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政治仪式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精髓所在,历史长河的洗刷未褪其色,反而更令其熠熠生辉。政治仪式对于理解政治实践的内在逻辑和机制、政治文化的功能和效果以及政治制度的“理性”和“非理性”特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基于现象学方法论的洞见,借用一种戏剧隐喻的叙事手法,以权力生产和再生产为主脉,渐次铺陈出政治仪式的原初动力、外部环境、内在结构、操演过程、 重要变因和理解图式。在跨学科视野和政治学框架下,首次完成了对政治仪式全过程的系统性分析,构建起一种政治仪式研究的基础理论。对各领域中丰富仪式研究成果的借鉴和融 合,以及对古今中外各种政治仪式案例的精心采撷和整理,令本书兼顾思想性和可读性,并呈现政治仪式这一主题的广博性和趣味性。 目录 作者的话 第一章 启幕:政治仪式研究的理论回溯与路径选择 一、政治仪式研究的西方脉络 二、当代中国的政治仪式研究 三、政治仪式研究的政治现象学路径 第二章 筹策:政治仪式中的权力与合法性 一、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状态 二、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生产原则 三、从变动的权力流到恒常的合法性 第三章 展布:政治仪式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结构 一、时势:政治仪式的外部环境 二、景观:政治仪式的基本内置 三、隐迹:政治仪式中的权力暗号 四、边缘:政治仪式中的弹性地带 第四章 操演:政治仪式的作用对象及其过程 一、表层的身体及其规训 二、里层的忠诚与信仰 三、内层的生成与渲染 第五章 改编:政治仪式中的变革者 一、审查官的保守与激进 二、主创者的理智与情感 三、政治仪式中的“实力派”与“偶像派” 第六章 刻写:政治记忆与权力再生产 一、政治记忆中的政治仪式 二、雕琢权力 三、日常生活中的刻写与反刻写 第七章 检阅:政治仪式的理论观照与个案分析 一、政治仪式的表象:剧场、观众和票房 二、阅兵仪式的政治传播学 三、阅兵仪式的政治现象学 四、国庆阅兵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构建 第八章 落幕:政治仪式的理论图式 一、政治仪式的系统图式:象征权力的生成与转换 二、政治仪式的场域图式:从权力工厂到合法性市场 三、政治仪式的心理图式:基于政治情感和政治认知的权力分析 余音:封闭性的结语与开放性的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序言 政治仪式不仅包括国家祭祀、诸国会盟和国王加冕 等难得一见的重大活动,也包括宣誓就职、游行集会和 党政会议等日常性政治活动,还包括发挥出一定的政治 作用和意义,具有丰富仪式性特征的各类社会、经济和 文化活动……没有政治仪式的世界真是难以想象! 不过,政治仪式在人类经验世界中的极端重要性, 并不能遮掩它在理论研究中的尴尬处境。大卫·科泽 (David Kertzer)在1988年出版的《仪式、政治与权力 》中写道:“人类学研究多关注那些居住在小型社会 (small-scale society)中的‘原始人’的政治组织, 而并不关心政治仪式问题。历史学家们虽然在过去几十 年中作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相关研究,但政治仪式往往 被读者们当作传统孑遗,也未受到重视。一些政治学家 对现代政治生活中理性的‘政治人’模式这一经典假设 提出了质疑,不过关于政治仪式的研究依旧匮乏,并且 为学科的主流所忽视。”这一论断至今依然不需要作出 太大的修改。作为人类学家,科泽并没有直接为政治学 中的仪式研究指明出路,这是政治学家应该完成的任务 。 要在理论上呈现出政治仪式研究的政治学意义,莫 过于从政治学最为核心和特殊的概念出发去观察政治仪 式。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无疑含有一些最基本的 概念,无论以何种方式或标准进行剔选,“权力”一词 都必在其中。在回答何为“政治”的问题上,伊斯顿 (David Easton)强调政治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 配”,达尔(Robert Dahl)则认为政治是“事关权力、 权威和控制力的一系列活动”。