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苍生野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绍荣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这部短篇小说集取材奇特、别开生面,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数十位民间艺人、匠人苍凉、悲壮的人生故事。全书如一轴浓墨重彩的地方风情画,逼真地再现了地处湘鄂赣边三百里幕阜山奇异的乡俗民情和自然风光;又像一幅色彩斑斓的人间世相图,从一个独特的生活层面,生动地勾勒了三教九流民间艺人、匠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智慧和充满神秘特色的行业文化和人生风景;还似一支不绝如缕的乡愁咏叹曲,通过对民间艺人、匠人生存状态的描述,形象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丰厚积淀和历史浪潮冲刷下古老农业文明的没落。
作者简介
叶绍荣,一九五六年古历六月二十四日生于江西省修水县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一级作家。已出版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日出苍山》、小说集《苍生野史》、长篇纪实《万家岭大捷》等,作品获省级文学奖多次。
目录
秀姑
兵痞
败家子德惠
董事长木根
黄埔生国枢
落第书生
修河船夫
村碑
乡趣
阉匠淡叔
一帖郎中
神医肖古董
金指李
黄狗膏药
铁嘴神算
喜婆
金嗓
丑角
梨园本纪
乡间名角
小城高人
乡村乐师
草鞋县令
茶道
乡间道士
乡间地仙
社坛
山的精灵
山问
最后的猎人
深山里的射虎人
山野书痴
金匠
铜匠
铁匠
木匠
篾匠
皮匠
窑匠
伞匠
剃头匠
裁缝
后记
导语
一幅草根阶层真实沉重的生活画卷。
一部三教九流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
一曲民间艺人苍凉悲壮的的歌。
这部短片小说集取材于湘赣交界的幕阜山地区民间艺人和匠人的故事,作者广泛搜集民间素材,以生动的笔触,再现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层面,鲜活勾勒出民间匠人和艺人的生存智慧和人情世象。
后记
酝酿此书的创作,已有
好些时日。我生于乡村,长
于乡村,自幼耳濡目染了不
少民间艺人的人生传奇。
这些人成分芜杂,三教
九流,五行八作,无奇不有

他们中有身怀绝技悬壶
济世的乡间郎中,有装神弄
鬼骗钱骗物的神汉巫婆,有
占凶卜吉知阴识阳的铁嘴神
算地仙道士,有满腹诗骚落
魄潦倒的书生,有百步穿杨
谙识兽性的狩猎高手,有落
拓不羁浪迹江湖的卖唱艺人
,有生旦净末丑唱做念打手
眼身法步样样精湛的乡戏草
台班,有出生入死卖身求生
的兵痞村夫,有名倾商海富
甲一方的茶界巨子,有为官
清廉的七品县令,有行船走
水粗犷豪放的船夫排佬,有
烟花柳巷出卖色相的风尘女
子,更有走村串户吃香喝辣
的金、银、铜、铁、锡、木
、石、泥瓦、机、皮、阉、
棕、弹、篾、漆、雕、画、
扎等各路能工巧匠。
人常道,乡村的土壤与
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我想
,这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
这方土壤上的民间艺人们,
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智慧
,他们苦涩而又苍凉、悲壮
而又沉重的人生故事,他们
崇高而又卑微、豪壮而又猥
琐的人生情韵,他们那充满
神秘特色的行业文化和人生
风景,不正是我小说创作的
绝妙素材么?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的
这一想法由朦胧而清晰,由
平和而急迫。因为随着时代
浪潮的冲击,这些民间艺人
中一些带有传统文化丰厚积
淀和传统方式的行当,将随
之消亡而成为明日黄花。
于是,我集中了全部时
间和精力,全力投注于此书
的创作之中。该书的素材,
或稽之于谱牒,或征之于方
志,或撷之于口碑,或访之
于乡间,或闻之于市井。真
应该感谢生活,她的馈赠是
这般的无私而丰厚,这些素
材是这般的真实、厚重、鲜
活而又动人,以至于令我时
时激动不已。
我的创作初衷是想通过
民间艺人的人生故事和生活
图景的描述,推出一组组真
实而深重的生活画卷,描绘
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地方风情
画,勾勒出一组色彩斑斓的
生存世相图,唱一曲古老农
业文明的挽歌,使之具有文
学、民俗学、神秘文化学、
生命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含义
及审美价值。
《苍生野史》一九九九
年九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该书出版后得到了诸
多评论家和广大读者朋友的
好评。时隔十年,我对全书
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和补充,
二〇〇九年九月由百花洲文
艺出版社第二次出版。第二
次出版时我特意诚请画家许
甫金先生为书中所有篇目创
作了插图。许先生年轻时曾
师从著名人物画家刘文西先
生(第五套人民币毛主席画
像的作者)学画,后又转益
