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成年人的世界经常被无来由的低落袭击,对自己失望,无法集中精力,无处安置生活的压力和情绪。我在运营置爱女性社群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女性已经很优秀,却依然被不够美、读书不够多、工作不够好、孩子不够出色、人生不够成功等困扰,心理学家把这称为“消极的完美主义”。曾经,追求“完美”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对自己高要求的表现,但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很容易从“对卓越的渴望”变成对“不够好”“不完美”的焦虑。反观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我所谓的完美主义不过是目标过高、自信过低、太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已。在所谓完美主义的掩盖下,我错过了很多真实的生活,原本早就可以感受到的快乐,迟迟没有体会到。 一棵怒放的花树上,有无数被虫食的花朵和即将凋落的树叶,一块良田还分收成的大年小年,太阳和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人世间的好与坏不过是人们持不同立场的偏见。如果我们无法让自己安于平凡,在追求更高目标时只看重结果,不能认识到“完美”是获得幸福的障碍。在本书中,我将和读者一起开启一场“接纳不完美”、发现爱的旅程,分享如何通过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屏蔽生活中的诸多“噪声”,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生活进行小小的调整,持续遇见更好的自己,也利用这些因高效管理而获得的时间用来好好生活。生活不只是重复,开启全新的视角,给自己新的遇见、新的成长,舍得花时间、花心思对待爱的人,在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一生中,这些“浪费”必不可少。 作者简介 曾焱冰,媒体人、餐桌造型师。1974年生于北京。2007年加入《VOGUE服饰与美容》至今,任职编辑部主任。热爱花艺、美食、美器、餐桌布置,以及一切形式感美好的东西。善于捕捉生活细微之美,以亲手创造的点滴为每一天增加生动的细节。畅销书《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没完没了的好时光》作者。 目录 序言 爱上不完美的生活和自己 第一章 持续遇见更好的自己 01 更好的自己是怎样的自己 02 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03 想要的,大声说出来 04 可以辛苦,但别心酸 05 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 06 留住心中的光 第二章 做喜欢的事,马上开始 01 不要怠慢任何心动的瞬间 02 有一个深度的爱好 03 开始,才是真的开始 04 从感兴趣的部分入手 05 遇见真正的爱好 第三章 让时间可以掌控 01 我为什么4点半起床 02 独处,给自己的礼物 03 对时间,先下手为强 04 给时间修枝剪叶 05 学会花别人的时间 第四章 感受生活的温度 01 家,身与心的小世界 02 爱是一件件小事 03 生活繁忙,餐桌也要迷人 04 从一张书桌开始 05 让家变得好看 第五章 生活可爱,不必完美 01 生活可爱,不必完美 02 女人,请放生自己 03 忽略的艺术 04 没有完美的情绪管理 05 朋友圈和滤镜 06 把“缺点”活成“特点” 第六章 优雅是一辈子的事 01 谁的中年不迷茫 02 你害怕衰老吗 03 “优雅地老去”是要学习的 04 寻找自己的风格 05 找到自己的节奏 06 不急,更美 附录 那些并不完美,但美好的瞬间 序言 爱上不完美的生活和自 己 一个做演员的女友说, 她20多岁时从来不觉得自己 好看。黑,还胖过好几年。 但当她过了45岁,看到一些 20年前的影像资料,真的被 自己惊艳到。“后悔死了,” 她说,“当时要是知道自己 好看就好了。” 我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儿 也是这样,整天对着镜子挑 剔自己:不够白,不够瘦, 腿不够细,皮肤不够好…… 年轻女孩陷在完美主义的焦 虑里不能自拔,直到上了年 纪,终于和自己和解,才遗 憾错过的东西太多。 不只是容貌焦虑,在生 活中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对 “不够好”“不完美”的恐惧。 就像我从小学画,但很多年 来都觉得自己画得不及格, 更是从没出去写生过,因为 怕将拙劣的画技展示于人前 。在我心里,那是一个神圣 且完美的画面,做不好就不 如不做。直到40多岁了,再 次拿起画笔,才发现自己原 来也没有那么差。再说画得 不好又如何呢?享受画画的 乐趣才是最重要的,以及我 还永远有开启下一张的机会 。 装修收拾房子也是,我 有一个装修好的家却迟迟没 有入住,更别说是招待朋友 、举办家宴了。为什么?总 觉得不够完美,离我想象的 样子还差得很远……就是这 些对完美的渴求和不切实际 的幻 想,让原本早就该有的 生活和乐趣被搁浅放置,迟 迟没有出现。当我抱着对完 美强烈的渴望时,不完美引 发的焦虑也更加强烈。而在 我终于打开心结,从另一个 角度审视自己,接纳“生活 本身 就是不完美的”这个事实 后,一切反而发生了变化。 这其实就是“人本主义心理 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所说的 悖论:当我接受自己原本的 样子时,我就能改变了。一 个不喜欢当下的自己、对眼 前生活有着诸多嫌弃的人是 没法获得幸福的,这也是生 活的悖论。接纳和改变总是 充满矛盾,只有不断看到自 己的优点、把眼下自身所拥 有的一切当成自己可贵的资 源时,我们才能产生价值感 ,并不断走向更好的生活。 这些想法也是我提笔写 本书的初衷。作为一个身处 时尚媒体行业近20年的从业 者、一个生活美学和生活方 式的探索者,我也曾是被“ 拥有一切”和“追求完美”洗 脑最深的人。时尚杂志上的 女性总是从容优雅地讲述着 自己如何事业家庭双丰收, 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又 培养了优秀的儿女,既有令 人羡慕的生活品位、艺术修 养又有完美的婚姻,但其实 谁都明白大多数女性确 实“have it all”:在追求更成 功的事业、更高的收入和社 会地位的同时,她们身上背 负的对家庭、婚姻和育儿的 传统责任一点儿没有减轻。 