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世界1851-1911)(精)/鸣沙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彭春凌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这是一部流动的人类精神的史诗。在寰球的同一段时空中,因各个国别固有的文化特征不同、当前之社会命题有别、内部的派别分歧深刻,使得整体上步伐相同的观念革新面临理解要点之参差错落、逻辑理路之递演流变。恰恰是在这么一个复调喧哗的格局中,才能以章太炎为切入点,来把握中国近代思想的某种全球史脉动。
作者简介
彭春凌,重庆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2014-2015), 多次赴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进行访问研究(2009-2010、2017、2019),曾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2019年秋季学期)。2020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近年来尤其关注近代儒教与国学、东亚地区及中英日三种语言圈之思想文化交流,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其周边思想人物等。出版有专著《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898-1927)》,并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海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荣获第十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
目录
绪论 章太炎与近代中国思想的全球史脉动
一 “道之变”与进化
二 章太炎思想从“以进化为枢轴”到“以俱分进化为进境”
三 两洋、三语、四国的思想世界之连锁
四 由横向层累的历史观念出发重绘思想地图
第一章 进化中的宇宙与种群:跨入近代的观念断崖
第一节 何为进步:章太炎译介斯宾塞的主旨变焦及其投影
一 英中日跨语际传译中科学与宗教关系之调适
二 章太炎译介《论进步》的主旨变焦(上):宗教视域淡出
三 章太炎译介《论进步》的主旨变焦(下):与科学遭遇
四 严复理解“进步”立足点的差异及其对斯宾塞的呼应
五 东学滤镜下章太炎对斯宾塞的再认识
小结:“进一步、退半步”的思想全球化
第二节 儒术新诠、牛顿定律与宇宙图景嬗变中的新旧西学更替
一 真儒术与科学革命的范式转换
二 章太炎对儒墨差异的再认识及区隔治经、治子之法
三 牛顿定律介入章太炎真儒术认知的路径
四 清末西学对明末西学的更替与宇宙图景嬗变的深层次知识基础
小结:国学涵容近代科学
第三节 斯宾塞、拉马克主义与清末的种群竞争论述
一 种群进化论与1850年代以降中英间的知识流通
二 卡彭特与斯宾塞种群进化论的生成及在中国的落地
三 调律种群进化论(上):调整进化位阶
四 调律种群进化论(下):营造“退化”“灭种”焦虑意识
五 用进废退与种群竞争论述(上):分殊斯宾塞、达尔文学说
六 用进废退与种群竞争论述(下):从章太炎看日译新词
小结:喧哗舆论的表层和内里
第二章 人的再定位:跨洋流变的“社会学”之思
第一节 自由与秩序之思的跨洋交流:从岸本能武太到章太炎
一 岸本能武太《社会学》的英美资源
二 岸本能武太对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说的再编及其个人主义诉求
三 章太炎翻译《社会学》之前从“乐群”到“隐”的思想动向
四 章太炎对个人自由观念消极与积极两个方向的发展
小结:自由与秩序之思的跨洋流变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人兽之辨的越洋递演:从沃德、岸本能武太到章太炎
一 章太炎人兽之辨认知的越洋递演脉络
二 岸本能武太对沃德人兽界域的第二次划线
三 章太炎接受人兽之别在“有过去、未来之念”
四 章太炎理解岸本能武太命题的增益与转调
小结:解析人的本质以召唤生活的目的
第三章 反思进化的物质宇宙观:章太炎与以井上哲次郎为中心的东京哲学圈
第一节 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的交往及跨越欧亚的思想地图
一 并非两颗运行轨道相似的“孤星”
二 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原是旧相识
三 从按图索骥到得鱼忘筌
小结:面对进化之宇宙观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从姉崎正治到井上圆了:清末革命思潮中的日本宗教学
一 由章太炎参与翻译《妖怪学讲义》引出的问题
二 姉崎正治的比较宗教学与清末革命的展开
三 井上圆了与章太炎的《建立宗教论》
四 同旨中的异趣
第三节 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哲学的再会及暌离
一 从《哲学丛书》到《原道》:章太炎再会井上哲次郎哲学及其思想史意义
二 章太炎《读佛典杂记》与森内政昌《认识与实践、实在观念与理想观念》的交叠
三 为什么是“活动”:从章太炎、森内政昌到井上哲次郎的逻辑溯源
四 章太炎与井上哲次郎认识论及伦理观的暌离
五 去宥成别:章太炎齐物哲学和井上哲次郎、井上圆了的纠葛
小结:围绕“现象即实在论”及其政治实践的对峙
第四章 章太炎与转轨中的清末国学及明治汉学
第一节 章太炎将“小学”转型为“语言文字学”及其建国理想
一 从“小学”到“语言文字之学”
二 以“一返方言”拒斥“汉字统一”论
三 以“一返方言”抵抗“万国新语”说(上)
四 以“一返方言”抵抗“万国新语”说(下)
小结:声音和语汇之间的现代中国
第二节 从雅乐到郑声:章太炎与明治汉学
一 章太炎与走向建制化的明治汉学
二 从章太炎首次旅日看《与罗振玉书》中追忆与现实感的汇流
三 《訄书》重订本与明治汉学中的比较文明史取向
四 章太炎批判《汉学》
小结:超越夷夏之辨的雅郑之争
第三节 另一侧的潜流:清末国学变迁与章太炎的明治汉学批判
一 章太炎批判“九能”之士与岛田翰系列事件的发酵
二 清末知识人调适“自心”与“外物”
三 “古物”与“故闻”之学的两途
四 章太炎与罗振玉的分飞
小结:清末国学与明治汉学的二重奏
结语 近代思想全球流衍视野中的章太炎与五四一代
附录一 《訄书》初刻本(1900)中的日本元素
附录二 《訄书》重订本(1904)征引日本著述及其所涉西人情况
附录三 章太炎与明治汉学关系表
表1 章太炎《与农科大学教习罗振玉书》(1911)关联人事表
表2 章太炎与明治汉学大事
序言
多年以前,听一位熟悉
的中科院院士感叹,他已经
读不懂早年学生的论文了,
言下之意,很是悲伤。我说
这很正常,若毕业多年,学
生还在老师的笼罩下翩翩起
舞,那才是最大的悲哀。作
为导师,读老学生的论著,
能努力跟上最好,实在跟不
上,或对相关话题不感兴趣
,放下就是了,没关系的。
反而是不懂装懂,还想继续
指导,那才让人反感。
说实话,我的不少学生
(包括本书作者),早就摆
脱“影响的焦虑”,走出了属
于自己的学术道路,我没必
要也没能力追踪其每篇论文
。即便如此,他/她们仍一
直在我的视野之中,除了平
日保持交往,拿到惠赠新书
时会很欣喜,翻阅报刊时注
意学生的作品及行踪,闲来
聊天时好炫耀。若论题或思
路恰好是我目前所关注的,
那才认真阅读。
一个多月前,接到春凌
君来信,说她的新书《原道
:章太炎与两洋三语的思想
世界(1851~1911)》即
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
出,要我写篇小序,理由是
:“学生初读章太炎,是
2006年在您开设的‘章太炎
研究'课程上。17年过去了
,虽然也上下求索,孜孜矻
矻,但说来惭愧,只积攒下
这么一点小小的心得。章太
炎研究,或者说近代思想文
化史的研究目前确实生成了
一些新的契机,有一些新的
可能。学生也愿意在这条路
上继续探索。至于效果如何
,还请老师多多教诲指正!

