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照进彼此(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马文秀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诗人马文秀2017-2022年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多个侧面生动展现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面貌,语言饱满而张弛有度,是她感悟人生和探索生命意义的一种印证。诗人用其中的一首诗《照进彼此》作为整部诗集的题名。这首诗曾被“中国诗歌网”作为“每日好诗”重点推出,后又发表在《诗刊》上。作者观照的目光由自我出发,抵达他人、故乡、自然等外部对象。精神的光芒照亮了关系世界,爱欲渴念和求真意志贯穿在每一种关系中。她将目光和笔触聚焦于现实生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全书分五辑,“奋斗者的存在”“爱是血液里,生出的玫瑰”“万物置是路标”“一匹马的自画像”“通往时间的桥”,肯定了当下各行各业奋斗者的价值,歌颂了奋斗者的尊严,从渔夫、筏子客、老木匠、铁路建设者,到梵高、高更等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奋斗者们中提炼出浓郁的诗歌意象。
作者简介
马文秀,回族,1993年出生,青海民和人,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社会活动部主任。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青海湖》等期刊;出版诗集《雪域回声》《老街口》等。曾参加《诗刊》社第39届青春诗会,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长诗奖、《延河》杂志最受读者欢迎等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多个国家(民族)语种推介到国内外。
目录
第一辑 奋斗者的存在
高更最后的大溪地
留下遗憾的人
哈拉库图

灯盏下的预想
羊皮筏子
朝圣者
落入凡间的塑像
奋斗者的存在
祷告者
艾青故居
水稻仰起头——致袁隆平
茶客
渔网
雕琢梦
诗人遇到酷暑
奔波
清洁工
坐在地铁上的赤子
拍影子的人
父与子
孤岛
失眠的诗人
沙漠之花——致和若铁路建设者
速度与浪漫——北京冬奥会
走出了一个时代
一座灯塔,屹立在祖国的海角——致敬“中国好人”王健
新年寄语
第二辑 万物皆是路标
野牛图
血脉里,生出的明媚
平安辞
呐喊
季节的锋芒
在夏宗寺,与文秀相遇
10号线
晚婚与催婚
藏羚羊


夜莺
火烈鸟
渡河
在升腾的薄雾里,与激流为伴
洱海月照苍山雪
双井茶
石鼓书院
坝锁黄河,高峡出平湖
石头
一扇窗
缅怀的方式
初春生长
初秋,一切收获争相比较
试探一朵莲的娇羞
等一场,初夏
烟雾
树洞
白沈河
春天足够慷慨
以汝瓷为脉络
通透之美,在火焰中开裂
三月桃花雪
第三辑 爱是血液里,生出的玫瑰
照进彼此
一眼梨花,眸光中尽是诉说
爱是血液里,生出的玫瑰
谎言里,幸福成花
边缘的光芒,无比妖娆
野蛮的孩子
故事
眼里,压碎一场雪
雪白的鸽子
我们是彼此的山川
接近天堂
誓鸟
坠落的事物
弓搭在梦上
被遗忘的姑娘
撒哈拉不忧伤
忧郁,顺流而下
麦浪,如影随心
交代
无法辨认的爱
破碎的情绪
来不及见的人
耀眼的光波
船桨,摇曳生姿
在一颗牙齿上舞蹈
喧嚣后的证据
琴声如诉
燃烧的叶子
小沙弥
躲在蝴蝶翅膀上的想念
一幕落花
连理枝
谎言是一种情绪的祭奠
漫步草原的马
西山,一夜波澜
只求彼此平安
大柴旦
空虚,是一种假想
秋日的深情
夜的抒情
暴力是爱的终结
离去的神情
走了
掩面而泣
第四辑 一匹马的自画像
簸箕湾
想念已落满雪——致母亲
父亲的本命年
亏欠
出生年月
大年三十
家族微信群
一生的长度
苛责声
眺望
心事移交岁月
最后的等待
圆满
肆意的光
书页宛若花朵
迎着风声,放纸鸢
完成婚姻的使命,便去流浪
爱皆在琐碎中
情绪里的自己是戏子
誓言,深埋唇齿
心空如洗
黄昏,从眼中落下
将纸团揉成一股风
寂寞,是条长蛇
第五辑 通往时间的桥
夜幕下的骑行者(组诗)
沿石阶而上,守望山川日月(组诗)
书写东营的温度(组诗)
守望丹青(组诗)
与凡·高相遇(组诗)
探寻临汾(组诗)
品读资阳(组诗)
诗意文成(组诗)
新疆诗篇(组诗)
后记 生命是一场彼此的遇见
序言
走出老街口以后
——马文秀诗集《照进彼
此》
吴思敬
来自青海的回族青年诗
人马文秀,2016年出版了
第一本诗集《雪域回声》。
当时她还是个大学生,这本
诗集洋溢着青春气息,把雪
域高原、民族文化、乡村记
忆糅合在一起,显示了诗人
厚实的生活底蕴与无穷的创
作潜力。此后,她把目光聚
焦在离她故乡不远的一座百
年藏庄。她曾五次走进塔加
村,朝拜阿米康家神山,探
寻这座古村落深厚的历史文
化内涵,写出了2500行的
长诗《老街口》,为青海这
片高天厚土献上了一份厚礼

