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私家侦探丹尼尔?霍桑和犯罪小说作家安东尼?霍洛维茨受邀来到奥尔德尼岛首次举办的文学节上宣传他们的新书。 奥尔德尼是英吉利海峡中的一座孤岛,景色宜人,从未发生过谋杀案。但不久后霍桑和霍洛维茨就发现,这个看似平静的小岛隐藏着浓浓的恶意。 一条连接英法的电缆将从奥尔德尼穿过,它会挖开岛上的公墓,搅扰纳粹时期被残害的亡灵;更使得岛上居民反目,整座岛变得鸡犬不宁。而参加文学节的作者们也似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去。 当文学节富有的赞助人被残忍杀害之后,奥尔德尼岛进入全面封锁状态。霍桑知道:无须大费周章寻找嫌疑人,因为此人根本无处可逃。 凶手依然在岛上,而第二桩命案即将发生…… 导语 ※英国犯罪小说年度推荐书目|水石书店犯罪小说年度推荐书目|《纽约时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书|这本推理好想读海外榜NO.2|这本推理了不起!海外榜NO.2|周刊文春推理BEST10海外榜NO.2|本格推理BEST10海外榜NO.2 一座从未发生过谋杀案的宁静小岛,两桩突如其来的凶残命案,十二个各怀鬼胎的嫌疑人 “霍桑探案”第三册 超适合夏天阅读的清凉消暑利器 现代推理与黄金时代的精巧结合 看霍洛维茨和霍桑这对欢喜冤家继续“相爱相杀”! *随书附赠专属出场人物列表书签* 书评(媒体评论) 一次对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完美致敬;带来美 妙无比的阅读体验。 ——《纽约时报》 安东尼?霍洛维茨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 的犯罪小说作家。 ——《星期日泰晤士报》' 霍洛维茨像华生,霍桑就像福尔摩斯,二者之 间微妙的化学反应,不费吹灰之力的幽默感以及强 强对决的复杂关系为这部黄金时代的经典侦探小说 锦上添花。 ——《出版者周刊》 霍洛维茨是“红鲱鱼”专家,他精彩绝伦的自 我刻画,充满幽默的自嘲,把读者代入了一个妙趣 横生的出版界。 ——《书目杂志》 霍洛维茨在这部风趣诙谐的侦探小说中打趣文 学界。故事发生在一个文学节上,参加者包括安东 尼?霍洛维茨。当一位参加庆典的人被开信刀刺死 时,精彩的探案和愉快的玩笑就拉开了序幕。 ——《华盛顿邮报》 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一样精彩,这一本 给霍桑这个神秘人物加了许多悬念,使人对这部让 人欲罢不能的系列小说的下一本更加充满期待。 ——《华尔街日报》 精彩页 第一章 邀请 维多利亚区南边,沃克苏尔桥大街上有一座办公楼,我的出版商企鹅兰登书屋就在那里。那个地方很奇怪,虽然通往泰晤士河,拐角处就是泰特美术馆,却出奇地荒凉无趣。两侧都是早该倒闭的破旧商铺,一幢幢公寓空有一扇扇窗户,窗外却一片惨淡萧条。街道笔直宽阔,有四条行车道。繁忙的车流在其间穿行,就像飞进吸尘器管道中的灰尘。当然,街边也有岔路,但没什么值得一去的地方。 企鹅出版集团很少请我去做客。做书不易,就算没有作者添乱他们也忙得不可开交,但我其实很期待去坐坐。写一本书要整整八个月,这八个月里我只能独自面对书稿。作家这个职业很奇妙。光看状态,刚出道的作者和国际畅销作家并无二致,都是和电脑一起被困在房间里,面对着太多垃圾食品,缺少交流对象。 从开始创作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千万余字。我的肉体坐在一片寂静之中,精神却溺亡在喧闹的文字之海,这种矛盾又割裂的感觉让我饱受摧残。 但只要走进那扇印着企鹅标志的门,我就不再是孤身一人。每次我都忍不住感慨,出版社里竟然有这么多人,又都那样年轻。和写作一样,出版既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项事业。从业者的那种“热情”是很难在其他行业里找到的。这栋楼里的所有人——无论职位高低、资历深浅,都热爱书籍。对于做书的人来讲,这绝对算是个好的开始。但他们都做些什么呢?说来惭愧,我对出版流程几乎一窍不通。比如,校对和案头编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两份工作不能交给一个人来做?营销和公关的区别又是什么? 但这些只是无关紧要的细节。我真正想说的是:这里就是梦想成真的地方。你多年前在洗澡或者散步时闪现的灵感,会在这里变成现实。人们常说好莱坞是“造梦工厂”,但对我而言,真正的造梦工厂是这里:沃克苏尔桥大街。 所以在这个明媚的六月清晨,我很高兴能接到责编的意外 来电。我的新书《关键词是谋杀》将在三个月后发售,格雷厄 姆?卢卡斯邀请我去一趟出版社。 “最近忙吗?”他问,“我们想和你聊一下营销计划。”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直奔主题。 试读本已经发给了一部分媒体,反响似乎还不错。不过,就算有差评,出版社也不会直接告诉我,他们很擅长拦截这类坏消息。 “什么时候?”我问。 “星期二可以吗?上午十一点?”他停顿了片刻,然后说,“我们也想见见霍桑。” “这样啊。”我早该想到的,但还是愣了一下,“为什么?” “我们觉得他能给销量带来一些质变,毕竟他也是作者 之一。” “不对,他不是作者。他一个字都没写。” “这毕竟是他的故事,你们不是合作伙伴吗?” “这个嘛,其实我们的关系不算密切。” “我觉得读者肯定对他很感兴趣,我是说……对你们两个感 兴趣。你能和他说一声吗?” “好吧,我去问问。” “记住是上午十一点。”格雷厄姆挂断了电话。 通话结束后,我不由得感到一阵失落。没错,这本书的确是霍桑的主意。他曾经是一名警探,现在作为顾问帮警方解决疑难案件。他最初找到我的时候,正在调查伦敦西区一名富有寡妇的死亡事件。我当时并不想写他,光是构思自己的故事就已经让我筋疲力尽了。我从未想过这本书算是与霍桑“合著”的作品,也不确定自己是否愿意和他分享任何一种舞台。 不过转念一想,我完全可以利用好这次机会。我已经跟在霍桑身边破了两个案子——对,只是跟着而已。我本应该多写一写他这个人,但他对破案的细节讳莫如深,从不多作解释。他似乎很享受看着我在他身后跌跌撞撞、满头雾水的样子。戴安娜?考珀案中,我错过了每一个指向凶手的细节,还差点把命丢了。接下来在汉普斯特德的离婚律师死亡案中,我又犯了更加严重的错误。如果真的要写第二本,我在读者眼中一定会显得相当愚蠢。 所以这是一个扭转乾坤的机会。如果格雷厄姆?卢卡斯足够强势,霍桑就不得不踏进我的世界:出席对谈活动、签售会、媒体采访、各种书展和文化节。这对他而言会是全新的体验,我却早已在这行摸爬滚打了三十余年。这一次,我会占据上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