初我也有勇气提出这样的问题该有多好……” 我知道,肯定有不少人像我一样害羞,想问个问题都没有勇气,只能在犹犹豫豫间将其咽到肚子里。当年我无法提问、无处可问,如今却成了替别人排忧解难的人。有时候想想,感觉这有点像命运的小玩笑,令人感慨。 写作课上,学生的提问有不少是相同的、重复的。由于当时时间紧张或出于其他原因,没能及时、系统、有条理地回复学员,对此我感到很遗憾。所以,我把那些没来得及回复的、没能详尽回复的问题都一一攒了起来,装进这本书中呈现给大家。这是迟开的花,也是对过去遗憾的弥补,算是给过去一个交代,了却一个心愿。 Q 写作能否救赎人生? 至少对我来说,写作是每日自我救赎的良药。当然,这并不是说写作是一步到位的灵丹妙药,但写作的日子和出于某些原因不能写作的日子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只要一天能正常写作,我就会感觉既踏实又充实,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犹如内心的海面上蔓延的颜料,等待着我将之拓印到纸张上。当若隐若现的思绪以黑色的字呈现在白色的纸张上时,那种喜悦不可言喻。这是创作所带来的愉悦。从内心牵引出某种产物,这本身就是救赎的开始。我承认,电影、电视剧同样有着治愈效果。观看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再去写作时,内心可能会有更大的变化。而将思绪诉诸笔端,我们便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内心的波动。 我们在看电影或追剧时,是被动的消耗性行为,而写作则是主动的创造性行为。在观影过程中,思绪要紧跟剧情的发展,不可能在观影的同时在脑海里呈现一个“我”的世界。而写作就不同了,哪怕是写一篇非常简短的文章,也能在脑海中呈现一个可见的世界,所以写作富有创造性。挖掘潜能,按下内心的灵感按键,驱动大脑和心灵主动去创作,这是非常积极的治愈行为。 Q 写作需要具备什么才能? 我认为,首先要对社会问题有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然后要有将问题探究到底的执着与敬业精神;最后是用文字对问题与解决过程进行加工的表达能力。而最重要的是,写作要全程沉浸在创作的快乐和喜悦当中。虽说语言驾驭能力也很重要,但仅靠华丽的辞藻根本无法在写作道路上走得长久,必须要有挖掘写作深意的慧眼。为什么写?为谁而写?想要和什么群体形成共鸣?想让文字起到怎样的作用……要带着这些思考慢慢码字,每天坚持。这是我写作时的心态,也是我的生活常态。 我把写作所需的能力概括为“3s”:story(故事)、sensitivity(敏感)、stock(积累)。第一,故事性。一个单词、一张图、一抹香气,想象其可能蕴含的某种故事性因素。第二,细腻敏感。要成为作家,需要有纤细敏感的神经。作家是如何捕捉这种情感的?事件是如何触动他的想法的?可以说,是敏感造就了新的故事。第三,增加素材积累。故事不可能一朝一夕写成,所以平时要注重素材积累,直到素材库里的存货能满足日常所需。记忆力再好的人也难免会忘事,所以一定要勤勤恳恳地做笔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记忆宝库。我是按照场景和灵感对素材进行分类建档的,慢则10年,快则几个月,它们就会壮大成一本书。当前的积累权当是种一棵棵“故事树”,悉心栽种、守护,直到它们长成郁郁葱葱的“故事林”。从小小的笔记到沉甸甸的书,不正是从一粒粒种子到一片树林的过程吗? Q 如何克服对同行的嫉妒心理? 我时常告诫自己,要正确面对嫉妒心理。当然,我曾经因为嫉妒心备受折磨,但当我意识到这种情绪弊大于利时,情况就开始好转了。嫉妒不仅是对他人的仇恨和敌意,还会消磨我们内心原本的光芒。它就像猛烈的毒药一样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所以,当觉察到羡慕转变为微妙的嫉妒时,我们要果断拦截,让它停留在“敬佩”阶段,而不是变味成“嫉妒和仇恨”。 P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