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本书围绕着食品毒理学近几年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系统阐述,并由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Ashish Sachan 教授和知名食品毒理学专家 Suzanne Hendrich 教授联名并组织全球11个国家、36位知名专家编写。 2.本书尤其重点针对食品毒理学中的生物标志物和纳米传感器、纳米材料的毒性、卫生和包装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内分泌干扰物、放射性核素、毒性金属和食品焚烧残留物等进行展开。 3.本书额外介绍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和巴西农药重污染对食品的潜在和未来影响,可作为相关行业研究的参考资料。 4.本书最后一章详细介绍了新兴的适配体技术,有机结合了生物技术和食品工业,为跨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5.本书适用于食品科学家、研究人员及其他涉及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的从业者,并可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食品类专业参考书籍。 内容推荐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当前,食品安全仍然是全球食品全产业链面临的重大和持续挑战,一直以来是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而食品毒理学作为食品安全学的基础,是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重要基石。本书由全球11个国家的36位科学家和专家精心编写,译者团队由我国讲授食品毒理学课程的知名专家组成。本书整理了食品毒理学近期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可。本书内容共14章,全面涵盖了食品毒理学的多个领域,系统介绍了食品毒理学中的生物标志物、黏膜暴露和食物毒性标志物、纳米材料的毒性、食品饮料加工和包装工业中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食品级乳酸菌、真菌毒素、内分泌干扰物、放射性核素、金属元素毒性、食品中废物燃烧残留物、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巴西对水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监管和监测以及适配体作为优选纳米传感工具的应用等。本书内容丰富新颖,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为食品类科学家、普通高等教育食品专业在校师生、研究人员及其他涉及食品安全与毒理学的人员提供食品毒理学前沿的相关技术发展资料,可作为各类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专业的参考书籍。同时,本书为构建食品学科系统的食品毒理学知识体系和技术体系,丰富学科内容,促进食品科学学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提升,也为食品科学学科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目录 1食品毒理学生物标志物 摘要 1.1引言 1.2生物标志物分类学 1.3组学生物标志物 1.4食品毒理学中的生物标志物 1.5结论与建议 2黏膜暴露和食物毒性生物标志物 摘要 2.1引言 2.2食物组分和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2.3食物组分与菌群的相互作用调节人体肠道健康 2.4黏膜暴露组中的神经内分泌调节 2.5食源性致病菌在黏膜暴露组和相关生物标志物中的应用 3摄入纳米材料的毒性 摘要 3.1引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