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构图的发现(绘画中的视觉秩序理论1400-1800)(精)/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德)托马斯·普特法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托马斯·普特法肯以在伦敦大学学院开设的德宁·劳伦斯讲座的相关内容为基础,撰写的一部关于绘画中视觉秩序理论的专著。
全书以构图的概念演变为主线,分析了“构图”一词如何从文艺复兴时期所指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发展至现代意义的画面整体秩序;从阿尔贝蒂、琴尼尼、瓦萨里到范曼德、普森、德皮勒,追溯了这一西方绘画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则是如何流变,又如何影响艺术及艺术理论的发展。作者从意大利大型壁画入手,论及故事情节的意义大于画面形式,因此导致构图概念一度被忽视;作者还将构图看作是17世纪绘画理论的一次发现,切入法国绘画及其相关理论,思考架上绘画的产生对新的构图观念的影响。
本书以新颖的视角探索画面秩序的各种问题,其观点充满启发性与洞察力,对艺术理论学者和艺术爱好者而言,都不失为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佳作。
作者简介
洪潇亭,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与美术理论专业,博士在读。自2004年起留校任教至今,教授艺术概论、外国美术史、展示文化研究等课程。2012—2014年间多次担任国际论坛、讲座专场翻译。
目录
致谢
第一部分:基础原则
第一章 架上绘画与图画秩序
第二部分:文艺复兴何故不谈论图画构图
第二章 阿尔贝蒂与形体的构图
第三章 透视与构图之一
第四章 人物与背景(或人体与世界的其他)
第五章 尺寸与存在
第六章 寻求整体与它的和谐
第三部分:法国的图画构图之发现
第七章 博尔吉尼、范曼德和尤尼乌斯:图画构图的北方途径
第八章 普森有关创意与配置的思想
第九章 法国绘画理论的擎始:公共话语与心灵中的图像
第十章 透视与构图之二
第十一章 迪弗雷努瓦和罗歇·德皮勒的《绘画艺术》:图画构图的启蒙书
第十二章 画作的原则及其损失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索引
附录 托马斯·普特法肯:埃塞克斯大学艺术史家、文艺复兴研究核心人物
序言
卡夫卡曾说:通天塔建
成后,若不攀爬,也许会得
到神的宽宥。这一隐喻,象
征了语言交流的隔绝。同样
的想法,还让他把横亘的长
城与通天塔的垂直意象做了
对比。不过,攀爬通天塔所
受到的惩罚—“语言的淆乱”
,却并未摧毁人类的勇气。
翻译就是这种魄力与智慧的
产物。
7世纪,玄奘(?—664
)组织国家译场,有系统翻
译佛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
的伟大事件。那时,为了满
足信众的需要,印刷术或许
已经微露端倪,但译本能广
泛传播,最终掀起佛教哲学
的神化风宣,还要靠抄书员
日复一日的枯寂劳动。20世
纪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让人
们能够遥想千年前抄书的格
局。当年抄书员普普通通的
产品,现在都成了吉光片羽

远望欧洲,其时的知识
传播,同样靠抄工来临写悠
广。但是两个半世纪后的公
元909年,开始传出一条消
息,说万物的末日即将迫近
。这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恐
慌,知识的流动也面临着停
断的危险。处在如此岌岌危
惧之际,心敬神意的抄书员
或许会反问自己,继续抄写
这些典籍有何益处,既然它
们很快就要烟灭灰飞于最后
的审判。
他们抄录的书,有一部
