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创作的童话小说《小王子》,是现代童话的代表作。这次由范东兴翻译的《小王子》(作者手绘插图纪念版),包含了小说《小王子》和散文《给一个人质的信》。并收有原作者独家授权的手绘插图。 《给一个人质的信》以散文的形式书写,凝结着作者对友谊、对祖国、对文明传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类和大地的审视。《小王子》则以童话体裁表现,故事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以看似稚文拙画的绵密构思,不知不觉把读者引向神与物游的内心观照,从而达到对人生真谛的自我反思。 《给一个人质的信》可以说是《小王子》的散文体,《小王子》是《给一个人质的信》的童话体。所以这次将两书合并出版。 作者简介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1900年6月29日生于法国里昂市,飞行家、作家。代表作品有童话《小王子》(1943),被誉为“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最佳书籍”。其他作品还有小说《南方邮航》、《夜航》、《人类的大地》、《堡垒》、《云上的日子》、《空军飞行员》、《要塞》等。 作为一位同时兼有飞行员身份的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不是第一个描写航空的作家,却是第一个从航空探索人生与文明的作家。他的《夜航》和《人类的大地》初次出版时,书中的那些雄奇壮丽的情景,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惊心动魄。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可以说是他一生的思想写照与行动实录。然而,圣埃克苏佩里不满足于只描写孤悬于满天乱云之中与高山、海洋和风暴的生死角逐。他从高空中发现人类只是生存在一个大部分是山、沙、盐碱地和海洋组成的星球上,生命在上面只是像瓦砾堆上的青苔,稀稀落落地在夹缝中滋长;文明像夕阳余辉似的脆弱,火山爆发、海陆变迁、风沙都可以使它毁灭无遗。圣埃克苏佩里认为:人生归根结底不是上帝赐予的一件礼物,而是人人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 目录 小王子 给一个人质的信 附录一:《致雷昂·维尔特的信》删节篇章 附录二:圣埃克苏佩里生平创作简表 序言 一、《小王子》的作者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Antoine de Saint- Exupery 1900.6.29- 1944.7.31)个性鲜明,不 喜拘束,把自由看得高于一 切,挚爱他的祖国法兰西。 圣埃克苏佩里具有百折 不挠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精 神,是一名真正的飞行家。 他童年就爱上飞行,一生逐 梦不止。1921年,圣埃克 苏佩里第一次飞行便因发动 机故障而引起飞机失火,在 浓烟中驾机紧急降落。 1923年1月,他在巴黎附近 的一次飞行事故中头部负伤 ,因此退役并落下时而头痛 的顽疾。1938年2月,圣埃 克苏佩里受命开辟从纽约到 南美洲火地岛的航线。中途 ,他从危地马拉机场刚起飞 便因飞机故障折戟沉沙,结 果身负重伤,得了严重的脑 震荡,全身多处骨折。在 1943年5月重返非洲之后, 他因为身体状况和严重超龄 ,一度被盟军军事当局取消 了编制并准备安排他退役。 为了能继续参加战斗,圣埃 克苏佩里一方面动用各种关 系从中斡旋,说服盟军北非 最高指挥官;另一方面克服 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熟悉 美军的新型战机,在被停飞 八个月之后,终于在1944 年5月16日被批准重新返回 他原来的第三十三飞行大队 第二中队。 圣埃克苏佩里深具浪漫 气质与冒险精神。他在非洲 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沙漠中, 是因为他想用70小时打破从 巴黎飞往西贡的飞行纪录, 以便赢得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他曾发明新式喷气式飞机 。他与好友纪尧梅还曾试图 驾驶水上飞机穿越大西洋, 结果险些葬身海底。1936 年10月,圣埃克苏佩里随摄 制组去摩洛哥拍电影,他亲 自驾机充当替身演员。他始 终天真得像个孩子,想到一 个点子,便会立即去执行。 当盟军准备全面反攻他急于 参战而不得时,这位具有超 过6500小时飞行经验的法 国空军驾驶员,甚至想来中 国参加抗战…… 1944年7月30日夜晚,圣 埃克苏佩里通宵未眠。他先 与战友们一起欢饮,而后独 自静坐,给朋友写下一封言 有尽而意无穷的信。31日早 上,他把应该交代的事情托 付给了战友,然后与大家拥 别。按预定计划,这是他最 后一次赴法国侦察的飞行任 务。下午2点30分,已过燃 料用尽的时间,他的战友们 知道他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 。关于他的最后一次飞行记 录是:“飞行员没有回来, 据认为失踪……没有图像。 ” 圣埃克苏佩里是第一个 以职业飞行员的身份,把地 球作为俯瞰的对象,从时间 和空间上,以哲学的高度审 视生命与存在,描述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大地之间 的关系。在他的笔下,人的 生死,族群的聚散,文明的 兴衰,大自然的消长,这一 切既有既定的轨道,又是飘 忽不定的,更是难以预料的 ;个体生命只有与他人和自 然建立联系,并不断探索自 然与心灵深处的奥秘,生命 才有意义。所以,他对于自 己的命运早有一种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超然态度。这 种态度反映在《小王子》里 ,便是蛇的谶语和小王子归 去的平静。 …… (四)《小王子》语言 凝练。