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都/川端康成经典作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川端康成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古都》是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一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由于家境贫寒,出生之后,姐姐千重子即遭遗弃,为一家绸缎批发商所收养,成了一位养尊处优的小姐。妹妹苗子,在襁褓中便成了孤儿,长大后受雇于人,自食其力。两姐妹容貌端丽,心地善良,天真烂漫,是川端作品中令人喜爱的纯洁少女。小说好似京都的风俗长卷,那些风物和民俗,在川端的笔下,已不单纯是小说的场景,本身就已构成艺术形象,不仅能唤起日本读者的审美情绪和文化乡愁,也让外国读者领略到日本的风情、日本的美。 作者简介 高慧勤,著名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文专业。主要译著有《舞姬》(森鸥外著),《蜘蛛之丝》(芥川龙之介著),《雪国·千鹤·古都》(川端康成著)以及《川端康成作品精粹》等。其译著文风贴近原著,译文优美典雅,选词炼句精益求精,堪称翻译精品,在国内外译坛享有很高声誉。 目录 《古都/川端康成经典作品》无目录 序言 川端康成,这位首次为 日本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的作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 ,并不陌生。十多年来,他 的不少作品,国内已相继译 介进来,如《伊豆舞女》《 雪国》《古都》《花的圆舞 曲》等。川端康成所构筑的 艺术世界,意蕴是那么深幽 ,情调是那么缠绵,笔致又 那么灵动,不仅征服了欧美 读者,也倾倒了相当多的中 国读者。那么,川端作品的 魅力究竟何在? 展读川端的作品,有时 好似在欣赏意境朦胧的印象 派绘画;但进一步吟味之下 ,又会发现,他构筑的艺术 殿堂,纯然是一幅幅忧伤的 浮世绘。 在早年的《文学自叙传 》中,川端曾说过:“我虽 然接受西方文学的洗礼,自 己也曾试着模仿,但骨子里 我是个东方人,十五年来从 未迷失过这个方向。”而浮 世绘,在19世纪法国自然主 义作家和印象派画家看来, 正是最能代表日本情趣、体 现日本之美的艺术。川端康 成创作伊始,便显示出同传 统文学的深厚渊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川 端康成着意于从民族的历史 和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归宿, 为发扬日本的传统美不遗余 力。他在作品中,常写到雪 国山村、枫树红叶、尼庵古 刹、名胜古迹等传统题材, 予以美的表现,从而唤起读 者的审美情绪和对传统文化 的依恋。从他的成名作《伊 豆舞女》、获奖的《雪国》 ,直到晚年的《山之声》《 古都》《美丽与悲哀》等一 系列作品,无不体现出日本 美的情致。这些风物和民俗 ,在川端的笔下,已不仅仅 是小说的场景,本身就构成 了艺术形象。川端正是以真 挚的爱和竭诚的心,表现了 日本的自然美和传统美。 说川端康成的文学仿佛 是忧伤的浮世绘,还不尽然 。因为他在展现日本的审美 情趣时,分明又透露出浓重 的现代气息。 他找到了一种新的感觉 方式——新感觉主义!在《 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等 一系列文章中,川端康成阐 明了他本人以及这一派的文 艺主张和创作方法。所强调 的重心,便是新的感觉。他 申明,“表现即内容,艺术 即表现”,因为,没有表现 ,无以了解作家所要表达的 内容;但是,如果没有新的 感觉,便不可能有新的表现 ,从而也就没有新的内容和 新的文艺。“新酒不宜装入 旧酒囊”,而新的感觉,在 表现手法上,自应和以往有 所不同。 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 中,川端康成不断砥砺自己 的艺术感觉,给传统注入了 新的生命,同时也使外来的 技巧,找到了生根的土壤。 他纳外来于传统,融传统于 现代,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 艺术风格:纤细的心理刻画 ,缠绵的意境渲染,自由灵 动的联想,快速跳跃的节奏 ,意在言外的象征,简约含 蓄的语言。 不过有一点要提及的是 ,川端康成身世的不幸,对 他风格的形成,是不可忽视 的一个重要因素。19世纪的 最后一年,川端出生在大阪 一个医生家庭,幼失怙恃, 由外祖父母抚养,到16岁那 年,外祖父母以及平生只见 过一面的姐姐也先后亡故, 只剩下他孑然一身。亲人的 死别,以及早年失恋的伤痛 ,使他变得多愁善感,养成 一种内向的性格,形成悲观 虚无的思想。所以,川端的 小说里,经常触及死亡这一 主题;他所描写的爱情,总 是不那么圆满,带着人生孤 寂之感。他的抒情风格,总 的来说,是哀婉,是悲凉。 在川端的文艺美学里, 具有浓重的唯美倾向。这种 艺术高于人生的观点,不仅 是他的主张,也是他创作的 准则,贯穿于他的全部创作 之中。 