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1873年判决的屠宰场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解释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开启了此后150年的美国宪法基本权利之争。在此案中,美国最高法院首次区分了联邦公民身份与州公民身份的不同权利内涵。屠宰场案是美国宪法基本权利全国化的起点,它之后的美国宪法史基本上是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历史,该案及此后的司法解释重塑了美国宪法,从司法上改变了美国传统的联邦制国家结构。 作者简介 胡晓进,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长于美国史研究。著有《自由的天性:十九世纪美国的律师与法学院》,译著包括《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反对有理:美国最高法院历史上的著名异议》《最民主的部门:美国最高法院的贡献》。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1869年路易斯安那的屠宰场法 第一节 重建时期的路易斯安那 第二节 集中屠宰的动因 第三节 州议会的立法与争议 第二章 诉讼与妥协 第一节 禁令与纠错令 第二节 议会抗争与妥协 第三章 联邦最高法院的解释 第一节 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 第二节 辩诉状 第三节 多数意见 第四节 菲尔德大法官的异议 第五节 布拉德利与斯韦恩的异议 第六节 反响与评论 第七节 结局 第四章 屠宰场案的历史影响 第一节 界定公民身份 第二节 第十四条修正案的限制对象 第三节 政治问题的司法化与司法问题的政治性 第五章 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的司法转型 第一节 第十四条修正案与公民资格的界定 第二节 第十四条修正案与19世纪美国民权问题 第三节 第十四条修正案对《权利法案》的吸纳 第六章 联邦最高法院与现代美国公司的成长 第一节 早期的特许状公司 第二节 公司身份与法律地位的演变 第三节 从契约到正当程序 第四节 从束手无策到确定比例 第五节 从商务-制造两分原则到合理性原则 第七章 重建宪法修正案与美国宪法的重塑 第一节 奴隶制的烙印依然存在 第二节 联邦最高法院曲解了重建宪法修正案 第三节 女性对重建宪法修正案深表失望 第四节 重建宪法修正案对美国华人的影响持续至今 第五节 美国民众对重建宪法修正案一直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导语 屠宰场案起源于美国内战后重建时期的新奥尔良市,案件跌宕起伏,判决意见已成先例,宪法争议持续至今。在此案基础之上,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将《权利法案》推向全国,形成了20世纪的权利革命,也从司法上改变了19世纪早期美国的联邦结构,重塑了美国宪法。一百多年后,美国州权复兴,向司法联邦主义回归,屠宰场案及相关判决正是里程碑和来时路,值得回望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