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是这样战胜抑郁的你也可以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英)玛蒂尔达·海因多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抑郁症治愈经验分享的心理健康工具书。作者讲述了自己患病之后的心路历程,分享了应对各种心理疾病来袭时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带着这种身份生活所需的一切常识,包括就医、用药、社交、职场、家庭等等。这些经验,都是作者实实在在的切身经历,是通过自己的血肉之躯验证过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也成功治愈和帮助了很多患有同样疾病的人。作者原创的数十幅插图和精彩的小贴士,真实表达了自己的精神状态、情感变化和梦想期待。
作者简介
玛蒂尔达·海因多
插画师和心理健康倡导者,她通过漫画,反映了患者对身心疾病的真实体会,拥有超过50万粉丝,并创立了线上交流群。她的作品经常被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引用。2021年,玛蒂尔达发表了关于“心理健康的自在艺术”的演讲,得到广泛关注。
目录
译者序:康复是一次越走越轻松的散步
推荐序:共赴越来越好的旅程
本书简介:有一本书,为你盛开
引言:别怕,你不是一个人静静崩溃
第一章
人间迷失,我被黑暗吞噬
第二章
治愈,在每天的每时每刻
第三章
定制你的心理健康工具箱
第四章
跨越障碍,前方是更好的生活
第五章
一起变得更好的旅程
我写给你的信:无须通关也能享受快乐
致谢
序言
收到仲芳的邀请,为这
本译著写推荐序时,正值我
在为今年的国际认知行为治
疗大会做主旨报告准备。我
很高兴看到这么丰富生动的
自助心理干预的图书能够被
国内的出版社发现,更加高
兴的是,我的学生——北京
大学的年轻学者符仲芳青睐
此书,并投身翻译,让国内
的读者有机会走进作者呈现
的充满挑战又满怀希望,并
获得改变的精神世界。
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被国内临
床心理工作者逐渐接受,并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中,是近10年来中国临床心
理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我在
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科
研和临床实践工作中也一直
聚焦于CBT,同时培养我的
学生和社会各领域的心理学
工作者们成为有胜任力的
CBT治疗师或咨询师。然而
,相比于目前国内大量的求
助需求,能够提供的专业心
理干预资源是严重不足的。
为了应对这个难题,我带着
学生们进行了多年的心理自
助干预的研究,CBT在循证
性、结构化、可操作性等方
面的优势,以及在聚焦问题
、目标导向和技术训练等方
面的特点,使其成为最适合
转化为自助形式的心理干预
方法。
这本书的内容充分体现
了CBT大伞下的自助化应用
,作者以自身罹患双相障碍
的真实经历为载体,充分梳
理和呈现了康复过程中的自
我帮助。从“问题”的评估和
理解,到“灌注希望”的自我
鼓励,再进入“工具包”的大
收获,接着体会到改变带来
的信心,最终为自己的人生
写下新的口号。如仲芳在译
者序中所述,这是一次“越
走越轻松的散步”。在这自
助的旅程中,作者用“治愈
疾病”的强大战胜了“疾病”
,而这强大背后离不开作者
对疾病的重新审视和相处,
更离不开作者为自己定制的
心理健康工具包,当然这一
切伴随着时刻坚定的“我会
好起来!”。作者以“交流”
的方式行文,配以充满设计
感的鲜活图文,无处不体现
着与读者的“对话”,无时不
传递着对读者的“邀请”和“
鼓励”,这好似与读者共赴
的探险之旅,有荆棘之地,
有沼泽之潭,更有潺潺溪水
和花草丛林,最终到达新的
人生风景地。
翻阅完此书,便也理解
了仲芳翻译的初衷,亦与她
有了同等青睐之心。相较于
译者所付出的辛劳,作为第
一批读者,我甚感欣慰与喜
悦。仲芳以她深刻的同理心
与此书作者共鸣,以她多年
来在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和海外攻读心理学博士的经
历为积淀,完成了此书的翻
译工作,足以达到“信、达
、雅”的翻译水平,译者序
中呈现的暖意与深情,更是
对原作者最好的回应。期待
有更多的国内读者们与此书
相遇,无论我们是否受心理
疾患的困扰,都会从此书中
有所收获。祝福每一位读者
都能获得“越来越好的旅程”
,祝福我的学生仲芳在临床
心理学领域有更多的建树,
惠及更多的人。
导语
