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上游汇水区,有着“山之宗,水之源”“中华水塔”之美誉,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本书系统梳理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并将昆仑文化、大禹神话与青藏高原河源文化联系起来,分析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的资源观、环境观,指出了河源文化的内核就是生态文化,这对继承和保护好传统的文化精神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宗水源(青藏高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赵艳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河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和上游汇水区,有着“山之宗,水之源”“中华水塔”之美誉,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本书系统梳理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并将昆仑文化、大禹神话与青藏高原河源文化联系起来,分析了青藏高原各民族的资源观、环境观,指出了河源文化的内核就是生态文化,这对继承和保护好传统的文化精神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赵艳,博士,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希腊与拉丁语系访问学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方向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神话学研究。先后在核心苦干发表《古希腊思想在加缪作品中的延伸》《原欲与理性:希腊文化精神的双重维度》《西西弗斯——超越荒诞的精神隐喻》《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生态意识的思考》《渗透与浸染:犍陀罗艺术中的希腊因素》《关于神话与原始宗教信仰的学术反思》等学术论文多篇。主持高层次人才(博士)项目“印度佛教神话在丝路的流变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河源 第一节 河源地区生态系统价值 一 河源地区地质地貌价值 二 河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价值 三 河源地区游牧文化价值 第二节 河源之“山宗水源”的自然禀赋 一 巴颜喀拉山脉与黄河等水系及湖泊 二 唐古拉山脉与长江等水系 三 阿尼玛卿山脉与大渡河水系 四 可可西里山脉与楚玛尔水系 五 西倾山与洮河等水系 第三节 历史视野中的“河源”与“江源” 一 关于“河源” 二 关于“江源” 三 河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源头 第二章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与中华文明 第一节 河源地区与上古文明 一 河源地区早期人类活动 二 河源地区的原始文化遗存 第二节 羌人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形成 一 关于“文明”的界定 二 西羌的繁衍及其迁徙 三 藏族先民与西羌部落 四 西羌与古代族群文明互动 第三节 河源昆仑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一 神话昆仑 二 地望昆仑 三 河源昆仑与华夏民族 第四节 “同心方”的宇宙空间模式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 《山海经》的宇宙空间模式 二 “禹域”与九州 三 五方、九州与华夏文明 第五节 河源文化与人类古代文明的互动 一 丝绸之路青海道 二 唐蕃古道与南亚廊道 三 茶马古道与文明古道 第三章 青藏高原生态伦理思想:人与自然 第一节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一 关于“自然” 二 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三 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 四 人类受到自然的惩罚 第二节 人与自然生命同源意识 一 青藏高原及其山水形成 二 宇宙万物起源 三 人类诞生与起源 第三节 自然崇拜中的敬畏意识 一 山水是大自然的珍贵馈赠 二 黄河“玛曲”与长江“治曲”的传说 三 高原物种起源 第四章 青藏高原生态伦理思想:“山川神主” 第一节 生态平衡,持续发展 一 生命之网 二 生命共同体意识 第二节 山为万物之本 一 中国古代封禅制度 二 以黄琮礼昆仑 三 神山祭祀体系 四 祭祀阿尼玛稠 五 神圣祁连山脉 第三节 水为生命之源 一 青海湖的历史 二 青海湖的传说 三 青海湖祭祀仪式 四 山水一体的自然万物崇拜 第四节 祭河源神庙与“山川神主” 一 河源神庙的兴修与祭祀 二 禹:从“山川神主”到“夏宗人王” 三 祭禹祀典的肇始与发展 四 哈拉库图古城禹王庙 五 积石关禹王庙之兴废建制 第五章 青藏高原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崇拜 第一节 节制欲望,适度索取 一 生命的栖息地 二 与自然共生之道 三 “人在情境”中的系统思考 第二节 动物崇拜 一 牦牛崇拜 二 探羝崇拜 三 琼鸟崇拜 第三节 自然与神灵崇拜 一 龙神(Klu) 二 年神(Gnyan) 三 “勒如钦姆” 四 祭祀仪式 第六章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 现代生态危机与生态文化 一 现代生态危机与生存险境 二 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阶段 三 生态危机实为文化之危机 第二节 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 一 交叉路口上的人类: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二 “人类纪”与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 生态伦理思想: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及精神动力 第三节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就是生态文化 一 “文化”之定义与文化学理论 二 文化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张力 三 和谐共享的青藏高原河源生态文化体系 第四节 青藏高原河源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一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脉络 二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谱系 三 青藏高原河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东方范式 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之实践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是 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近 年来,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对 青藏高原科考研究的深入, 人们对青藏高原整体的生态 机理和对青藏高原生态价值 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保护青 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成为广泛 共识。