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经济学家辜朝明在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传统经济解决方案在应对大衰退和疫情后经济与社会问题方面的失败。他从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全球资本竞争的初始概念入手,解释了大衰退为何持续如此之久,以及为何过去行之有效的良好政策如今却不再奏效。 读者会发现,尽管发达经济体很早就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进入了被追赶的时代,但这些经济体的政策辩论还在沿用黄金时代的假设。这些假设虽已落伍,但仍是高校经济学课程内容。此种不匹配导致对货币政策的过度依赖和对财政政策的重视不足,从而扭曲了经济,加剧了不平等。 辜朝明曾广泛参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关于经济银行和贸易相关政策的辩论,书中通过这些真实的例子,阐明了发达经济体在被追赶时代的正确政策组合与黄金时代的政策组合截然不同。书中还解释了央行在对抗通胀方面所面临的挑战,由于10年来发达经济体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世界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流动性泛滥。 本书不是简单地假设增长趋势的存在,而是直面经济增长问题,以阐明增长驱动因素和衰退驱动因素之间的对称性。书中还指出,自由贸易与资本自由流动之间存在根本的脱节,这一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使全球化收益最大化,且代价最小化。 本书以简洁的语言和强烈的紧迫感写就,任何关心全球经济、金融稳定和地缘问题的读者都会找到共鸣。 作者简介 辜朝明,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进入野村证券之前,他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获得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博士会员的荣誉。他著述良多,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国商业经济学会授予艾布拉姆逊奖。他同时还是“商业周刊在线”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员。 目录 译者导读 序言 第一章 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另一半 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问题导致借款人短缺 第三章 引入“被追赶的经济体”概念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三个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五章 经济增长和维持发达经济体地位所面临的挑战 第六章 新冠肺炎疫情和量化宽松陷阱期间的货币政策 第七章 欧洲正在重复20世纪30年代的错误 第八章 宏观经济学另一半中的货币和银行 第九章 逆全球化以及自由贸易和自由资本流动之间的冲突 第十章 经济学再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 、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造成 破坏,很多人陷入艰难境地 ,普通人如此,经济学家也 如此。但经济学家面临的困 境早已显现:绝大多数政界 、学界、商界的经济学家既 未能成功预测2008年后的 大衰退,也没能预测这场大 衰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这给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 造成严重的信誉危机。毕竟 ,这场大衰退肇始于内生因 素,而非新型病毒或地缘冲 突等外生因素。那些所谓的 “专家”为大衰退开出的药方 千差万别,央行和其他政策 制定者推出的天量货币宽松 政策则在实现通胀与经济增 长目标时频频失败,于是公 众理所当然地开始质疑政府 及其经济学家。 我提出了“被追赶的经济 体”概念,叠加此前提出的“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尝 试对“为什么一个强大而有 活力的经济体会失去增长动 力并陷入长期停滞”这一问 题做出解释。近期,俄乌冲 突和新冠肺炎疫情后的供给 约束推升了通胀水平,但很 多人经历了数年乃至数十年 的实际收入停滞,感到自己 “被遗忘”,愤怒不已。 因为年龄大、资历深, 我还能回忆起20世纪60年 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和 90年代的中国台湾,那时的 人们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在 那个时代,空气可能没有现 在新鲜,但其他一切似乎都 在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几 乎所有人都能从经济增长中 获益,面对未来,人们满怀 信心。对于今天的许多发达 经济体而言,这种美好光景 已然不再。 我对上述三个经济体很 熟悉,尽管三个经济体有着 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 经历了非常相似的经济发展 过程。这些经济体之间的文 化或历史差异可能会对GDP 增长造成几个百分点的差别 ,但它们都经历了类似的经 济发展阶段,并且都面临着 长期的低利率和低通胀—— 至少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 前如此。 此外,2008年以来,尽 管大多数主要央行实施了大 规模货币宽松政策,但通胀 仍维持低位。财政赤字和公 共债务大幅增加,但利率仍 处于较低水平:首先是 1990年后的日本,然后是 2008年后的西方国家。日 本和欧元区许多经济体的债 券收益率实际上已经转为负 值。 上述现象与当前仍在大 学讲授的经济学课程内容并 不一致,后者认为大规模的 印钞会导致恶性通胀,而巨 额财政预算赤字如果不推升 通胀,就会导致高利率。零 利率或负利率在资本主义制 度中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人们很 好奇卡尔,马克思或托马斯 ·皮凯蒂会如何解释洪负利 率”。 25年前,我提出日本资 产负债表衰退的概念,用以 解释为什么经济体在泡沫破 灭后会陷入多年停滞,以及 为什么在此衰退期间传统货 币政策药方基本无效。这一 观点的关键在于认识到,私 人部门并非总如经济学教科 书中所假设的那样追求“利 润最大化”,而是在面临严 峻的资产负债表挑战(债务 积压)时,会选择追求“债 务最小化”。 一旦传统宏观经济学的 基本假设被推翻,并承认追 求债务最小化的可能性,则 所有建立在原始假设上的观 点都必须被重新认识,包括 许多权威的政策建议。这是 因为,如果一部分人储蓄或 偿还债务,那么为了维持国 家经济正常运转,另一部分 人就必须借贷和消费。如果 私人部门作为一个整体偿还 债务(哪怕利率为零),那 么为了实现经济正常运转, 公共部门就必须借贷和消费 。 虽然资产负债表衰退的 概念有助于解释自2008年 以来在西方和自1990年以 来在日本观察到的许多现象 ,但它不能解释现象的全部 。这些国家发生的一些现象 早于2008年,或者晚于其 资产负债表衰退,因而难以 归咎于资产负债表衰退。例 如,西方国家的收入增长放 缓早在2008年资产负债表 衰退前就开始了,而日本的 经济低迷在2006年私人部 门完成资产负债表修复后仍 持续了很长时间。 我进而想到了在极低利 率环境下,私人部门追求债 务最小化甚至不愿借贷的另 一个原因,即企业无法找到 足够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借贷和投资变得无利可图。 毕竟在商业和经济领域中, 没有人能保证这样的机会一 直充足。 企业在找不到投资机会 时,通常会倾向于最小化其 债务,除非税收安排和资产 回报不够适宜。在没有债务 的情况下,企业在长期内存 活下来的概率显著上升。与 之相应,投资机会不足有两 个可能的原因。第一个原因 是缺乏技术创新和科学突破 ,导致具备可行性的投资项 目变得难找。这也能解释18 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前长达 几个世纪的经济停滞。第二 个原因是海外资本回报率更 高,促使企业选择赴海外而 非在本国开展投资。发达经 济体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 时,这个因素和技术进步因 素同等重要。20世纪70年 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新兴经 济体相继崛起,改变了西方 企业的投资选择。它们继续 推动利润最大化,不断满足 股东对更高资本回报率的期 望,但大部分投资不再发生 在本国市场。认识到企业投 资在区位选择上不再局限于 本国后,我在本书中提出了 “被追赶的经济体”这一概念 。 然而,主流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