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媒体与传统文化传播(上下)/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钟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中的一本,收录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钟瑛教授多年来在新媒体与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收录了27篇文章,围绕新媒体社会责任、新媒体技术前沿主题,探究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业践行与履行、大数据驱动下的传媒转型、新媒体创新指数构建,数据新闻发展与创新等当前新媒体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并对网络传播的伦理与法制,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侵犯与保护等理论热点展开分析。下卷收录33篇文章,围绕新媒体运营及治理、传统文化传播主题,分析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对网站经营模式策略、互联网管理理念创新、网络内容管理的差异与多元化等新媒体运营实践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并借古鉴今,考察了历代官修书目的评介系统、评介方法及其时代特征,从新闻史视角思考了中国古代新闻法规的形成和发展。这些文章见证了我国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历程,展现了新媒体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进展,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钟瑛,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网络传播与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学院本科、硕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1997年英国北伦敦大学信息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涉猎的专业有中文、历史、信息管理、新闻传播,现在主要从事网络传播、媒体政策、传播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权威及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独著、合著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和主要负责不同类型的科研课题10余项,包括主持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管理与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研究”,结题成果《网络传播管理研究》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目录
上卷
新媒体社会责任
论新媒体社会责任
新媒体社会责任的行业践行与履行状况考察
新媒体社会责任的困境、原因及对策
新媒体社会责任实践的新形势:场景转化与治理升级
智能互联中的新媒体社会责任:状况回顾与框架调适(2015~2018年)
湖北省微信公众号综合热度与社会责任评析
搜索引擎网站社会责任的现实考量与提升路径
网络异化及其负面影响
论网络传播的伦理建设
论网络新闻的伦理与法制建设
网络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失范及其制约
网络身份的意义探析
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侵犯及保护
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境界的涵养
新媒体与技术前沿
新媒体创新指数构建与案例考察
大数据的缘起、冲击及其应对
大数据驱动下的传媒转型
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移动App新媒体创新现状与发展研究
Web2.0时代的门户转型
微时代网络专栏的创新
从体制内“报网互动”走向体制外“报网融合”——腾讯·大楚网运作模式及其启示
网络新闻分类及其评优标准探析——以中西网络新闻奖评选为例
影响力·互动性和表现力——第九届湖北网络新闻奖评选综述
2010-2011年网络热点科学事件及其传播特征分析
国外公益组织在网络传播中的发展:研究进程与热点议题(1989~2016年)
传播科技的影响扩散
下卷
新媒体运营及治理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
我国商业门户网站差异化竞争及发展
从“媒体平台”到“关系网络”——综合门户网站的经营现状与模式转型
互联网问题的分析框架与类目建构
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特征
论互联网的共同责任治理
我国主流媒体网站管理现状与建议
我国网络媒体从业者基本状况调查分析
网站管理规范的内容特征及其价值指向
网络内容管理的差异性与多元化
我国互联网管理理念的发展与制度创新
对新媒介环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思考
论网络新闻的舆论特征及舆论导向
重大网络舆论事件生态链
微博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构建中国式网络问政模式
网络恶搞流行现状与管制困境
网络有害信息管理中的冲突与困境
网络色情信息危害现状与管理控制
新闻网站上市的“冷思考”
微博产业化的路径选择
中国报业的困境
古代文化传播
新闻传播媒体演进的文化思考
论中国古代新闻法规的形成及特点
论古代书目分类形式的产生
论中国古代书目结构形式的模糊性
试析古代书目结构形式的系统性
论古代官修书目评介图书的方法
论古代官修书目评介图书的局限性
论汉代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
