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性别偏差态度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
作者 | 贾凤芹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贾凤芹,女,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美国圣母大学访问学者。近年出版专业书籍或教材5部,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江苏省、江苏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苏省委等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10余项。 目录 章绪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2研究方法与思路 2.1研究对象与方法 2.2研究思路 2.3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性别偏差态度研究综述 1偏差态度的概念及来源 1.1偏差态度的概念 1.2偏差态度的相关概念 1.3偏差态度的来源 2性别偏差态度 2.1性别偏差态度的概念 2.2性别偏差态度的表现形式 2.3性别偏差态度的测量 2.4内隐与外显性别偏差态度之间的关系 2.5持偏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 2.6偏见知觉对自尊与行为的影响 2.7性别偏差态度的改变 3问题提出 第三章大学生现代性别偏差态度调查问卷的编制 1引言 2方法 2.1研究对象 2.2效标量表 2.3研究程序 3结果 3.1大学生性别偏差态度结构的初步确立 3.2预测调查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3.3正式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分析与讨论 4.1大学生现代性别偏差态度调查问卷编制的必要性 4.2大学生现代性别偏差态度调查问卷编制的有效性 5结论 第四章当代大学生外显性别偏差态度调查 1引言 2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研究程序 2.4数据处理 3结果 3.1当代大学生外显性别偏差态度的总体特征 3.2个体背景变量的主效应分析 3.3对主效应显著变量的进一步检验 4分析与讨论 4.1当代大学生轻微持有敌意性别偏差态度 4.2善意性别偏差态度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4.3当代大学生针对女性行为和教育领域的偏差态度较严重 4.4.男大学生的敌意性别偏差程度高于女生 5结论 第五章内隐性别偏差态度测量及与外显态度的关系分析 1引言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IAT程序设计 2.3外显偏见测验材料 2.4整体研究程序 2.5数据处理 3结果 3.1内隐性别偏差态度的总体特征 3.2个体背景变量的主效应分析 3.3对主效应显著变量的进一步检验 3.4不同背景变量对IAq、效应的回归分析 3.5大学生内隐与外显性别偏差态度之间的关系 4分析与讨论 4.1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内隐性别偏差态度 4.2男女大学生互相持有内隐偏差态度 4.3内隐测验法比外显测量测得的偏差程度更高 4.4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结果之间呈低度正相关关系 5结论 第六章无偏反应动机对外显与内隐偏差态度的影响 1引言 2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研究程序 3结果 3.1大学生无偏反应动机的总体特征 3.2个体背景变量对大学生无偏反应动机的主效应分析 3.3大学生无偏反应动机与内隐、外显性别偏差态度之间的关系 3.4无偏反应内部、外部动机对内隐与外显偏差态度的回归分析 4分析与讨论 4.1无偏反应的内部、外部动机之间呈现低度正相关关系 4.2内部动机对外显与内隐态度均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5结论 第七章偏差表现形式、情境、动机对认知与行为倾向的影响 1引言 2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研究程序 3结果 3.1情境对性别偏差反应的效应分析 3.2偏差形式对性别偏差反应的影响分析 3.3偏差形式、情境对偏差行为反应的回归分析 4分析与讨论 4.1情境因素是影响偏差行为的重要变量 4.2善意性别偏差与对女性管理者的积极评价密切相关 4.3内隐态度是预测行为的显著变量 4.4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玻璃天花板效应 5结论 第八章内群体偏见知觉对自尊与行为倾向的影响 1引言 2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研究程序 3研究结果 3.1内群体偏见知觉与自尊、性别角色认同的相关 3.2内群体偏见知觉对自尊与行为反应倾向的影响 4分析与讨论 4.1知觉到内群体偏见威胁促使个体自尊水平提高 4.2内群体偏见知觉与对高地位群体的认同关系密切 4.3内群体偏见威胁导致消极的态度与行为倾向 5结论 第九章性别偏差态度的干预 1引言 2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工具 2.3研究程序 2.4课堂讲授与团体辅导方案 3结果 3.1干预前的同质性检验 3.2实验组被试的干预效果 3.3干预后意向改变的评估 3.4改变意向、动机形式对外显偏差态度的影响 4分析与讨论 4.1教育干预对减少外显性别偏差态度效果显著 4.2教育干预对减少内隐性别偏差态度作用不显著 4.3认知、评价改变意向对减少外显性别偏差态度效果显著 5结论 第十章综合讨论与结论 1研究结果的综合讨论 1.1当代大学生性别偏差态度的形式、程度及影响因素 1.2偏差态度的形式、情境、动机对持偏者认知与行为倾向的影响 1.3内群体偏见知觉对女大学生自尊与行为倾向的影响 1.4教育干预对减少大学生性别偏差态度的效果 2本研究创新之处 3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展望 4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性别偏差态度是人类社会诸多偏差态度中最普遍和常见的表现形式。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的兴起和双重态度理论模型的提出,内隐偏差态度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开发并采用灵敏的内隐方法和信效度较高并能探测到微妙反应的外显方法,即进行内隐和外显双系统解析,才能达到比较全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