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2008年版《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是专家们对听评课范式转型的思考,呈现听评课的一种新范式——LICC范式;2013年版《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奉献的是LICC范式基本成熟后的样态。五年来,课堂观察得到了长足发展,影响力日益扩大,已经逐渐从“前专业化”走向“专业化”。 教师天然是课堂观察的研究者、使用者、反思者。《课堂观察LICC模式:课例集》收录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艺、技术共11个课堂观察课例。这些课例是特别架构的,汲取了有关课例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了LICC范式的特别要求。本书可以方便读者更加真切地了解课堂观察“为什么”,课堂观察“是什么”,课堂观察“怎么做”,课堂观察“做得如何”,同时也体现了课堂观察本身的草根气质。 目录 前言 1 语文:今生今世的证据 沈建妹 2 数学:等差数列 吴寅静 杜慧 3 英语:The Hospital Window 徐一珠 4 物理:向心力 董国彬 5 化学:非金属氧化物 徐卫平 6 生物:图表信息专题复习 吴江林 7 政治:物价风云 方冬梅 郭威 8 历史:百家争鸣 刘亚萍 9 地理:地球的公转运动 尹新建 10 体育:8字形花样跳长绳 章小萍 11 信息技术:VB应用设计应用程序界面 章玲 序言 掐指算来,这是我们第 四次编辑课堂观察LICC模式 的课例集了。 第一次是2007年11月, 为“全国首届课堂观察研究 与展示活动”提供研究成果 ,我们遴选了三个课例,涉 及生物、化学两个学科,与 其他材料一起发表在《当代 教育科学》2007年第24期 上。 第二次是2008年6月,为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 评课》一书整理的。该书于 当年10月出版,书中收入四 个课例,涉及生物、化学、 政治三个学科。 第三次是2010年2月,为 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比 ,作为申报成果的附件,组 织了语文、地理、生物、化 学、体育、技术六个学科的 七个课例,最后成果获得二 等奖,七个课例“功不可没” 。 这是第四次,我们收录 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化学、生物、政治、历史 、地理、体艺、技术共11个 观察课例。如果说前三次选 编的课例是试点阶段和推广 阶段的成果,那么这一次, 可就是我们全面铺开课堂观 察的“证据”了。 课例这一研究样式,产 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 ,80年代末飞越大洋传至美 国,进入新世纪后成为全球 关注的教学研究方式,自然 地也为开放的中国所借鉴, 且在实践中发展出多种课例 的呈现形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基于现 场的课堂研究形式,真实而 专业地再现其研究过程与结 果,对研究者和读者来说都 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把 目光投向了课例。为了让读 者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我们的 研究,我们为课堂观察LICC 范式设计和实践了一种特别 架构的课例,它汲取了有关 课例的研究成果,也体现了 LICCc范式的特别要求,简 要说明如下: 第一部分:背景。交代 任教教师、教学主题、观察 教师、观察主题和活动背景 。 第二部分:课前会议。 交代时间、地点和程序,其 中“程序”一般包括:(1) 上课教师介绍本课的基本情 况;(2)观察教师与上课 老师交流,寻找研究的方向 ;(3)观察教师确立观察 点。 第三部分:课中观察。 交代时间、地点(教室)、 观察位置的选择、观察前的 准备活动。 第四部分:课后会议。 交代时间、地点和程序,其 中“程序”一般包括:(1) 上课教师谈课后反思;(2 )观察教师分别简要报告自 己的观察结果;(3)课堂 观察合作体明确几点结论和 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 第五部分:附件。收入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教学反思报告和观察报告, 其中“观察报告”包括:(1 )观察点选点说明;(2) 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 3)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 议。 课例中的前四部分尽可 能完整地再现一次课堂观察 活动的全貌,最后的附件则 呈现了观察教师与上课教师 活动后的持续的深入的反思 与研究。 这一架构,历经6年多的 实践完善,为专业同侪的对 话提供了切近的载体和通道 ,有增进教师对教学的理解 、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锻 炼教学科研的能力等价值。 此非虚言,读者阅读本 集中的课例后,当可识之证 之。 课堂观察的课例是团队 合而作之的成果。当此课例 集成书之际,我们应该感谢 许许多多参与、支持课堂观 察的人们。 书中11个课例,字里行 间浸润着13位执笔人、10 位上课教师的汗水和智慧, 没有他们的辛勤付出,就没 有这些课例的理想呈现。收 录的课例,是从全校11个教 研组提供的大量课例中选出 来的,课例集的选编,离不 开全校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 的大力支持。尽管这些课例 可能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它们的确代表了余高人 的努力求索! 自课堂观察LICC模式创 生和实践以来,崔允漷教授 及其领衔的专家团队、各级 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教研室的 领导和专家、各教育媒体的 编辑和记者,始终以舐犊之 情呵护着我们。此外,来自 浙江、北京、上海、宁夏、 山东、江苏、安徽、广东、 福建、江西、湖南、河北、 新疆等20余省市的众多同行 ,与我们一起行走于课堂观 察之路,且始终以手足之谊 鼓励着我们。 这一切,都是我们课例 得以成集、课堂观察得以持 续开展的不竭动力和重要保 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 感谢和真诚的祝福! 课堂观察快乐而艰难地 前行,我们的足迹深深嵌印 于课例中。真诚地祝愿我们 的课堂观察走得更好、更广 、更远,因为我们的基础教 育关涉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为我们的教育人生需要一 种诗意的栖届! 编者 2012年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