论魏晋南北朝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
唐宋官修书目的时代精神
论明清官修书目的时代特征
后记
序言
置身于全球化、媒介化
的当下,我们深刻感受与体
验着时时刻刻被潮水般的信
息所包围、裹挟和影响的日
常。这是一个新兴的信息技
术快速变革和全面应用的时
代,媒介技术持续地、全方
位地形塑着人类社会信息传
播实践的样貌。可以说,新
闻传播的形态、业态和生态
,在相当程度上被信息技术
所决定和塑造。“物换星移
几度秋”,信息技术的迭代
如此之快,我们甚至已经难
以想象,明天的媒体将呈现
什么样的面貌,未来的人们
将如何进行相互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
播学科,就是在全球科技革
命浪潮高涨的背景下开设的
,也是在学校所拥有的以信
息科学为代表的众多理工类
优势学科的滋养下发展和繁
荣起来的。诚然,华中科技
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还
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院。
1983年3月,在学院的前身
新闻系筹建之时,学校派秘
书长姚启和教授参加全国新
闻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
姚启和教授提出,时代的发
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日新
月异,将对新闻从业者的媒
介技术思维、素养和技能提
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高的要
求。当年9月,我们的新闻
系成立并开始招生。成立后
,即确立了“文工交叉,应
用见长”的发展思路,强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
能力,强调在科学研究和人
才培养中,充分与学校的优
势理工类专业交叉渗透。
1998年4月,新闻系升格
为学院。和其他新闻传播学
院的命名有所不同,我们的
院名定为“新闻与信息传播
学院”,增添了“信息”二字
。这是由当时华中科技大学
的前身华中理工大学的在任
校长,也是教育部原部长周
济院士所加的。他认为,要
从更为广阔的视域来审视新
闻与传播活动的过程和规律
,尤其要注重从信息科学和
技术的角度来透视人类传播
现象,考察传播过程中信息
技术与人和社会的关系。“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长
期以来,这种思路被充分贯
彻和落实到我院的学科规划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
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因此,华中科技大学新
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的最大特
色,就是我们自创立以来,
一直秉承文工交叉融合发展
的思路,在传统的人文学科
和“人文学科+社会科学”新
闻传播学科发展模式之外,
倡导、创新和践行了一种全
新的范式。在这种学科范式
下,我们以“多研究些问题”
的学术追求,开拓了以信息
技术为起点来观察人类新闻
传播现象的视界,建构了以
媒介技术为坐标的新闻传播
学科建设框架,确立了以“
全能型”“高素质”“复合型”“
创新型”为指向的人才培养
目标,建立了跨越人文社会
科学、科学技术和新闻传播
学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
营造了适合提升学生实践技
能和科技素质的教学环境。
就学科方向而论,30多
年来,学院在长期的学科凝
练和规划实践中,形成了相
对稳定的三大支柱性学科方
向:新闻传播史论、新媒体
和战略传播。在本学科于
1983年创办之时,新闻传
播史论即是明确的战略方向
。该方向下的教学和研究工
作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新
闻观与思想体系、新闻基础
理论、新闻事业改革、中外
新闻史、传播思想史、传播
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
等领域;在建制上则包括新
闻学系和新闻学专业
(2001年增设新闻评论方
向),此后又设立了广播电
视学系和广播电视学专业(
另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新闻评论研究中心、马克
思主义新闻观教研平台等系
所平台。30多年来,在新闻
传播史论方向下,学院尤为
重视新闻事业和思想史的研
究,特别是吴廷俊教授关于
中国新闻事业史、张昆教授
关于外国新闻事业史的研究
,以及刘洁教授和唐海江教
授关于新闻传播思想史、观
念史和媒介史的研究,各成
一家,卓然而立。
如果说新闻传播史论方
向是本学科的立足之本,那
么积极规划新媒体方向,则
是本学科凸显自身特色的战
略行动。20世纪90年代中
期,互联网进入中国,“新
媒体时代”正式开启。“不畏
浮云遮望眼”,我们积极回
应这一趋势,成功申报并获
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
主持人系吴廷俊教授),在
新闻学专业下开设网络新闻
传播特色方向班,建立传播
科技教研室和电子出版研究
所,成立新闻与信息传播学
院并聘请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主任朱光喜教授为副院长。
此后,学院不断推进和电子
与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学院
等工科院系的深度合作,并
逐步向业界拓展。学院先后
成立了传播学系,建设了广
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院、媒
介技术与传播发展研究中心
、华彩新媒体联合实验室、
智能媒体与传播科学研究中
心等面向未来的研究平台,
以钟瑛教授、郭小平教授、
余红教授和笔者为代表的学
者,不断推进信息传播新技
术、新媒体内容生产与文化
、新媒体管理、现代传播体
系建设、广播电视与数字媒
体、新媒体广告与品牌传播
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引领我国新媒体教育教学和
科学研究风气之先。
2005年前后,依托于品
牌传播研究所、广告学系、
公共传播研究所等系所平台
,学院逐步凝练和培育了一
个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