无论是作者的叙述语 言,还是书中的形象如小王 子、狐狸、国王等人的话, 都是很优雅很正规的法语。 虽然是为了儿童阅读着想, 所用语言应该明白易懂,但 翻译这部作品却不宜过于通 俗化,不宜添加过多解释, 应该尽可能与原作的语言风 格保持一致。《小王子》里 面有许多短语句型,已经变 成了法国儿童表述方式的口 头语。如果我们只看中文的 表述是否地道而完全忽视了 原文的表述习惯,很可能像 在东方或西方吃到已经地方 化了的西餐或中餐,已非原 汁原味儿的正宗佳肴。 以上是译者的一点儿心 得,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指 正。 小王子走了,不见痕迹 ,没有踪影。也许作者想象 自己变成了小王子,在造访 世界各地之后,身疲于遄征 ,终于在故乡上空莽莽苍苍 的天海之间,驾驶着他心爱 的座机,也消失在鸿蒙之中 。 和小王子一样,圣埃克 苏佩里的心头也有淡淡的忧 伤,也有挥之不去的惆怅; 也许这是因为过于思念心中 的玫瑰,过于思念自己的故 乡?或者,有感于小王子领 悟的人生短暂,美好的事物 也会瞬息即逝,他才像老浮 士德一样,告别此岸的皮囊 ,追寻真美的境界,让灵魂 投入上苍永恒仁慈的怀抱? 或许,当我们仰望星空,在 湮没无闻的太虚中,我们会 看到千万颗星辰在微笑,听 到千万泓清泉的叮咚呢喃, 那就让我们双手合十,虔诚 祈祷吧:归来兮,小王子! 归来兮,圣埃克苏佩里! 范东兴 2018年3月26日 导语 2023年适逢《小王子》上市八十周年,纪念版包含了童话小说《小王子》和书信散文《给一个人质的信》,根据全新版七星文库本全新翻译,全面呈现多幅作者水彩插图(手绘初稿)。纪念版封面设计采用红蓝白三种颜色,体现法兰西文明;内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新颖、美观,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创新性,可读性强,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与市场上发行的同类书相比,此次由范东兴翻译的《小王子》版本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 精彩页 一 我六岁时,有一次,在书里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图画,这是一本关于原始森林的书,书名叫《真实的故事》。这幅图画描绘了一条蟒蛇吞下一只猛兽,上面是这幅画的复写。 这本书写道:“蟒蛇囫囵吞下它的猎物,不咀嚼。随后它就不能动了,得连睡六个月消食。” 因而,关于丛林冒险的故事,我可没少琢磨。这回轮到我,成功地用彩笔勾勒出我的首幅画作——我的一号作品,它是这样的: 我向大人们展示我的杰作,问他们说,我的画儿会不会让他们感到害怕。 大人们回答我说:“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蟒蛇在消化一头大象。于是我便把蟒蛇肚子里面也画出来,好让大人们明白。他们总是需要解释。我的二号作品是这样的: 大人们建议我,搁下剖开的或是没剖开的蟒蛇,多关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因此,我六岁时就放弃了我的画家梦。一号画作和二号画作的失败令我气馁。大人们自己永远什么都不懂,孩子们要没完没了地给他们解释,令人生厌。 所以,我不得不选择了另一个职业,我学会了驾驶飞机。我几乎在世界各地都飞行过。确实,地理帮过我的大忙。瞄上一眼,我就会区分中国与亚利桑那。如果我们在夜间迷失方向,地理就太有用了。 在我的一生中,我和许多严肃的人有过接触。我太了解这些大人了,我曾近距离观察他们,这对我的看法并无多少改观。 当我碰上一个我觉得头脑还算清醒的大人,我就用我一直保存的一号画作测试他。我想知道他是否真的具有理解力。然而他总是回答我说:“这是一顶帽子。”于是,我便不再对他说起蟒蛇,不谈论原始森林,也不提及星辰。我适应他的智力水平。我和他谈桥牌、谈高尔夫、谈政治和领带。这位大人非常高兴,因为他结识了一个同样善解人意的人。 二 没有能坦诚交谈的人,我便独自生活,直到六年前在撒哈拉沙漠中遇到的一次故障。我的发动机里某个部件折断了。由于既没有机械师也没有乘客和我在一起,我准备独自尝试完成一次艰巨的修复。事关生死,我只有八天的饮用水。 第一个晚上我睡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上。比起在汪洋大海里漂浮的一叶木筏上的落难船员,我更加孤寂。所以,当晨光熹微,一个奇异微弱的声音把我唤醒时,你可以想象我的惊讶。这个声音说: “请你……给我画只绵羊!” “哎!” “给我画只绵羊……” 我两脚一蹿跳起来,就像受到雷击。我使劲儿揉揉双眼,留神观察。结果我看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小娃娃,他凝视着我,表情肃穆。这是后来我给他画得最好的肖像。 当然,我的画儿远不如真人那样令人心醉神迷。这并非我的过错。六岁时,我的画家生涯被大人们泼了冷水,我什么也没学会画,除了剖开的和没剖开的蟒蛇。 因此,我两眼圆睁,吃惊地注视着他的出现。别忘了我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可是,我觉得我的小娃娃既没迷路,也没累得要死、饿得要死、渴得要死、吓得要死。他绝不像一个在杳无人烟的沙漠中迷失的孩子。当我终于回过神儿来讲话,我对他说: “哦……你在这儿做什么?” 于是他又对我重复一遍,声音非常愉悦,仿佛在说一件极为重大的事情: “请你……给我画只绵羊……” 当神秘感令人过于惊悚,我们不敢违抗。尽管荒诞——因为此地人迹罕至而且有生命危险——但我还是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和一支钢笔。不过,我想起我主要学过的是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于是,便(有些没好气儿地)告诉小娃娃,说我不会画。他回答我说: “没关系。给我画只绵羊。” P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