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古今中外,如果有人能回答“何为快活”这个问题,庄子必属其一。不同于《庄子·内篇》的严谨纯正,《庄子·外篇》十五章或观点奇峻,或情感恣意,或想象力丰沛,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又深深折服于这一奇才之妙论。 庄子快活,也得有人懂他的快活。作家王蒙以“快活”为题,写就本书,深度解读《庄子·外篇》。本书在结构上主要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庄子》原文,另一部分是作者王蒙的现代汉语转述,再有是王蒙的读后感、借题发挥、质疑与切磋。不是“翻译”而是“转述”,不是一味的庄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疑问甚至与庄子“抬杠”。王蒙以老者的生活阅历、以艺术家的情怀、以文学家的笔触,解读出一个活生生的庄子,也在解读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作者简介 王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1934年10月出生于北京,14岁成为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开始做青年团工作,1953年开始文学写作。1956年发表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发广泛关注,也招致了麻烦,1958年被划为右派。1963-1979年赴新疆16年,曾任文学杂志的编辑、新疆伊犁巴彦岱公社二大队副大队长。 1978年,恢复党籍并开始大量发表新作。1993年出版文集10卷,2003年出版文存23卷,2014年出版文集45卷。曾获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并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学位、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日本樱美林大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现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目录 骈拇 人类为何如此多事 一 仁义道德的规范与说教,当真是这样多余吗 二 不合常情必然会多忧多事 三 不认你的规矩,也就不受你的制 四 不要为了后天的目标而为难自身 马蹄 东方古典的阿凡达乌托邦 一 伯乐恰是害马的罪人 二 治理精明,仁义高唱,天下从此多事 三 圣人之过,文明之罪,呜呼 胠箧 圣人究竟为谁效劳 一 加锁又有何用,他偷走了你整个箱子 二 庄子戳穿了一个秘密:盗亦有道,道亦可盗 三 庄子的惊世之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四 是智巧与知识造成了乱局吗 在宥 治理的限度与虛位有国论 一 一些一心求治的人,其实是在乱天下 二 治天下者多么愚蠢,多么狼狈,多么害人 三 堂堂黄帝,最后还是要向广成子学道 四 去智去虑,解心释神,同乎混沌,你得道了 五 什么样的境界才称得上高 六 怎么办呢,没的可做也还得做一点 天地 登高四望,满目珠玑还是满目垃圾 一 原于德而成于天,妙语东方不败 二 智力、目光、迅捷,硬是体悟不了抽象模糊的道性 三 好事令人忧,真正的圣人不忧 …… 天道 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与传授的大道 天运 天地与生命的乐章 刻意 高论怨诽还是淡然无极 缮性 拯救你自己 秋水 灵性与思辨的一片汪洋 至乐 超越得失、生死、变易的最高端的快乐 达生 醉汉不伤与操舟若神 山木 哑雁的尴尬、黄雀的教训与空舟的浩荡 田子方 牛啊,庄生 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后记 序言 大体上,除非在高等学 校,我不喜欢用“国学”一词 。因为我不赞成把中华传统 文化与外来文化、五四新文 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并立或分立起来,更不要说 对立起来了。 我认为传统中包括小麦 、玉米、棉花、淡巴菰(烟 草)也有许多外来元素,而 外来文化来到颇有特色的中 华,必然发生本土化、大众 化与时代化。我体会到,理 论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物 质的力量;而群众掌握了理 论,就会变成历史的和本土 的实践、消化与发展,乃至 使原来的理论、文化面目一 新。 文化有内在的稳定性、 恒久性,又有随时调整消长 、与时俱化的活性。 我还越来越发现,文化 传统的载体不仅是各种遗址 、废墟、文物与汗牛充栋的 典籍,传统文化典籍之重要 与力量在于它们还活在我们 的人民、乡土、生活方式与 集体无意识之中,例如在各 种俚语与地方戏、地方曲艺 的唱词之中。传统文化活在 我们的灵魂、我们的习惯、 我们的思路、我们的生活中 。 二十多年前,我受到出 版界的朋友刘景琳先生鼓舞 ,开始写《老子的帮助》。 我的古汉语、哲学史等知识 都不过关,但是刘先生更重 视的是我的阅历、经历、敏 感、悟性、理解,以及分析 与表达的能力。我谈典籍, 解读,靠前辈与专家;解释 、分析、体悟、讲述、发挥 ,靠自己的人生经验与精神 能为。对于我来说,孔孟老 庄荀列也好,古典文学作品 也好,都是来自生活,来自 人民,来自实践,来自经世 致用、应对生活和实践的需 要的。好的后人时时用自身 的生活经验激活典籍,差的 后人,越研究考察经典越成 了一锅糨糊。李白早就看出 来了,他在《嘲鲁儒》中写 道:“鲁叟谈五经,白发死 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 烟雾。……”连唯美型诗人 李贺也说:“寻章摘句老雕 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 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 风?”(《南园》其六) 对于传统典籍,第一是 激活,第二是优化。古人古 语,解释起来那叫“聚讼纷 纭”,我只能选择相对最容 易为今人理解、被当下受用 的说法。我们当然是活在当 下。不搞现代化,我们会被 开除球籍(1956年8月30日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 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第 一次会议上作《增强党的团 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 );而无视中国的文化传统 ,就是自绝于人民。 第三是努力联系当下, 联系实际。例如古今都有大 家大师批评老子讲什么“世 人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其实联系经验很容易理解 。金融界人士告诉我这很好 懂:“都说一个股是优选股 ,大家都去炒,于是泡沫化 ,于是崩盘,一定的。” 第四是抱着平视的态度 、共舞对话的心情。谈孔孟 ,谈老庄,谈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保持敬畏,保持欣赏 ,保持共鸣,同时保持客观 与科学态度,敢于发挥,敢 于联想延伸扩张,敢于发挥 时代与自身的优势并有所发 展超越优化更新,才能有创 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例 如,说到天道与人道的差异 ,似应联系农民起义的“替 天行道”;说到“天下为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当然要联系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向往 ;说到“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可以联系软实力论; 而说起“见贤思齐”“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不可能不想到改革开放与 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有志于写多多少少打 通一点古今四方的读典籍心 得,寻觅几千年前的典籍与 当今生活接轨的可能性。我 立志于在讨论传统文化时保 持一些诗文小说式的生动性 形象性特别是生活烟火气。 我希望减少人们与古代典籍 的距离,使大家都能体会到 孔子的亲和准确、孟子的雄 辩分明、老子的惊天辩证、 庄子的才华横溢、荀子的见 多识广、列子的丰盈奥妙, 更不用说《红楼梦》的取之 不尽。 试试看吧。二十多年来 ,这方面的劳作,正面反馈 超过预计。 当然,由于我缺少科班 的知识与训练,写这一类书 文也会暴露不够谨严的问题 ,乃至出现露怯、硬伤处, 希望通过江苏人民出版社这 一次十二本书的再版,通过 读者的支持帮助关注,能减 少偏差,更上一层哪怕是零 点一、零点二层楼。 谢谢读者,谢谢出版者 ! 2023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