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喜欢避开聚光灯,沉浸于自己的一方角落。比起发言,他们更喜欢倾听;身处人群,他们倍感孤独;渴望交际,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恢复精力……这就是并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内向者。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多种策略、提高自信,在外向者主导的世界如鱼得水、实现幸福,本书应运而生。 本书首先帮助内向者全面认识自身的内倾型性格,确定自己在内向-外向连续体上的位置;其次提供改善内向者与其伴侣、孩子、同事、朋友关系的方法和贴士,帮助内向者正确地面对自己和向外界表达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融入外部世界;最后说明如何有效而充分地运用内向性格的特殊优势,发现新方法补充内向者的能量储备,创造一个顺应内向性格的舒适的生活状态。 本书让内向者和爱他们的外向者们了解到如何顺应性情,而不是与它针锋相对,从而享受美好的生活。阅读本书,有利于读者纠正“内向者有缺陷”的谬见,领悟内向者的卓越潜能——独到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力、深刻的理解力、持久的专注力,等等。 作者简介 马蒂·奥尔森·兰妮,心理学博士( Marti Olsen Laney Psy.D.) 兰妮博士是一位研究者,教育家,作家和精神治疗医师。她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内向个性研究权威之一,曾在美国和加拿大举办过多次演讲与专题讨论会,录制过二百多个电台和电视节目。她的首本书《内向者优势》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被翻译成15种语言。她和她的外向丈夫育有两个女儿,还有四个孙子孙女。他们住在俄勒冈的波特兰。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离了水的鱼 第一章 何为内向者?你是内向者吗?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主要区别 卡尔·G.荣格关于内向和外向的初始理论 你是内向者吗? 第二章 为什么内向者是一种视觉幻象? 术语区分:害羞、精神分裂和敏感 对于内向者的几个误解 为什么内向者让外向者不自在? 内向者常受到指责和中伤 测量你的性情温度 第三章 新出现的大脑图谱:我们生来就内向吗? 气质的多样性 D4DR基因对性格的影响 追寻大脑的支流 追寻神经递质的足迹 将阀门开大或关小 整体图景 大脑的两个半球 第二部分 航行于外向者的海洋 第四章 亲密关系就是随音乐起舞 从舞蹈到约会 三种个性组合夫妻及其共处艺术 夫妇共舞 第五章 教育子女:他们做好准备了吗? 你的孩子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理解你的“内向孩子” 理解你的“外向孩子” 不同性格的两代人如何相处? 孩子的天赋和才能 第六章 社交活动:你是聚会“杀手”,还是聚会“疯子”? 简洁机敏的对答VS实质性的谈话 聚会前的思考和准备 七个灵活的社交策略 离开聚会:太好了 过节总是老一套? 电话恐惧症 第七章 工作:朝九晚五的危险 为什么总是外向者受到表扬? 内向者如何发挥影响力? 良性沟通可以激发团队的创造力 消除压力的措施 内向型老板如何与员工沟通 第三部分 营造“刚刚好”的生活 第八章 个人步调、优先顺序和个人界限 个人步调 优先顺序 个人界限 第九章 培育你的天性 培育你的自然禀赋 呼吸的重要性 创造空间 鼻子都知道 感受音乐的瞬间 倾听身体的述说 精神成长 第十章 外向一些:把你的光芒照进世界 我们对于舒适区的错觉 获得自信 打破常规 逍遥人间 表现出外向的七个策略 最后的告别 给内向者的生活寄语 主要参考文献和推荐读物 序言 悦纳自己是幸福的关键 。 ——伊拉斯谟 在成长过程中,我时常 对自己感到疑惑。我的内心 充满了令人困惑的矛盾,感 觉自己就像鸭群中最奇怪的 那只小鸭子。