每个人都在拼命维护着生活 表面的完美,一方面追求更 好、更卓越的生活,另一方 面承受着沉重的疲惫、焦躁 和抑郁。追求完美,却离幸 福越来越远,这就像陷入了 一个令人沮丧的死循环。 在本书里,我以一种“可 以坦诚面对生活和自己的诸 多瑕疵,依然向光生长”的 立场和所有女性朋友聊一聊 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和自 我,如何把别人眼中的“缺 点”活成自己的“特点”,如 何更好地坚持自我并做出选 择,以及面对生活中的诸多 大问题和小麻烦,怎样解锁 ,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 ……生活本身不是一门课程 ,而是一种经历和探索。生 活也不会给我们标准答案, 只有靠自己不断地发现。当 你翻开本书,我多么希望以 自己的视角和感受,让你看 到一个也曾对自己不满且苛 刻,对自己的成长充满遗憾 但最终和解的过程。 这眼前的生活,也是我 们所拥有的唯一一生必经的 旅程,更多地喜欢自己一点 儿,更多地热爱生活一点儿 吧。是的,它们都不完美, 却都那么可爱。 导语 作家、生活美学家曾焱冰暖心力作,分享优雅从容生活的56种基本生活法则和优雅从容的生活智慧。 有“松弛感”的生活,有“获得感”的人生,可以从调整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开始。 重新认知你的“精神内耗”:“不够好”“不完美”的焦虑只是“消极的完美主义”。 生活也需要高效管理,由此获得的时间用来好好生活: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情绪管理、屏蔽生活中的诸多“噪声”。 精彩页 01 更好的自己是怎样的自己 “遇见更好的自己”,这句话现在已经是耳熟能详的励志语,以它祝福任何年龄的对象都很受用。每当看到这句话,其实我都在想,到底怎样的自己才算更好的自己昵? 是赚钱更多、效率更高,还是更漂亮、更苗条、更受欢迎?这些都可以是,也都可以不是。毋庸置疑,人生当然要追求“更好”——持续成长,不断更新、修正自我,一直向前,除此以外,生命没有更好的期待。但在这条向前奔跑的路上,却也极易误人荆棘密布的丛林,原本追求更好的自己,却陷入更焦虑的陷阱。如果人生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我们究竟怎样漫步其间才能看到更绚烂的花朵、更美丽的风景呢? 首先,成为更好的自己,要敢于更新自己。 我一直觉得自己体内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性格:一种是隐忍、克制和坚持,另一种是极度容易生出的厌倦——对毫无新意的事物、信息和思考方式的深度厌倦。 “换另一个牌子的香烟也好,搬到一个新地方去住也好,订阅别的报纸也好,坠人爱河又脱身出来也好,我们一直在以或轻浮或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中那无法消失的乏昧成分。”杜鲁门·卡波特曾这样说。 而我对抗厌倦和乏昧的方式则是不断将想象中那些好奇的事情、有趣的部分一一实现,不瞻前顾后,不计算成本,更不纠结很多现实与不现实的思前想后。 我做过老师,设计过服装,之后又投身时尚媒体行业近20年。而当这一切渐渐被写作、对生活方式的研究、对餐桌艺术探索的巨大热情取代后,我便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自己所向往的新领域。置爱是我创立的新媒体平台,也是一个传播爱与美的生活方式的创意机构和品牌。出版生活美学图书、探究生活方式与传播创意、开发女性成长系列课程,这些渐渐成了我人生后半场的方向。 生活中的很多成分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那种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令人厌倦,而不断更新自己,敢于追逐喜欢的事,开启全新的视角,无论成败,都是给自己新的遇见、新的成长,而非一次次与旧我重逢。 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要接纳当下的自己。 回望一路的转变,我也自问过,到底哪个阶段更好呢?但真的很难评断。年轻时胶原蛋白满满,精力旺盛,但见识少,经济窘迫,对自己万般挑剔和不满。随着年龄的增长,头脑是比以前清晰了很多,生存智慧提升,荷包鼓了些,也更能与自己和解。但琐事成倍增加,精力每况愈下。在时尚杂志工作时,每天接触时尚前沿信息和精英人群,是工作能力和眼界飞速提升的时期。但那时的我也会困于加班多、压力大、办公室政治复杂等问题。自己创业后呢?时间自由了,抉择也随心所欲,并且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平台小,压力更大,抗风险能力更差,这些都是自己做事要面对的问题…… 每个时期都有那个时期的优势与困境,对自己都有满意和不满,有得也有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无论我处于哪个阶段,面对多少迷惘和难题,在内心深处都没有全盘否定自己,也没有握紧拳头要孤注一掷的厮杀感。回到任何一段过去,我都很欣赏那一刻的自己,所有的转变并非为了对抗,而只是调整,也不是要彻底颠覆,而是为了更好地选择和尝试,去走一条也许有更佳风景的道路。 接纳不完美但时刻在进步的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它激励着人们去改变。反之,对当下的自我全面否定的人,虽然看上去更有努力的源动力,但这会让“自我提升”变得面目狰狞。这是两件相互关系十分微妙的事情。 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各种问题时,依然可以肯定自身的价值,与自己和平共处,并且坚信自己永远值得被爱、被尊重,那么这时的“自我提升”就是充满信心地向前迈一步的成长。而当一个人的内心被强烈的匮乏感笼罩时,满眼都是令自己厌恶的自己,“自我提升”就被定义为某种撕裂。以这样的心态,虽然也会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内心总会被自卑、焦虑纠缠。没有“好的自己”,就很难有“更好的自己”,不喜欢当下自我的人,努力的前方就会像一个无穷的黑洞。 P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