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中医古籍名篇进行选读。 中医大论部分,从《黄帝内经》中选取《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宝命全形论》等,在黄帝与岐伯的一问一答之间了解中医养生智慧;从嵇康的《养生论》中,根据古人的养生智慧寻找最适当的养生方法等。 走进古代神医的故事,看一看他们如何在不同的朝代历经磨难,依旧坚持治病救人,看一看他们如何诊治常见疾病。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坚毅、学到高尚,更可以学到很多的为医之道。 从不同的医典序文中,可以看到不同古籍的特性,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古籍的主题与宗旨,以探寻不一样的中医历史。 流传至今的那些古籍名篇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作者简介 何清湖,全国政协委员,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医药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社科湖南中医药文化研究首席专家,荣获中国科协“典赞·2022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提名。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部级纵向课题30余项,横向合作课题20余项;获湖南省教育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6项、科普奖2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普奖3项等;主编学术专著、教材200余部,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近100名。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大论 第一节 上古天真论(选自《素问》) 第二节 宝命全形论(选自《素问》) 第三节 元气存亡论(选自《医学源流论》) 第四节 养生论(选自《嵇中散集》) 第五节 四气调神大论(选自《素问》) 第六节 阳有余阴不足论(选自《格致余论》) 第二章 名医传记 第一节 扁鹊传(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第二节 皇甫谧传(选自《晋书》) 第三节 华佗传(选自《三国志》) 第四节 葛洪传(选自《晋书》) 第五节 陶弘景传(选自《梁书》) 第六节 东垣老人传(选自《医史》) 第七节 丹溪翁传(选自《九灵山房集》) 第三章 医典序文 第一节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序录 第三节 《伤寒杂病论》序 第四节 《良方》自序 第五节 《外台秘要》序 第六节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序 第四章 名篇选讲 第一节 大医精诚(选自《备急千金要方》) 第二节 病家两要说(选自《景岳全书》) 第三节 医俗亭记(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家藏集》) 第四节 诸家得失策(选自《针灸大成》) 第五节 与薛寿鱼书(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第六节 气寿(选自《论衡》) 第七节 百病始生篇(选自《灵枢经》) 第八节 尽数(选自《吕氏春秋》) 序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 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 科学的瑰宝。”“中医药学 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 验。”中医药学是我国珍 贵的文化遗产,是打开中 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 华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 重要保障,经历了数千年 的沉淀与发展,直至今日 依然熠熠生辉。中医药学 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健康养 生理论及技术,如食疗、 药疗、传统功法、情志疗 法及外治疗法等,这些在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 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 2016年2月26日,国务 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 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其中明确指出: “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 社区、进乡村、进家庭, 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 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 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社会 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 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 ’的浓厚氛围和共同发展 中医药的良好格局。”为 了科普中医药知识,促进 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 国”建设,中华中医药学 会治未病分会组织全国专 家学者编撰《全民阅读· 中医科普进家庭丛书》。 整套丛书包括10册,即《 中医说本草》《中医说古 籍》《中医说孩子》《中 医说老人》《中医说女人 》《中医说男人》《中医 说情绪》《中医说调摄》 《中医说养生》《中医说 疗法》。我们希望通过《 全民阅读·中医科普进家 庭丛书》向广大群众传播 中医药知识,让老百姓相 信中医、热爱中医、使用 中医。 本套丛书编写的目的 是通过“中医说”向老百姓 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及养 生保健方法,因此在保证 科学性与专业性的前提下 ,将介绍的内容趣味化( 通俗易懂)、生活化(贴 近实际)、方法化(实用 性强)。 1.科学性:作为科普 丛书,科学性是第一要素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 分会委员会组织行业内的 知名专家学者编撰本套丛 书,并进行反复推敲与审 校,确保科普知识的科学 性、专业性与权威性。 2.通俗性:本书在编 写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 命,就是如何让深奥的中 医药知识科普化,使博大 精深的中医药理论妙趣横 生,从而能够吸引读者。 因此,我们对中医药理论 进行反复“咀嚼”与加工, 使文字做到简约凝练、通 俗易懂。 3.实用性:本书内容 贴近实际,凝练了老百姓 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健康 问题,重视以具体问题为 导向,如小孩磨牙、老年 人关节疼痛、女性更年期 综合征、男性前列腺问题 等,不仅使读者产生共鸣 ,发现和了解生活中的常 见健康问题,同时授之以 渔,提供中医药干预思路 ,做到有方法、实用性强 。 总之,《全民阅读·中 医科普进家庭丛书》每一 分册备具特色,对传播中 医药文化、指导老百姓的 养生保健有良好的作用。 在此特别感谢中华中医药 学会治未病分会、湖南中 医药大学、湖南医药学院 等单位对本套丛书编撰工 作的大力支持。对一直关 心、关注、支持本套丛书 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 谢。 由于时间比较仓促, 加之编者水平有限,难免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恳请 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和建议,以便有机会再版 时修正。 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 病分会主任委员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南医药学院院长 何清湖 2022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