在本书中,作者回忆了从她第一次治疗开始,到病情的起起伏伏,再到她带着喜悦醒来的那一刻,真实还原了每一次为何倒下又如何站起来,怎样战胜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整理和展示了所有有效的方法、工具和思维方式,帮助更多患者找到认同感和自身价值,邀请和鼓励更多的人走出黑暗。对于身陷心理或精神疾病的人来说,这既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也是心灵的加油站。
精彩页
我无法确切地记起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开始感觉自己有问题,我怀疑它可能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妈妈告诉我,我在婴儿时期是个非常随和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满足和平静。这让她好奇育儿到底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是,我学会了说话之后就没怎么沉默过。我最喜欢问我的祖父母各种问题。我喜欢他们的旧手工书,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从书架上拿下来给我答疑解惑。我也有着丰富的内心活动;我会给自己讲故事,这些故事建立在我复杂的内心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想象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在多年后的白日梦中不断地重复和发展。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我喜欢待在自己的思想世界里,那里对我来说是一个神圣的空间。如今世事变迁如斯。
我见的世面越多,新的体验就越多,我反而变得越来越警惕和恐惧。在学校上学时,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了。大多数其他孩子似乎都无忧无虑,相比之下我却太紧张,我甚至不能和他们一起爬树。三年级的数学课,我常常什么都听不懂,只能自己偷偷地哭泣。有一次又是上数学课,我第一次流了鼻血;我双手捂着脸,太尴尬了,不敢引起别人的注意。当老师让我放下手时,鲜血已经糊在了我的脸上和手掌上,又黏又稠。我感到好丢人。后来我被诊断出患有数学障碍,这是一种对数字理解非常困难的学习障碍;我还被诊断出患有多动症,除非我对某个话题特别感兴趣,否则完全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觉得我“有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别人就是这么说我的。大人们不断责备我太敏感,在学校不够努力。这让我很沮丧,因为我也在尽可能地努力着,但这还不够。当我14岁时,焦虑和其他我无法解释的感受不断消磨着我。我注意到我不再感到好奇、喜悦或满足。我不确定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而且那时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在乎这些了。我当时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青少年时期本该是充满热情和烦恼的,不是吗?
但我的感觉并不像普通青少年的烦恼,它更像我大脑中负责快乐的部分被人通过手术切除了。很长时间我对任何事物都完全不感兴趣并感到绝望——我和周围的一切是那么不协调。
我当时在日记中还写过遗嘱,但从未问过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贵重资产,比如房子或汽车,所以遗嘱甚至没什么用,但我仍然觉得我需要立遗嘱。我的父母一直为我担忧,随着我一步步退回自己的角落,他们越来越担心了。
在我十二三岁时,妈妈曾经帮我预约了一个治疗师。她的办公室很明亮,随意地摆放了一些不喜光照的植物;小桌子上放着一碗用来安抚小孩的玩具,还有一包刚打开的纸巾,其中一张微微伸出来,像是邀请或提醒我去抽一张。靠墙排列着白色的简易书架,书架上摆放着整齐的心理学图书和一幅巨大的马蒂斯的画作。
我问她所有这些办公室装饰都是她自己选的吗,她告诉我以前没有人问过她这个问题。她很“实事求是”,在某种程度上这让我感到不安。但当我问到这些让她开心的事情时,她变得更柔和了些。她让我填写了一些抑郁症相关的表格,并询问了我有关家庭生活的个人问题。她还问我是否想死。尽管已经起草了遗嘱,但我不想死,或者说至少还没有真正考虑过。 P21-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