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向心灵和历史深处的道德哲学/社会转型与伦理变迁研究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晏辉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对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的需要是迫切的、深刻的;然而现有中国的伦理学,无论是德性论、规范论还是实践论,都未能随着社会转型的拓展和深化而深化和扩展自身,因而很难深刻把握转型中国所面对的深层的伦理问题。本书从伦理学究竟该研究什么、德性如何可能以及怎样可能、道德规范的原始发生及其起作用的方式、集德性与规范于一身应用于各个活动领域的实践论等问题出发,依照伦理学的问题域及其论证方式-德性论-规范论-实践论的内在逻辑,构造了一个自足的微观伦理学逻辑体系。 作者简介 晏辉,男,1960年生,蒙古族,内蒙古赤峰市人。1998年于南开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曾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现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伦理学、伦理学基本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重大课题多项;出版《现代性语境下的价值与价值观》《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教育研究》《哲学动态》发表论文200多篇。 目录 导论:道德哲学的书写方式 一 道德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何以必要与如何可能 二 从生命个体的三种性状出发论证始点的可能性 三 知性把握人作为实体的三种范式 四 从道德世界到伦理世界 Ⅰ 伦理学的问题域及其论证方式 一 作为伦理学之常识的一般哲学前提批判 二 道德哲学、伦理学与德性的逻辑起点问题 三 作为问题的道德哲学与伦理学 四 德性与规范的基础性问题:人的存在状态及其展开方式 五 德性与规范的根本性问题:拥有与运用 六 德性与规范的全局性问题 七 伦理学的问题域及其论证方式 Ⅱ 心灵与德性 一 在心灵与德性之间:语言哲学的视野 二 从心灵到德性:可能性及其限度 三 德性因何而成? 四 德性如何运用 五 道德行动的整体性标划 六 理智的道德向度:道德推理 七 道德行动的情感基础:道德体验 Ⅲ 责任与规范 一 追问责任与规范的初始根据 二 责任与规范的一般原理 三 道德责任与道德规范的静态结构与动态关系 Ⅳ 德性与生活 一 德性与生活之主题的先行确定 二 快乐与幸福是否具有自在的伦理性? 三 伦理实体性中的德性、规范、责任与幸福 参考文献 序言 “社会转型与伦理变迁研 究书系”来自于“转型期中国 伦理基础变迁及其重建研究 ”这一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 ①,其主旨在于从德性论、 规范论和实践论三个维度对 社会转型与伦理变迁的内在 逻辑关系做深入且是整体性 的研究。这一研究采取了发 生学的方法,将起始于20世 纪70年代末的全面而深刻的 改革开放运动,作为分析和 论证的历史起点,坚持了“ 始点”即第一哲学式的论证 方式,试图开创一种全新的 “转型期中国伦理基础变迁 及其重建研究”的书写方式 ,即将价值哲学、道德哲学 、伦理学融会贯通的论证方 式。将具体—抽象—具体、 抽象—具体—抽象的逆向的 思维发生学和正向的历史发 生学的方法贯彻到论证过程 的始终,将价值逻辑立于事 实逻辑之上;最大限度地将 断面思维中经段落思维而达 于历史思维;在哲学的高度 上见出问题的深度。 将“转型期中国伦理基础 变迁及其重建研究”确立为 真问题、基础性问题和根本 性问题,是有着坚实的事实 基础和理论依据的,无须花 费更多的笔墨予以充分论证 便可知晓其缘由。因为起始 于20世纪70年末的当代中 国社会转型,是我们亲身经 历过的事情,而且我们现在 依然在经历着这个深刻的社 会变革,更重要的是,由社 会转型引发的诸种深层问题 也逐渐显露出来,而且具有 了新的外部环境,这就是西 方逆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它 使得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面 临着新的、更加严重的困难 和挑战。当代中国的社会转 型,本质上不是一个事件式 、断面性的,而是一个复杂 的历史过程;在质的意义上 ,它是一个不同于前现代社 会而生成现代社会的过程, 无论是在经济组织方式上, 社会构成方式上,如“机械 团结”和“有机团结”的相互 嵌人、相互共属,还是在人 们的认知方式、情感结构和 意志立意上,都是一个全新 的过程。我们所要做的不是 去怀疑“转型期中国伦理基 础变迁及其重建研究”是不 是一个真实的、基础性的、 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 而是要广度开显和深度发掘 社会转型的原始发生及其引 发的伦理基础的变迁,因为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义 无反顾地向我们走来,这是 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逻 各斯”、“道”,我们要么拥 有这个“逻各斯”“道”,要么 分有“逻各斯”“道”,如何为 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科技活动进行伦理基础 的奠基,才是我们能够且应 当做的事情。那么,如何进 行广度开显和深度发掘呢? 如何使当代的中国社会转型 朝向人类活动的终极之善而 坚定地运行呢?这便是“转 型期中国伦理基础变迁及其 重建研究”的书写方式问题 。它内在地由5个专题构成 ,既可单独成文又可合成一 体。 1.价值哲学与中国形态 的现代性:社会转型与伦理 变迁的宏观伦理学研究 这是从价值哲学的高度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 理论方式,它为“转型期中 国伦理基础变迁及其重建研 究”提供了“元哲学基础”, 是从总体性上把握中国形态 现代性的哲学形式。它内在 地蕴含着两种学术旨趣,一 种是对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 发轫、发展和演变的反思与 批判,指明价值哲学出场、 在场、隐退、重返生活世界 的复杂过程;一种是用价值 哲学的原则与方法、概念与 话语、运思与逻辑分析和论 证作为一般范畴的现代性、 作为特殊概念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和作为个别范畴的中国 形态的现代性,或中国式现 代化新道路。它采取了由外 到内的叙事方式,即从现代 性的普遍性困境开始,如全 球化场域下的流动性、易变 性和风险性,返回到制度、 教育、资本和科技这些现代 性的基本要素上来,深度发 掘现代化运动对中国人的“ 基本情绪”的嵌入和改造过 程;正视和重视资本、权力 、知识和技术支配世界的复 杂过程;面对充满创价与代 价、机遇与挑战、和解与冲 突的诸种现代性困境,如何 修正和完善教育理念、制度 和体制,以培养更能适应现 代性、改造现代性、引领现 代性的现代人,因为在现代 化的诸种事项中,人的现代 化才是根本的、终极的。通 过人而为了人,借助复杂而 多变的现代化运动,促使每 一个人过一种整体性的好生 活,才是推行现代化运动的 终极目的。缺少对现代性的 总体性把握,没有对现代性 困境的深度分析,“转型期 中国伦理基础变迁及其重建 研究”就缺少坚实的元哲学 基础。全球化、中国式现代 化新道路,原本就是一种典 型的哲学性质的存在,它们 构成了元哲学问题或哲学中 的元问题,基于亲缘性原则 ,对此一元哲学问题只能用 元哲学予以分析和论证,借 以现出整体性或总体性特征 。如果不是刻意固守学科分 类和学科边界,那么,“价 值哲学与中国形态的现代性 ”就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 道路的大伦理学研究,是关 于现代化运动之基础价值、 根本价值和终极价值的判断 。 …… 5.“转型期中国伦理基础 变迁及其重建研究”的公共 管理伦理确证:为公共管理 进行伦理基础奠基 追问政治的“是其所是” 是研究政治伦理基础变迁及 其重建的形而上沉思,而“ 为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