分就是翻译的著作,是让古
典微光不灭的典籍。幸亏抄
书员不为appropinguante
mundi termino[世界末日将
至]的流言所撼动,才让知
识最终从中古世纪走出,迎
来12世纪的文艺复兴。
这些普通的历史常识,
让我经常把翻译者和抄书员
等量齐观。因为他们的工作
都不是原创。有时,欣赏南
北朝写经生的一手好字,甚
至会觉得翻译者还要卑微。
不过,我也曾把一位伟大校
书者的小诗改换二字,描绘
心目中所敬重的译者——抄
工形象:
一书迻译几番来,岁晚
无聊卷又开。
风雨打窗人独坐,暗惊
寒暑迭相摧。
他们危坐于纸窗竹屋、
灯火青荧中,一心想参透古
人的思想,往往为了一字之
妥帖、一义之稳安,殚精竭
思,岁月笔端。很可能他们
普普通通,只是些庸碌之辈
或迂腐之士,但他们毕恭毕
敬翻译摹写那些流芳百世的
文字,仅此一点,就足以起
人“此时开书卷,心魂肃寻
常”之感。更何况,若不是
他们的默默辛苦,不朽者也
早已死掉了。
玄奘大师为翻译所悬鹄
的“令人生敬”,大概就隐然
有这层意思。这也使我们反
躬自问:为什么让那些不朽
者不朽?我想,答案必定是
人言言殊。但最简单最实在
的回答也许是,如果没有他
们,我们的生活就少了一个
维度,一个叫作时间的维度
;它一旦阙如,我们就会像
是站在荒漠的空旷之野,前
面是无边的茫茫,身后是无
边的黯黯。
我推测,歌德的几行格
言短句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Was in der Zeiten
Bildersaal
Jemals ist trefflich
gewesen
Das wird immer einer
einmal
Wieder auffrischen und
lesen.
(Spruchwortlich, Ⅱ,
420)
歌德说,在时间的绘画
长廊中,一度不朽的东西,
将来总会再次受到人们的重
新温习。这几句诗和歌德精
心守护文明火种的思想一致
,它可以用作翻译者的座右
铭。
文明的火种,概言之,
核心乃是科学和艺术。科学
是数学、逻辑的世界,艺术
是图像、文字的世界。撇开
科学不谈,对艺术的研究,
尤其对艺术史的研究,说得
大胆一些,它代表了一种文
明社会中学术研究的水平,
学术研究的高卓与平庸即由
艺术史显现。之所以论断如
此,也许是它最典型代表了
为学术而学术的不带功利的
高贵与纯粹。而这种纯粹性
的含量,可以用来测试学术
的高低。王国维先生谈起他
羡慕的宋代金石学也是这样
立论的:
赏鉴之趣味与研究之趣
味,思古之情与求新之念,
互相错综。此种精神于当时
之代表人物苏轼、沈括、黄
庭坚、黄伯思诸人著述中,
在在可以遇之。其对古金石
之兴味,亦如其对书画之兴
味,一面赏鉴的,一面研究
的也。汉唐元明时人之于古
器物,绝不能有宋人之兴味
。故宋人于金石书画之学,
乃陵跨百代。近世金石之学
复兴,然于著录考订,皆本
宋人成法,而于宋人多方面
之兴味反有所不逮。(《王
国维遗书》,第三册,上海
书店出版社,第718页)
观堂的眼中,金石学属
于艺术史。金石器物就像书
画一样,最易引牵感官的微
赜纤末,带起理性的修辞情
念。宋代的学术之所以高明
,正在艺术兴味的作用。陈
寅恪先生也是同一眼光,他
评论冯友兰的哲学史,说过
类似的意见,《赠蒋秉南序
》也赞美“天水一朝之文化
,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追随这些大师的足迹,
我们不妨发挥几句:一个文
明之学术,反映其势力强盛
者在科学技术;反映其学术
强盛者在艺术研究,鉴赏趣
味与研究趣味的融合,最典
型则是艺术史的探索。这是
将近两百年来世界学术发展
的趋势,现代意义的艺术史
著作、鲁莫尔的《意大利研
究》[lalienische
Forschungen](1827—
1832)可作其初始的标记
。它出版后,黑格尔不失时
机引用进了《美学讲演录》

恰好,鲁莫尔[Carl
Friedrich von Rumohr]
(1785—1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