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是成语吗?阿猫阿狗是成语吗?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成语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成语吗?
是的,这些都是成语。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用语。成语是在历史中产生的,不同时代的成语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顺着历史学成语》是蒙曼老师专门给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成语课。按照从先秦至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紧贴课本,串讲100+重点成语。探寻成语的由来,讲透成语背后的典故,理清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活学历史,活用成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顺着历史学成语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蒙曼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加减乘除是成语吗?阿猫阿狗是成语吗?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成语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成语吗? 是的,这些都是成语。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用语。成语是在历史中产生的,不同时代的成语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顺着历史学成语》是蒙曼老师专门给中小学生量身打造的成语课。按照从先秦至元明清的历史发展顺序,紧贴课本,串讲100+重点成语。探寻成语的由来,讲透成语背后的典故,理清成语的含义及用法。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活学历史,活用成语。 作者简介 蒙曼,历史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及中国古代女性史。 自2007年以来,五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唐玄宗与杨贵妃》,并出版相应书籍。她对历史的叙述妙语连珠、引人入胜,语言极具风格,既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又充满了时代感和幽默感,产生巨大影响。 多次获各种教学荣誉及奖项;曾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 目录 先秦 名山大川,高山流水 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空空如也,揠苗助长,锲而不舍 鸡犬相闻,从容不迫,邯郸学步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秦汉 多多益善 漏网之鱼 百闻不如一见 千钧一发 有志者,事竟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国两晋南北朝 顾名思义 点睛之笔 草长莺飞 饮水思源 不求甚解 囊萤夜读 唐宋 春色满园 秋高气爽 欣喜若狂 窃窃私语 司空见惯 车水马龙 胸有成竹 元明清 摩拳擦掌 大街小巷 念念有词 万象更新 五颜六色 序言 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 处都会用到成语。比如拜年 说“吉祥如意”,过生日说“ 寿比南山”,考大学祝“蟾宫 折桂”,结婚祝“琴瑟好合” ,说亲友家小孩是“龙驹凤 雏”,夸人家的兄弟是“棠棣 同馨”……这些都是成语。 成语为什么如此好用呢 ?因为它既现成,又凝练, 还典雅。以“蟾宫折桂”为例 ,它最早出自《晋书·列传· 文苑·郤诜》。讲的是晋武 帝时候,有一个名叫邻诜( xi shen)的大才子,此人 一贯风流潇洒,不拘小节。 他出任雍州刺史,晋武帝在 偏殿给他送行时问他:“你 怎样评价自己呀?”邻诜说 :“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 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 之片玉。”意思是说,所谓 贤良对策,是古代的一种人 才选拔制度,形式就是皇帝 提问题,被推举出来的“贤 良”们回答。当年,邻诜参 加过这样一次选拔,还取得 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可是 他一辈子骄傲的资本,所以 ,当皇帝问他的时候,他才 会把这件事单提出来,而且 还补了一句:“我既然有这 么高的水平,那自然就像是 桂树林里的一根桂枝,又像 是昆仑山上的一块美玉。”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种意气 风发,甚至有点儿不可一世 的姿态,是不是像极了孟郊 《登科后》里所说的“春风 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这就是所谓的少年意 气,这种少年意气与考试相 关。 而到了唐朝,在科举考 试盛行之后,人们就开始用 “折桂”来比喻考中进士了。 比如大诗人白居易先中进士 ,后来,他的堂弟白敏中也 考中进士,而且还一举夺得 第三名,白居易就写诗祝贺 他说:“桂折一枝先许我, 杨穿三叶尽惊人。”诗中的“ 桂折”就是指“折桂”,在这 里,折桂就是高中进士的代 称,问题是,桂树遍地都有 ,哪里的桂树才配得上才子 呢?那自然只能是传说中, 种在月亮上的桂树了。在古 代人的神奇幻想里,月亮上 除了有桂树,还有一只巨大 的青蟾,掌管着月宫的运行 ,所以月宫又称蟾宫,这样 一来,原本单纯的折桂不就 又演化成“蟾宫折桂”了吗! 《红楼梦》第九回,宝 玉到家塾念书,黛玉取笑他 说:“好,这一去。可定是 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 送你了。”在这里,“蟾宫折 桂”可不是金榜题名、青云 得路的祝福,而是一种微微 的揶揄——你不是不喜欢仕 途经济吗?如今也未能免俗 呀!想想看,风流潇洒的邻 诜尚且以蟾宫折桂为傲,可 是,黛玉比他还风流潇洒, 她说:“你去蟾宫折桂吗? 恕我不能奉陪了!” 从这个故事里,大家都 能看出些什么呢? 首先看到的,当然是成 语现成、凝练而又典雅的特 性——如此漫长的历史,如 许人物的参与,才能最终凝 练成“蟾宫折桂”这样一个成 语,出现在我们的语言里, 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 如今使用它的时候,怎么会 不感慨中国语言不断淬炼、 不断提纯的伟大力量呢?一 个个成语,就是一代代祖先 留给我们的美丽馈赠。 另外,从成语中,我们 也能看到历史演进的步伐! 当年,郤诜生活的西晋还是 察举制的时代,那时候,就 算是一个才子,也得先被官 府推荐,取得察举的资格, 才能在皇帝面前对策。所以 ,郤诜虽然自诩为“桂林之 一枝”,那也不过是贵族小 圈子里的佼佼者。后来,历 史发展到唐朝,察举制变成 了科举制。任何一位男性, 只要有足够的才华和知识储 备,就可以自由报考,根本 不需要任何人推荐,这不就 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吗?所以 古人才写诗说:“朝为田舍 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 种,男儿当自强。”中国是 全世界范围内流动性最强的 古代社会,有这种骄人的成 绩,科举制功不可没。可是 再到后来,科举制变得越来 越僵化,考试只考“四书”, 也就是《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答案也必 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 标准,丝毫不允许考生自己 发挥,这不就成了死读书、 读死书了吗?学习和理想无 关,和兴趣无关,和对真善 美的渴求无关,贾宝玉和林 黛玉不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 ,也不喜欢这样的考试方式 ,更不喜欢这样的社会评价 体系,所以,他们干脆对蟾 宫折桂弃之如敝屣。这背后 反映出来的,不就是中国古 代历史的变迁吗! 正因为成语是在历史中 产生的,不同时代的成语也 反映着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 ,这本书才会叫作《顺着历 史学成语》,我希望您在阅 读的过程中,读到的不仅是 一个又一个出现在课本中, 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还 有成语背后那既连续不断, 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 新”的中国历史。当然,这 句出自《礼记·大学》的名 言后来也演化为了一个成语 ,叫“日新月异”。致敬我们 薪火相传的文化,也致敬我 们日新月异的生活! 蒙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