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对铜山区所辖的村名地名的由来、传说故事、古老村落、传统民居民俗及自然山水进行梳理介绍,对乡村文化进行挖掘、传承与弘扬,并推介了铜山乡村旅游文化。本书是一部简明清晰的乡村史,也是一张精美详尽的导游图,更是一幅自然蕴藉的铜山画卷。 目录 留住美丽乡愁 铜山的由来 何桥镇 黄集镇 马坡镇 郑集镇 柳新镇 刘集镇 大彭镇 汉王镇 三堡街道办事处 棠张镇 张集镇 房村镇 伊庄镇 单集镇 徐庄镇 大许镇 茅村镇 柳泉镇 利国镇 铜山街道办事处 沿湖农场 拾屯街道办事处 新区街道办事处 后记 序言 举世瞩目的十九大刚刚 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雄伟 声音尚在耳边回荡,一卷 《村之简谱——中国·铜山 》的样稿摆在了我的案头 。 这卷30多万字的有关铜 山村庄的故事,图文并茂 、亦庄亦谐、铺陈叙事、 娓娓道来,恰似一部简明 的乡村史,一张精美的导 游图,一幅自然蕴藉的乡 村画卷。翻开此书,只觉 一股浓浓的乡情扑面而来 ,一缕回味悠长的美丽乡 愁让我陶醉。读后让我回 忆起家乡的那山、那水、 那淳朴的声音和那四季的 色彩,也勾起我对这些年 来在铜山走过的村庄、拜 访过的村民的思念,思绪 中既有对环境变美、生活 更好的欣慰,也有对土房 栅院、上学就医的牵挂, 还有对那古桥、老树、宅 屋的眷恋。这些都使我心 绪难平,让我感到:人, 一旦生长或工作在什么地 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 山一石、一人一事,便会 像山泉一样深深地渗透在 他的心窝里,镌刻在他的 记忆中,使他一生一世都 会与之结下浓得化不开的 乡情,时时刻刻都在怀念 着、向往着、追忆着。我 想,这就是所说的乡愁吧 。 铜山,是个古老、美丽 而又特殊的地方。自从远 古时期彭祖率族群聚于此 ,建立大彭氏国,古彭城 的根就扎在这里。古黄河 的逶迤、大运河的繁忙、 660余座山头的壮美、 4000多年历史的沉积,无 不在诉说她的辉煌灿烂。 地理上与徐州市区的环绕 交叉,管辖上与徐州建置 的分隶无常,让不同时期 的铜山有着不同的范围、 不同时期的铜山人有着特 殊的含义。然而,无论时 代如何变迁,文明有其源 头、文化有其依托。村庄 的形成和发展,村名的沿 袭和演进,正是铜山悠长 绵亘历史的见证、深沉丰 厚文化的彰显、美好生活 向往的寄托和艰苦卓绝奋 斗不息精神的丰碑。 近年来,铜山区委、区 政府十分重视乡村和乡土 文化建设,按照“农村绝不 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 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的 要求,大力推进农村现代 化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振 兴路径,加快省特色田园 乡村试点建设。为了让人 们的乡愁有源头、有依靠 ,找到“回乡之路”,铜山区 委、区政府通过多种方式 加强对村名、地名、古老 村落、历史街巷、传统民 居和自然山水的保护,组 织多方力量对全区所有村 名的由来、故事传说进行 搜集整理,对文物古迹进 行勘察记录。经过区委农 工办等部门大量卓有成效 的工作,如今《村之简谱 ——中国·铜山》-书终于 成稿。此书是我们在乡土 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成果, 是我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 的重要一步,此书的出版 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挖掘和传承了铜山 历史文化。铜山悠久深厚 的历史文化与地名、村名 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大 彭镇与烹饪养生鼻祖彭祖 有关,圣人窝村与孔子观 洪问道有关,汉王村与大 汉开国皇帝刘邦有关,利 国镇与中国冶炼史有关, 而马坡镇三义村取名于情 义精神,汉王镇北望、南 望村的来历彰显的是孝老 美德,即使那些普通的王 楼、张集、李庄等村名也 留下了先人聚族而居、励 精图治的历史印记……通览 全书,感觉铜山的每一个 地名、村名都沉淀着深厚 的历史文化,一山、一水 、一路、一桥都有着美丽 的故事和传说,能给人带 来情操的陶冶和精神的愉 悦。 二是保护和弘扬了铜山 乡土文化。村落是中国传 统社会承载文化记忆的载 体,大量带有民俗印记、 文化传统、历史记忆的东 西都保留在村落里。把村 名、地名、古迹等整理成 书,等于留下了珍贵的乡 村符号的“标本”,哪怕多年 之后,远方的游子翻开这 本书,依然能找到故土的 记忆和精神的归属。同时 ,这本书也时刻警醒我们 ,要更加珍惜自然和历史 的馈赠,更加注重文化的 传承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