2021年8月,习近平 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 作座谈会上提出“把青藏高 原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生态 文明高地”,青藏高原的生 态文明建设有了新的更加明 确的目标。 生态问题的形成无非两 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系 统自身的演替变化,二是社 会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但无 论哪一种其动因都是受到人 类活动的影响,因此,环境 问题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 问题。党的二十大提出,要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其中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 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下国 家正在全力推进青藏高原生 态文明高地建设,这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青 藏高原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特 殊实践,具有特殊的意义。 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关乎自然 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进步两 个方面,在生态保护的同时 ,人与社会也需要可持续发 展,从青藏高原特殊脆弱敏 感的生态环境特点出发,毫 无疑问应该采取生态保护优 先的发展战略,但同时中国 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现代化,在实现共同富 裕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 少,一个地区也不能少,因 此,青藏高原的经济社会发 展对实现强国目标具有特殊 重要的意义。同时,生态文 明建设的目标本身就包含着 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和谐共 生的内容。 对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 高地建设目标而言,首先要 搞清楚影响青藏高原生态环 境变化的主要变量有哪些, 哪些变量对环境变化起到积 极的作用,哪些变量导致环 境逆向演替。当然环境问题 首先是全球问题,但从区域 内人与自然关系而言,适应 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一套文化 无疑是最重要的,这套生态 适应的文化中最核心的是它 暗含着一整套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朴素理念,千百年来 ,大河浩荡,一江清水永续 东流,背后是生活在高原上 的各族人民敬畏自然、尊重 环境、与环境谨慎相处的自 然生态伦理,对当下正在推 进的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 建设而言,这些传统的精神 资源是自然生态保护的文化 生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 源。 青海民族大学赵艳教授 近期完成的《山宗水源:青 藏高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是一部非常有创新建树的青 藏高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的 专著,虽然前期相关领域有 不少零散的研究,但赵艳教 授的研究显然更加系统、更 加深入。首先赵艳教授系统 研究梳理青藏高原各民族生 态伦理文化,第一次将昆仑 文化、大禹神话与青藏高原 河源文化联系起来,把世居 青藏高原的民族文化中对自 然环境敬畏尊重的“神山圣 水”观念纳入生态伦理进行 文化阐释,分析高原各民族 的资源观、环境观,分析各 民族的生活方式及其合理性 ,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确提 出“河源文化的内核是生态 文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观 点创新,只有在对青藏高原 的环境与社会有非常深入体 认和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提出这样深入的f同见,这 样一种观点的提出对于建设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非常 重要,它启示我们在处理青 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 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中一定要 注意文化的维度,继承和保 护好传统的文化精神资源。 我想赵艳教授的研究其价值 不仅限于此,河源文化和青 藏高原生态伦理文化的挖掘 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研究和中华民族公民教育 等都具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延 展意义,想必多数人都不十 分了解一江清水向东流背后 各族人民为守护中华水塔、 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做出的 努力。也相信此研究为推进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起到一定的推动意义,因为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具有现代 性之时,一些传统的文化也 越来越快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毕竟现代化是一把“双刃 剑”。当然,青藏高原的问 题特殊而复杂,一项研究、 一部著作不可能完全讲清楚 所有问题,学术研究也需要 绵绵用力,深入洞察,相信 赵艳教授在此基础上,后续 会产出更具洞见的研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