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的基本思路是:从与法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变革方向“为什么必要”;从与法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变革方向“为什么可能”;国内外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的互动关系的实践为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变革提供了哪些方向性的有益的启示和经验;探索大学生法治教育如何走出“当下困境”,实现价值取向变革的基本路径。 作者简介 杨超,男,1964年11月出生,上海市人,现任职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曾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和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法治、法治文化、法治教育 第一节 法治与法制 一、关于法制 二、关于法治 第二节 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 一、关于文化、法律文化 二、关于法治文化 第三节 法治教育与法制教育 一、关于法制教育 二、关于法治教育 第四节 大学生法治教育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象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与高校法治教育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与普法教育 第二章 理论基础:法治文化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法治建设思想 第二节 法治文化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一、法治文化与法治教育的历史契合性 二、法治文化与法治教育的互适性 三、法治文化与法治教育价值诉求的一致性 第三章 历史嬗变: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回顾 第一节 大学生法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初步探索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恢复与发展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全面推进 第二节 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 一、从服从“政治挂帅’’需要到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二、从“文本”式向“人本”式的转变 第三节 大学生法治教育历史发展的启示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要“目中有人”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要完善各阶段、各方面“良性互动”的教育机制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要强化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生成 四、大学生法治教育要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为依归 第四章 现状反思: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反思 第一节 “05方案”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推进 一、教育目标定位于素质教育 二、教育内容趋向多元 三、课程设置逐步稳定,教材建设进步显著 四、教育方法由单向灌输向多样互动式发展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法治教育改革形式多样但缺少“灵魂”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改革缺少深层次的立足点 三、大学生法治教育改革内在动力不足 第三节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思 一、对法治文化的误读带来的危害 二、时代呼唤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变革 第五章 国际经验:国外学校法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节 国外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国外学校法治教育的萌芽 二、法治主义传统的形成与学校法治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国外几个典型国家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概况 一、美国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概况 二、法国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概况 三、日本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概况 四、新加坡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概况 第三节 国外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学校法治教育发展的几个趋势 二、国外学校法治教育发展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启示 第六章 变革路向:与法治文化建设良性互动 第一节 确立与法治文化相契合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观 一、认识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深层价值 二、确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价值观 第二节 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结构和评价机制 一、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目标体系 二、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结构 三、建立发展性法治教育评价机制 第三节 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施机制 一、构建学校法治教育与家庭、社会法治教育的协同机制 二、构建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深度融合的、高效的德育机制 三、构建大学生法治教育与中小学生法治教育相互衔接配合的机制 四、构建贯穿于大学生法治教育全过程的育人机制 结语:让法治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