在小学一二年 级时,我的成绩特别差,老 师觉得我应该留级复读。然 而到了三年级,我又成了班 里的尖子生。有的时候我非 常健谈,能做出明智又果断 的评论。老实说,如果是一 个熟知的话题,我能说到地 老天荒。然而有时候,我想 要在课堂上发言,我举起手 ——内心激动万分,因为这 也许能拉高占总成绩25%的 课堂参与分——但当我被点 名发言的时候,想说的话又 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心中的 提词器上漆黑一片!那时的 我简直想爬到课桌底下。之 后,我说话犹豫混乱、不清 不楚,这与我平时相差甚远 。老师环视教室,寻找下一 个答题人,我千方百计地避 免与他四目相接。我真的无 法相信自己,我不知道自己 会做出什么反应。 更令我困惑的是,当我 确实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时,人们往往会说我思路清 晰、语言简练。而有时,同 学们又觉得我像个智力有问 题的人。其实我并不觉得自 己特别傻,但也没觉得自己 的思路特别清晰。 大脑的运作方式让我困 惑不已。我弄不明白,为什 么自己能在事件发生之后想 出那么多评论。当我对之前 发生的某件事给出自己的意 见时,老师和同学们会有些 生气,质问我为什么不早点 开口。他们似乎觉得,我是 有意不把想法和感受告诉他 们。但我却觉得,自己的想 法就像丢失的航空行李,总 是迟一步才到达目的地。 随着不断长大,我越发 觉得自己是一个怪人——沉 默无言,心思深沉,不引人 注意……事情往往是这样— —我开了口,却没有人回应 。但有人说出同样的话时, 别人就会给出反馈。这让我 觉得,我的说话方式一定有 什么问题。有的时候,人们 在听到我发言,或者读到我 写的文字时,会显出震惊的 表情。这种事发生了太多次 ,我已经非常熟悉这种表情 了。这种表情好像是在说: “写出这话的居然是你?”对 此,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因 为一方面我喜欢人们给我的 反馈,另一方面也难以承受 人们的注视。 我对社交也感到迷茫。 我喜欢和人们相处,人们似 乎也喜欢我的参与,但我总 是对出门这件事充满恐惧。 我会反反复复斟酌是否应该 参加聚会或公开活动。结论 是,我是一个社交胆小鬼。 有时我觉得尴尬不舒服,有 时又觉得情况没那么糟糕。 即使在活动上很高兴,我也 总是瞅着出口的门,脑子里 幻想自己身穿睡衣在床上蜷 成一团…… 另一个使我痛苦和沮丧 的根源是精力不足。我通常 很短时间就会觉得疲倦。和 家人、朋友比起来,我显得 十分虚弱。在我感到累的时 候,走路慢,吃饭慢,讲话 也慢……这时,我的语句会 充满令人痛苦不堪的停顿。 另一方面,如果休息得好, 我会连珠炮似的与人聊天, 并且在不同的想法间跳跃, 以至于谈话对象觉得像被电 击了一般。老实说,有些人 以为我精力旺盛得不得了。 相信我,我以前不是,现在 也不是。 即便步调如此缓漫,我 仍然一路跋涉,直到完成了 人生的大半目标。我花了许 多年才发现,自己身上那些 令人不解的矛盾,事实上都 有道理可循一我是一个普通 的内向者。明白了这一点, 我真是如释重负! 导语 本书让内向者和爱他们的外向者们了解到如何顺应自己的性情而不是与它针锋相对,从而享受美好的生活。 自我认知:阅读本书,有利于读者纠正“内向者存在问题”的谬见,放弃这一错误的执念,领悟内向者的卓越潜能——独到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力、深刻的理解力、持久的专注力,等等。 科学解读:本书首先帮助内向者全面认识自身的内倾型性格,确定自己在内向—外向的连续体上的位置。 亲密关系:包括约会策略、不同性格和相同性格的夫妻应该如何相处。 教育子女:帮助父母引导内向孩子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向外界表达自己的需要,更好地融入外部世界。不同性格的两代人该如何相处。 社交活动:如何参加聚会、如何拒绝别人的邀请、海葵策略、假装策略等。 职场沟通:内向员工如何与同事沟通、如何提高职场的影响力、如何消除压力、如何通过良性沟通来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内向老板如何与员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