无论是眼下即将刊行的
《原道:章太炎与两洋三语
的思想世界(1851~1911
)》,还是前年出版的《章
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研
究、重译及校注》,其实都
不是我能准确评判的。而说
不到点子上的表扬,不但无
效,还会起反作用。倒不如
讲点陈芝麻烂谷子,作为该
书的“前史”,或许有助于阅
读。
我在北大讲授“章太炎思
想研究”专题课总共有两次
。第一次是1996年,忘记
是春季学期还是秋季学期,
那时刚写了几篇论述章太炎
的文章,自认为很有心得,
于是贸然踏上讲台。课程的
相关内容好多收入1998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的《中
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
太炎、胡适之为中心》。该
书2003年获教育部颁发的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算
是我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论
及私学传统、游侠精神、魏
晋文章,还有经学、子学方
法之争,有若干精彩的见解
,但我知道自己的知识结构
与章太炎有较大差距,再往
下走会碰到无法逾越的障碍
。因而,2006年秋季学期
第二次开课时,我改变策略
,主要带领学生精读《国故
论衡》,一字一句抠,速度
很慢,但效果不错。多年后
,好几位修课的学生在著作
后记中提及那时的魔鬼训练

当时我就说了,章太炎
撰写体大思精的《国故论衡
》,立意孤高决绝,用语佶
屈聱牙,加上不少过渡时代
的特殊词汇,你若能大致读
懂,以后看古今中国书,不
会有太大障碍。对于这位近
现代中国最博学、最复杂、
最深邃、最具前瞻性的学者
、斗士、思想家、政治家,
值得与其保持深入持久的对
话。
修课学生中,日后著述
多有旁涉章太炎的,但直接
与之正面对话的,目前只有
勇猛精进的重庆妹子彭春凌
。2011年初夏,彭君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儒教转型与
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
太炎为中心(1898~1927
)》。我在导师评语中称:
“不同于既往研究之以五四
新文化运动为基点,‘逆流
而上',追溯其与传统中国
各种思想资源的联系,彭春
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
—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
》着重论述戊戌以来的历史
进程中,针对关涉‘民族生
命之站立'等重大问题,以
康有为、章太炎为代表的儒
教精英知识人如何因应时局
变化,逐步调整自身的思想
认知,其‘艰难的选择'又怎
样影响日后新文化运动中的
反孔批儒与语文运动。本文
着眼宏观的历史演变,入手
处却是通过康有为、章太炎
生命际遇中实在遭逢的儒教
转型问题及其在新文化运动
中的回应,进行思想史层面
的探讨。作者立意甚高,辨
析细致入微,尤其是关于《
儒术真论》的成立以及《訄
书?原教》的溯源,能因小
见大,有很好的发现。本文
借助康章对读,以及章太炎
与新文化弟子们的对话,呈
现清末民初错综复杂的思想
激荡与文化转型,有不少精
彩的论述。”
作者虽系中文系出身,
却对思想史研究情有独钟,
且能登堂入室,得到近代史
研究界的认可,这点很不容
易。三年后,彭君的第一本
专著《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
心(1898~1927)》由北
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其之所
以获得学界广泛好评,不仅
是具体的论述方向及思路,
更包括其体现出来的治学态
度与功力。此后,作者主要
活跃在近代史研究领域,得
到诸多前辈学者的指引与提
携,也收获若干重要奖项。
这些在作者简介或后记中会
有所呈现,用不着我来絮叨

我能够说,或最想说的
,是节外生枝的闲话。求学
北大十二年(1999~2011
),加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
作十一年(2011~2022)
,彭春凌完成上述三部大书
,当然是了不起的成绩。这
主要得益于她的天资与勤奋
,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8: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