多师。许先生是我多年的好
友,他是一位艺术精湛而又
执着勤奋的画家,他特别擅
长人物画创作。感谢他用独
具情韵的线条语言,生动准
确地诠释了此书人物的精神
内蕴和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
,他饱蕴激情的创作,为此
书增色添辉。
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十
年过去,诸多文友和读者朋
友三番五次怂恿我再版此书
,溢美之言不绝于耳。他们
说得多了,我便动了心,于
是不揣鄙陋再次对全书做了
认真修订。感谢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老师,
他们欣然接受了我的请求,
同意将《苍生野史》第三次
再版。在媒体多元图书市场
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今,同一
部书在同一家出版社,在二
十来年的时间内三次再版,
这种礼遇让我感激不已。
叶绍荣
二〇二一年元月三日改
定于江西修水县叶家
窝小木屋
精彩页
乡间名角
黄群林天生一副好喉嗓,他生性爱唱,从小哼着歌儿长大。
少小时光,瘪嘴的老奶奶就教他唱《月光谣》,唱《骂媒歌》。《月光谣》顺口易唱,饶有情趣:
月光光,夜光光,菠萝树,好装香。公一拜,婆一拜,拜个好世界。世界好,讨大嫂,大嫂会管家,细嫂会绣花。日里绣个团团转,夜里绣朵牡丹花。牡丹花上一对鹅,飞来飞去接外婆……
《骂媒歌》更是缠绵哀怨,幽咽动人:
爹呀娘呀,嫁女到朱溪场(地名),一床被子一只箱,箱子里头空光光。怪不得爹呀怪不得娘,就怪那媒人烂肚肠……
那时光,三都乡三甲店村的父老乡亲,都知道黄家的孩子会唱歌。于是,夏夜流萤扑朔的屋场间,冬夜炉火熊熊的厅堂里,黄家的孩子那稚嫩的童声,犹若山涧里流淌的涓涓清泉,轻轻地濯涤着乡亲们心头的烦闷。
进了三都小学读书后,教唱歌的老师格外喜欢这个稚气未脱却歌声甜润的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他知音阶,识简谱,不久就成了学校文工团的台柱子。那年,全县中小学生业余文艺调演,他的童声独唱《月亮懒哥哥》、湖北民歌《蛤蟆调》一鸣惊人,博得满堂彩。
从此,黄群林便有了一个梦想:长大了要做一名歌唱家。那梦幻玫瑰般终日缠绕在他的心头,尽管那梦幻还很遥远,还很朦胧,但毕竟点燃了他,他稚嫩的心头从此宽敞亮堂了许多。
然而,未过多久,黄群林那宽敞亮堂的心头便黯淡下去。刚撑了几天饱饭,转眼间就闹起了饥荒,人人肚里饥肠辘辘,谁还有心思听你唱歌。不久,学校减员,十四岁的黄群林便离开学校,回到了他的三甲店老家。
三都地界,一马平川,自古以来,三都就是幕阜山里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人民公社化后,江南第一个人民公社率先在这里成立,三都乡从此更名为“太阳升”人民公社,与北方中原大地的“东方红”人民公社遥相呼应。其时,神州大地,北有“东方红”,南有“太阳升”,成为历史进程中的两颗耀眼新星。
人民公社就是“一大二公”。“一大二公”到后来就变成了“上工一窝蜂,干活磨洋工”。
上工时分,田里地里,社员们一字排开,远看去,就像一个操兵场。尽管队长吆五喝六,指着鼻子骂娘,社员们却依然是拄着锄头不弯腰,有的社员还捏着喉嗓学着电影里的调门怪声怪调地唱着:
嘿啦啦啦
嘿啦啦啦
天光做到夜
还要挨队长的骂
…………
队长使尽浑身解数,仍然不奏效。队长只得使出老办法,从相邻的河山大队请来了瞎子傅金堂唱“催工鼓”。
催工鼓又称“锄山鼓”,本是老辈时光垦复油茶山为提高工效而用的一种催工方式。本地油茶山有三年垦复一次的惯例。垦复时,主家通过换工、雇请等方式组织二十到五十人挖山垦复。为加快进度,并使劳动充满乐趣,主家以双倍的工钱聘请鼓师指挥,唱歌助兴。锄山时,倘有落后或偷懒者,鼓师即以急迫的鼓点和督促的唱词催其赶上。
瞎子傅金堂果然名不虚传,他击得一手好鼓,唱得一口好山歌,他眼睛看不见,耳朵却是明察秋毫,当他凭耳朵捕捉到谁落在后面,立马冲到那人的身后,手里敲着急促的鼓点,嘴里一刻不停地唱着:
莫停留
莫停留
莫惜力气落后头
一人阻住千江水
一马不行百马忧
…………
落在后头的那人顿时羞得面红耳赤,于是连吃奶的劲也使了出来,慌忙低着头快手快脚地赶了上去。这样,自然就形成了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的局面,自然也就没有人好意思偷懒了。
进度果然快了许多,生产队长乐不可支,把个瞎子傅金堂敬若上宾,神仙似的供着。
可偏偏好景不长,几天之后,瞎子傅金堂突然病倒。
听不见了催工鼓,社员们又像泄了气的皮球,进度又明显地落了下去。
队长没了法,只得找到黄群林,试探性地问道:
“春差日,夏差时,田里工夫不等人!傅金堂不能来,催工鼓你能上么?”
“能!”
黄群林的回答干净利落。
队长的眼里露出了欣喜:“你若是能唱得来催工鼓,我同样给你双倍的工钱!”
“真的么?”
黄群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白天哪能说瞎话!” 牛皮鼓借来了,黄群林就这样无师自通地唱起了催工鼓。他眼疾手快,思维敏捷,唱起来竟然得心应手,比起瞎子傅金堂来,竟别有一番情趣。
其实,就在傅金堂唱催工鼓的这几天,细心的黄群林便将那鼓点的路数、唱腔的韵脚以及那即兴演唱的方式,默默地记在心头,
晚上收工回家后,就拿个破脸盆,一板一眼地练将起来。
瞎子傅金堂的催工鼓,又一次勾起了他那破碎了的梦幻,想不到那乡音土语的唱腔竟还有这等魅力,乡间艺人竟能受到这般尊重。
P144-14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