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凝集了王永炎院士对于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思考展望,充分体现王院士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的专著。此次整理出版,将王永炎院士多年来关于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的学术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建立了兼具专业性与完整性的中医药学学科建设文集,且蕴含了王院士诸多独到的学术思想。专著揭示了中医药学的学科本源,为年轻一代中医学人指明了学习与发展方向,对指导中医科研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王永炎院士论述中医药学的学科建设基础、中医药学的国学原理以及其生命美育文化、对高等中医教育办学60年的启示、数字化新纪元中医药学的学科创新,以及王院士对于未来15年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建议与见解。 目录 第一章 学科建设基础 第一节 关于中医药学学科建设目标的探讨 第二节 学科建设研究方向的思考 第三节 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节 中医药学科方向的变革与创新 第五节 提高学科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第六节 东学西学兼容为中医学发展拓宽时空 第二章 国学原理及生命美育 第一节 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中医学证候体系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诠释“恬惔虚无”及其哲学基础 第四节 气的诠释 第五节 人生哲学的思考 第六节 健康、疾病、生命与国学之美 第七节 中医中药国学之美 第八节 形神兼养身心医学之美 第九节 医生·护士·疾病·美学 第十节 儒道互补启示中医中药之美 第十一节 禅修与美育的结合 第十二节 让医学回归人学——王永炎院士访谈录 第十三节 提高生命美育,自觉优化医德医风 第十四节 老年养生与实践美学 第三章 高等中医教育办学60年的启示 第一节 1956级毕业生感悟 第二节 发展中医药学应有文化自觉 第三节 中医学人需要宽松的学术环境 第四节 全科医学技能与杂学知识 第五节 白黑、显隐、生死的觉解——致中医高校毕业生老学长的一封信 第六节 给在读同学们的信 第七节 秉承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致中医药年轻学人 第八节 《惟仁惟学》为硕、博士生的讲座 第九节 复读仁学净心明道树立优良医风 第十节 重塑中医禁忌学学科的重要性 第四章 面向数字化新纪元中医药学的学科创新 第一节 试论中医药学科的科学性及现代性 第二节 整合医学理念的形成与提出 第三节 高概念时代的象思维 第四节 新时代中医药学科技文明的研究方向 第五节 整体观视角对中医方剂配伍的研究 第六节 高概念特征与中医学 第七节 后现代中医药学科学性探讨 第八节 试析从寒疫论治新型冠状病毒 第九节 把握气运,谨守病机——清肺排毒汤治疗寒湿疫辨证思路解析 第十节 人文精神在信息智能时代的价值观 第十一节 叙事医学的故事思维与中医学象思维 第十二节 叙事医学的平行病历与中医学的医案医话 第五章 未来15年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建议 第一节 学科理念的多元化与人才培养的多模式研究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提高文化自觉 第三节 新时代的呼唤:医德建设与临床研究 第四节 开创中医新理论必须做有思想的学术研究 第五节 从《素问·天元纪大论》谈对象、气、神的认知 第六节 解剖高概念指引下生命功能的关联性 第七节 象思维视角诠释天道时空与人道顺天道 第八节 领悟学科始源是创新的动力 第九节 诠释人生格局的自然化 第十节 易理医理相通气运易变之渊薮 第十一节 把握气运寻踪国学原理诠释辨证论治 第十二节 从五运六气学说认识疫病流行的经验积累 第十三节 浅谈河图洛书对中医认识“气”的启发 第十四节 读《太极图说》对人文医学的意义 第十五节 反思促进中医意象结构和意境的完善 第十六节 意力对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的主体作用 第十七节 文明互鉴过程中中医存废论争的历史——启迪当代中医学守正创新的自觉性 导语 本书为王永炎院士关于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学科建设基础、国学原理及生命美育、高等中医教育办学60年的启示、面向数字化新纪元中医药学的学科创新、未来15年中医药学学科发展的建议等,作者立论高远,见解独特,观点新颖,语言犀利,对于推动中医药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