导语 川端康成经典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作。 名家名译,著名翻译家高慧勤译本,尽显川端语言的细腻优雅。 “新感觉派”写作,影响莫言、余华等一代作家。 姐妹真情,感人至深。 名家设计,素净清新,贴合作品内容和语言风格。 书评(媒体评论) 我的文学启蒙老师是日 本的川端康成。在我看来, 他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 。 ——余华 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 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 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 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 命。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古都》展现了京都几 乎所有的风貌,从春天到冬 天,带我们一一穿过这座城 市的四时。了解京都,不妨 从这本书开始。 ——梁文道 在我们这个时代,川端 康成的作品无疑是zui具有 感染力与原创性的。 ——《纽约时报》 精彩页 春之花 千重子发现枫树的老干上,紫花地丁含苞吐蕊了。 “哦,今年又开花了。”千重子感到了春的温馨。 在市内这方狭小的庭院里,这棵枫树显得特别大,树干比千重子的身腰还粗。树皮又老又糙,长满青苔,当然同千重子那婀娜的腰肢无可比拟…… 枫树的树干,齐千重子腰际的地方,略向右弯,到她头顶上面,愈发弯了过去。而后,枝叶扶疏,遮满庭院。长长的枝梢,沉沉地低垂。 在树干曲屈处的稍下方,似乎有两个小洼,紫花地丁就长在两个洼眼里。而且,逢春必开。自千重子记事时起,树上便有这两株紫花地丁了。 上面一株,下面一株,相距一尺来远。正当妙龄的千重子常常寻思:“上面的紫花地丁同下面的紫花地丁,能相逢不?这两枝花彼此是否有知呢?”说紫花地丁“相逢”咧,“有知”咧,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每年春天花开不过三五朵。可是,到了春天,就会在树上的小洼眼里抽芽开花。千重子在廊下凝望,或从树根向上看去,时而为这紫花地丁的“生命力”深自感动,时而又泛起一阵“孤寂之感”。 “长在这么个地方,居然还能活下去……” 到店里来的顾客,有赞赏枫树长得美的,却几乎无人留意紫花地丁开花。苍劲粗实的树干上,青苔一直长到老高的地方,显得格外端庄古雅。而寄生其上的紫花地丁,自然不会博得别人的青睐。 然而,蝴蝶有知。千重子发现紫花地丁开花时,双双对对的小白蝴蝶,低掠过庭院,径直飞近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枫树枝头也正在抽芽,带点儿红,只有一丁点儿大,把翩翩飞舞的白蝴蝶衬映得光鲜夺目。两株紫花地丁的枝叶和花朵,在枫树干新长的青苔上,投下疏淡的影子。 这正是花开微阴、暖风和煦的春日。 直到白蝴蝶一只只飞去,千重子仍坐在廊下凝望枫树干上的紫花地丁。“今年又在老地方开花,真不容易呀。”她独自喃喃,几乎脱口说出声来。 紫花地丁的下面,枫树根旁竖了一盏旧的石灯笼。灯笼柱上雕了一个人像。记得有一次,父亲告诉千重子说,那是基督。 “不是圣母玛利亚吗?”千重子当时问道。“有座大的和北野神社里供的天神像极了。” “据说是基督。”父亲肯定地说,“手里没抱婴儿嘛。” “哦,当真……”千重子点了点头,接着又问,“咱家祖上有人信教吗?“没有。这盏灯大概是设计庭园的师傅,要么是石匠搬来安在这儿的。灯也没什么稀罕。” 这盏基督雕像灯笼,想必是从前禁教时期造的。石头的质地很粗糙,易脆,上面的浮雕人像,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毁损残破,只有头脚和身子依稀看出个形影来。恐怕当初的雕工也很简陋。长袖几乎拖到下摆处。双手似乎合十,手腕那里略微凸了出来,辨不出是什么形状。印象之间,与菩萨和地藏王是截然不同的。 这盏基督雕像灯笼,不知从前是为了表示信仰,抑或是用来当作摆饰,标榜异国情调?如今因其古色古香,才搬到千重子家店铺的院子里,摆在那棵老枫树脚下。倘使哪个来客发现了,父亲便说“那是基督像”至于店里的顾客,难得有人留心大枫树下的旧灯笼。即或有人注意到,院子里竖上一二盏灯,本是司空见惯的事,谁也不会去看个仔细。 千重子的目光从树上的紫花地丁向下移,看着基督像。千重子上的不是教会学校,但她喜欢英语,常出入教会,读新旧约全书。可是,给这盏灯笼供花点烛,却似乎有点不伦不类。灯笼上哪儿都没雕十字架。 基督像上面的紫花地丁,令人联想起圣母玛利亚的心。于是,千重子从雕像灯笼上抬起眼睛,又望着紫花地丁。一暮地,她想起养在旧丹波‘瓷壶里的金钟儿来。 千重子养金钟儿,比她最初发现紫花地丁在老树上含苞吐蕊要晚得多,也就这四五年的事。在一个高中同学家的客厅里,她听见金钟儿叫个不停,便讨了几只回来。 “养在壶里,多可怜呀!”千重子说。可是那位同学却说,总比养在笼子里白白死掉强。据说有些寺庙养了好多,还专门出售金钟儿的子看来有不少同好者呢。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