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在《印刷工艺学》(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编,体现了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本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内容深入浅出,理论推导严密,实践操作可靠,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印刷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16章,8大模块,10大重点,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润湿基本理论;润版原理;印刷压力;包衬与图文变形;颜色复制方程及其方法;油墨转移原理;凹版、柔性版和网版印刷的油墨转移;数字化印刷;网点转移的计算方式;印刷品质量过程监控。 本书引入了把印刷工程的科学技术问题抽象为物理或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和原理,有助于读者对印刷工程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政,致力于培养一流印刷人才。 本书既可作为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等专业的教材,又可供印刷包装行业的科研和新产品开发人员、高级操作人员学习与参阅。 目录 第一章 润湿基本理论 第一节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及分类 第三节 HLB值 一、HLB值的定义 二、HLB值的用途 三、HLB值的计算 第四节 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 第五节 Gibbs吸附定理 一、表面过剩量 二、Gibbs公式的热力学推导 三、Gibbs吸附定理的应用 第六节 表面活性剂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 一、吸附原理 二、吸附状态与界面现象 第七节 乳状液及其性质 一、乳状液的稳定性 二、印刷过程的水墨乳化类型 复习思考题一 第二章 润湿与水墨平衡 第一节 印版的表面状况 一、锌版的表面状况 二、铝版的表面状况 三、印版的亲油基 第二节 润版原理 一、水分子是极性分子 二、油基本上是非极性分子 三、油和水几乎是不相溶的 四、选择性吸附 第三节 润湿方程与铺展系数 一、润湿 二、接触角与杨氏方程的应用 三、润湿过程与铺展系数 四、润湿方程 五、界面张力的理论及计算方法简介 六、接触角的测量方法简介 第四节 胶印水墨平衡 一、静态水墨平衡 二、动态水墨平衡 第五节 润湿液 一、普通润湿液 二、酒精润湿液 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液 第六节 PS版润湿液 一、柠檬酸的作用 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第七节 亲水胶体的使用 一、阿拉伯胶 二、羧甲基纤维素 三、合成胶粉 第八节 润湿液的pH值 一、润湿液pH值的影响 二、pH值 三、pH值的测定方法 第九节 润湿液浓度的控制 一、原液的增减 二、印刷中原液的增减 复习思考题二 第三章 印版的图文基础 第一节 版材 第二节 印版的表面结构 一、PS版 二、平凹版 三、多层金属版 四、蛋白版 …… 第四章 印刷纸张的黏弹性 第五章 印刷油墨的流变性 第六章 油墨颜色调配 第七章 印刷压力 第八章 包衬与图文变形 第九章 油墨转移原理 第十章 颜色复制方程及其方法 第十一章 印刷品质量过程监控 第十二章 网点转移的计算方式 第十三章 数字化印刷 第十四章 凹版、柔性版和网版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十五章 油墨转移中的现象与温湿度 第十六章 印刷作业 附录A 印刷品质量测定仪器的种类和表示方法 附录B 印刷车间空气的相对湿度对照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