按照罗斯金(Michael G. Roskin)的解释,诸如权威或者“合法性”这些术语 都“可以归于一个标题之下———政治权力”。格伦· 蒂德(Glenn Tinder)更为直白地认为:权力是“政治 的主要课题”,“政治就是权力的使用”。我们并不认 为权力是观察政治现象的唯一道路,只是认为这是一条 极其重要的能够彰显政治学特殊性的道路,它在政治仪 式的理论研究中至少具有三大优越性。第一,政治学领 域中已对权力作了充分的研究,能够为政治仪式的相关 分析提供稳定而有效的理论支持。第二,从政治学的核 心概念去观察人类学的核心概念,有利于政治学研究中 有关仪式分析的基础理论的构建。第三,人类学、社会 学、历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从权力角度讨论仪式所得到 的成果及其比较研究,亦有助于政治仪式的权力分析。 在为政治仪式研究选择了观察角度后,还需要为其 选择一个合适的观察背景。人类学家普遍地认为仪式是 一种“体现社会规范的、重复性的象征行为”。在仪式 研究的理论脉络中,文化成为研究这种象征系统的最为 显赫的背景。这启发我们可以在政治文化视域中研究政 治仪式。事实上,政治文化这一概念原本就与人类学和 社会学有着先天的亲近感。在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的经典研究中,政治文化概念“表示的是特殊 的政治取向,即对政治系统和系统各个部分的态度,以 及对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它“能使我们运用人类 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框架和研究方式”,扩展我 们对政治的理解能力。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文化在政 治学领域中逐渐获得了独立地位,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分 析方法。虽然政治文化的内涵发生了种种变化,但主要 范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感觉、信念、价值和态 度以及它们组成的系统和它们赖以存在的环境,共同组 成了政治文化的主体结构,这些元素是把握象征这一游 移不定的对象所不可或缺的定位仪。透过政治文化,可 以探讨一系列议题:政治仪式和信仰、忠诚之间的关系 ,政治仪式对价值观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宣展具有何种功 用,政治仪式反映出何种国家公民文化状况,以及政治 仪式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变动有何关联等。将政治仪式置 于政治文化的庞大网络中(政治仪式本身就是一个规模 虽小但系统特征完备的政治文化网络),是厘清其复杂 表现、挖掘其深藏意义的一种积极尝试。 政治文化具有某种“整体性”特征,通常在一个政 治系统中呈现出“同质性”(homogeneity)倾向,但这 种同质性中也存在诸多“杂质”。比如当代国家通常是 多民族国家,而民族国家“文化的培养和创造……是对 特定历史、特定族群文化的某种继承,因而本身就难免 存在异质性的因素”;同时,“以某一个民族的祖先意 识为主的文化符号具有相对排他性”,所以,国家意义 上的政治文化和民族意义上的族群文化如何共生就成为 一个巨大的问题,那些具有民族特征的政治仪式就成为 两种文化相互碰撞的重要场所。碰撞会促成调和还是激 化冲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政治文化的这种在宏观同 质性下隐藏着多种异质性因素的特征,一方面提醒我们 ,要关注与其具有种种“共用地带”以及具有同质性的 政治制度、公民文化、国家精神和族群文化等价值系统 ,它们都能够对政治仪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让我们 注意,政治仪式作为内在于政治文化的子系统,在异质 性和同质性选择上兼具可能性,它既能促进文化整合, 又能刺激文化分歧。就此而 导语 政治生活从来不能被孤立地看待,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今的公共生活。这本书巧妙地借用戏剧隐喻的叙事手法,精心整理古今中外各种政治仪式案例。欢迎各位读者共待大幕拉开,看一场“朝向”政治仪式的重头戏,共赏那那与权力和合法性“纠缠”一生的“不老”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