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也是一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环境治理正在大步迈向“数字化”与“智慧化”的多场景样态,随着数字化智能技术在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嵌入,新的治理逻辑与规则框架也在发展完善。在嵌入治理和数字化治理背景下的环境治理实践中,政府政策工具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新媒体的使用和互联网+的应用拓宽了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多元主体通过各种平台和媒介表达自身诉求、参与环境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环境政策议程设置和政府注意力。本书系统剖析政策工具、公众参与及其影响机制,进而提出未来发展的改进路径。 作者简介 杨若愚,博士,现为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执业律师,上海交通大学“流动的中国”研究网络研究员。主要从事环境治理与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法律制度、政府数字化治理相关的研究和教学。近年在科研领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项目10余项,发表SCI、SSCI和CSSCI论文20余篇。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主持多项优秀大创项目、参加“挑战杯”“共享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并多次获奖。担任Science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Indicators等SCI期刊审稿人。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 2.1 三种类型污染物的选择 2.2 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分析 2.3 环境污染的空间特征分析 2.4 环境污染的治理现状与未来展望 第3章 中国环境治理的政策梳理 3.1 政府规制的必要性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 3.2 政府规制中的多种政策工具梳理 第4章 数字化和嵌入式治理背景下中国环境治理的进程 4.1 渗坑污染治理的困境与出路:环保组织和媒体舆论场域的推动 4.2 环境监管中的“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余村的绿色发展之路 4.3 环境监管过程中的“局中人”博弈:以祁连山生态治理为例 4.4 环境数字化治理平台运行状况实证研究:以政务微博为例 第5章 中国环境治理过程中的政策工具创新及其治理效果 5.1 收费还是征税:广东省环保“费改税”的政策工具创新之路 5.2 谁伤了滇池的腰:环境污染治理的殇与痛 5.3 环境治理领域中的邻避行为及其治理 第6章 中国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影响机理 6.1 环境治理过程中公众亲环境行为的形成机制及路径分析 6.2 大数据背景下环境数字化治理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风险防范 6.3 大数据背景下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影响机制研究 第7章 特定群体、特定行业、典型城市的环境治理对策 7.1 大学生群体的亲环境行为 7.2 民航业与大气污染的耦合及其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7.3 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研究 第8章 数字化和嵌入式治理背景下中国环境治理的改进路径 8.1 市场化政策工具的创新:碳汇认购与碳税征收设想 8.2 法治化政策工具:提升环境公益诉讼的效力 8.3 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加强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共同生产 8.4 交互缠绕和嵌入式治理背景下环境诉求与基层治理数智化:深圳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