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视频公开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配套教材。它集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在内容安排上,精选出了与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息息相关的十个主题,既涉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与性等现实问题,也涉及大学生人格塑造、异常心理、心理危机与幸福等发展性问题。每个主题包括学习目标、思维导图、心理测试、课后思考等模块,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积极心态、开发潜能、健康发展。 本书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 序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生活节奏 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呈现的心理 问题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正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因 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 、社会适应的问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 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竞争 与求稳的冲突等,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 态。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 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正因为处于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党和国家对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2016年12月30日,国 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 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 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 康服务,培育心理健康意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心 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 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 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心理育人质 量提升体系,深入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021年7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 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 康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 ,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其中提到要重视心 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这一系列会议讲话和文件的出台, 表明了国家对大众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也说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处于重要的转折阶段 。 那么,如何更好地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 学生群体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改善大学生群体 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目 前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很多,但更多的是理 论知识体系的罗列,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需求的理论 和实践有机融合的教材。本书由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编写,是一本适合大学生课前预 习、课中参考、课后拓展阅读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 材,让学生既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又能 找到改善和提升自我心理健康状况的方法和策略,并能 运用书中的知识找到认识他人、帮助他人的方法。 本书作为一本新形态教材,包含线上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的主讲拍摄 和教材文字内容。本书由胡丹莹、陈之顺担任主编,刘 敏、薛鹏达、游华丽、尹志慧、刘念、许彦伟、姒依萍 、胡晓霞、魏雷和叶海亚担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 MOOC和教材的第一章、第七章和第十章由胡丹莹编写、 主讲和拍摄,第二章和第六章由薛鹏达编写、主讲和拍 摄,第三章由尹志慧编写、刘念主讲和拍摄,第四章、 第八章和第九章由刘敏编写、主讲和拍摄,第五章由游 华丽编写、主讲和拍摄,陈之顺和许彦伟负责课程框架 的搭建,姒依萍、胡晓霞、魏雷和叶海亚负责审核。 本书的付梓得益于编者十多年的积淀,但由于编者 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