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的话题即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生活。爱德华兹在书中广泛借鉴社会语言学、语言社会学和心理语言学等领域的观点,以语言与身份的关系为线索,串联起了本书覆盖的种种议题,如语言变异与变化,语言态度与偏见,语言濒危与保护,语言转用与复兴等等。本书更多地关注宏观的社会学领域,不对语言特征的变化做精细的分析。于是,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诸多有趣的社会话题,如语言和方言的不同社会评价,社会经济阶层对语言行为的影响,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等。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走近术语 第二章 变异与变化 第三章 语言感知 第四章 保护语言 第五章 大小语种 第六章 忠诚、维护、转用、丧失及复兴 第七章 多语现象 第八章 姓名、性别和宗教 索引 英文原文 导语 社会语言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语言怎样变异与变化?社会语言学对人类语言的多样性持有怎样的观点?通用语或者世界语是否可行?语言使用在性别上有何差异?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有清晰的讨论。本书借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流的例子,以及对历史和现实中重要语言文化现象的解读,对多个社会话题进行探讨和讲述,使得本书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显得平易近人,引领我们轻松走进社会语言学的领域,身临其境感受社会语言学的魅力。 书评(媒体评论)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十分广泛, 不可能由一个“短论”的篇幅来囊括。然而,通过 一个“社会语境”的视角,把“语言变异”“语言 态度”“语言认同”“社会多语”“语言规划”“ 语言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纳入同一个叙事系统, 可以对社会语言学产生全方位的理解,这是本书的 特色和优点。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社会语言 学实验室主任 徐大明 本书对当前的社会语言学做了一次全面又引人 入胜的介绍,辅之以有趣但令人增长见闻的逸事, 使得这一研究领域非常接近“语言的社会生活”。 ——芝加哥大学语言学教授 萨利科科·穆夫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