2017年,马文秀来到北
京,从事与文化相关的策划
与传播工作,并有机会到四
川、山东、浙江、新疆等地
学习与考察,大大地开阔了
视野。首都北京的深厚文化
底蕴、祖国各地的壮丽河山
,极大地丰富了她的阅历,
启迪了她的智慧,从而使她
的诗歌呈现了宽广的视野和
浓厚的现代气息。
“老街口”是马文秀诗集
《雪域回声》中一首短诗的
题目,也是她长诗的标题。
如果把“老街口”看成是马文
秀早期人生经验的概括与早
期诗歌创作的标志,那么,
收集了她近些年诗作的《照
进彼此》,则可视为走出老
街口以后,她对早期人生经
验与诗歌创作的超越了。
诗集《照进彼此》显示
了一个少数民族青年离开故
乡,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里奋斗、拼搏后心灵的震颤
与变化。整个诗集按所写内
容分为五辑,分别以“奋斗
者的存在”“万物皆是路标”“
爱是血液里,生出的玫瑰”“
一匹马的自画像”“通往时间
的桥”为题。阅读这些诗篇
,不难发现,比起早期创作
,诗人的艺术天地开阔了许
多,诗人的哲理思考深邃了
许多。正像从高原流出的一
条河流,冲破了险峻的山势
,在平坦的大地上流淌,形
成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
荒流”般的壮美景观。
打开《照进彼此》,扑
面而来的是作者精心打造的
一群奋斗者的形象。诗人告
别雪域高原上的故乡,来到
北京这样一座特大都市打拼
。这里的一切都在高速运转
,人们日夜在奔波:“北京
地铁10号线就如北漂者一样
繁忙/深夜十点却成了下班
高峰期/拼搏在大城市/昏
睡在地铁上的青年……”(
《坐在地铁上的赤子》)。
诗人最为关注的就是这些与
她一样的为了理想、为了生
存而奋斗的劳动者群体,他
们在漂泊中的坚守与抗争,
他们不向世俗低头的骨气,
他们崇尚自由的精神取向,
深深地打动了她。
在诗人看来,奋斗者的
存在就是一个民族的风景。
基于亲身的体验和长期的观
察,诗人把零散的印象集中
起来,在诗中创造了一个“
夜幕下的骑行者”的形象:
骑行者挖出深埋心底的
词语
尽管它们遍体疲惫,心
事重重
却足以承载现实,他们
炙热、鲜活的青春
透露出对生活的憧憬
…………
骑行者,在黑夜中画出
两条直线
一条是生存的起点
一条是梦想的终点
…………
骑行者,用各自的语言
描绘城市的场景
等待红绿灯的瞬间,思

早已在波澜间书写不一
样的心境
…………
每个人,一出生都在地
图上
寻找一条走向内心的路
每一步的风霜,都记载
着对梦想的执着
…………
唯有踏遍万水千山
才能看到走向明天星光
中的清晰的纹路
(《夜幕下的骑行者》

这个“夜幕下的骑行者”
的形象来自生活,概括了城
市中无数的外卖小哥、快递
小哥等的生命体验,他们在
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奔走,寻
找一条通向理想,也通向内
心的路,他们的执着、奋进
,其实也正是在城市中拼搏
的作者本人的精神写照。
诗集中的奋斗者是平凡
的,但他们做出了不平凡的
贡献。诗人对奋斗者形象的
塑造,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她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
法,以实带虚,不只对这些
奋斗者的事迹做真实的叙述
,更注重对他们精神层面的
开掘。
请看她这首《雕琢梦》
,先从老木匠的高超手艺入
手:“老木匠雕刻木料/他
伸展绳墨、用笔划线”“他那
双粗糙的手/让笨拙的木料
开口说话”,进而展开联想
,说他雕琢的成品“立在砖
檐上/替他眺望远处的风景
”,最后归结为:“自然雕琢
万物/也雕琢每个人的梦/
老木匠雕琢岁月/也是在雕
琢通往时间的桥”。由“雕琢
木料”到“雕琢梦”“雕琢岁月
”……通过这诗意的跳跃,
老木匠的人生境界得以升华
,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再如《落入凡间的塑像
》,主人公是一位洗衣的女
子,作者先从她的外貌、神
态写起:“戴草帽的女子/
踩在一块石头上/将双手伸
进飞溅的水波中”“左手旁的
竹筐/塞满了一家人的衣服
/她躬身清洗每一处/连倒
影都在忙碌”,诗人对这位
勤劳、纯洁的女子充满同情
与热爱,以至产生了幻觉:
“霞光落进眼窝/唯有金色
水波/包裹着她,呵护着她
/让她变成一尊/落入凡间
的塑像”。此诗把一位洗衣
女子写得是那么清纯,那么
美,乃至把她想象为仙女“
落入凡间的塑像”,这是对
底层劳动妇女最神圣
导语
诗人马文秀的诗以敞现自我意识鲜明的感性主体见长,并能将个体在生活行旅中所获取的丰富的精神体认和深刻的生命启迪渗透于字里行间,其诗歌文本由此既显露出富有情感性和心灵化的艺术特质,又闪烁着充满睿智和力量的思想辉光。
甚至可以说,诗人马文秀用分行文字建构起来的诗意空间,是一个富于主体性的女性诗人基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生命的深入思考,向人们展示的一种漫溢着独特趣味的行动诗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