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夏伟涛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历史,是一种具有精神文化内涵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征。民间音乐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地带的中原音乐与西域音乐文化以及西方外来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而中国的民间音乐开始逐渐大融合,并且开始丰富了曲目的种类,为后来的中国民族音乐发展逐步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民间音乐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与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与内涵。本书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发展性、实用性、针对性等显著特点,希望其能够成为一本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的专业学术著作,供人们阅读。 目录 第一章民间音乐概述/1 第一节民间音乐属性概念与基本论域/1 第二节民间音乐的艺术特征/13 第三节民间音乐的文化特征/15 第二章 民间音乐的类型划分/17 第一节民歌音乐与代表曲目/17 第二节戏曲音乐与代表剧种/25 第三节说唱音乐与代表曲种/33 第四节民间器乐艺术与代表曲目/42 第五节民间歌舞音乐与代表作品/58 第三章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意义/67 第一节传承发展的必要性与价值/67 第二节传承与发展的紧迫性/71 第三节传承与发展的可行性条件/73 第四节传承与发展的预期目标/78 第四章民族民间音乐的弘扬与文化价值/100 第一节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现状/100 第二节国家政策与民间支持/107 第三节教育助力与人才队伍/112 第四节继承传统与创新理念/118 第五节民族民间音乐之文化价值/1 第五章民间音乐发展与文化产业的运营/134 第一节传统城乡礼俗活动中的民间音乐产业模式/135 第二节现代旅游经济中的民间音乐产业模式/141 第三节职业商演活动中的民间音乐产业模式/144 第四节现代媒体中的民间音乐产业模式/150 第五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间音乐产业模式/152 第六章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156 第一节民歌的传承与发展/156 第二节戏曲的传承与发展/16 3第三节民间器乐的传承与发展/180 第四节说唱音乐的传承与发展/188 第七章民族民间音乐遗产传承理论探微/192 第一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192 第二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动性保护/195 第三节传承与发展——对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再认识/0 参考文献/3 前言序言 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是由历史凝结而成的,它是民族音乐之宝、民族音乐之根,它蕴含着我们民族的价值观念、信仰追求、社会意识、生存方式、行为模式等诸多文化信息,是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的体现。因此,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现实的抉择,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为依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是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可以地域、社会阶层、派、民族、时间的界限,以特有的亲和力和大众性,产生潜在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这种整合力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了民族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正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当然也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继承与发展意义之所在。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历,民族民间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原貌已经消失,有的甚至遭到全面的破坏,尤入21世纪之后,新事物不断出现,所以保护和传承当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和文明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留给我们丰富而又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和发展下去。 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代都能够捕捉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掠影,其根植于民众的生活中,贯穿于音乐历史发展的全程,是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音乐作品从初的没有文字记录,仅仅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到后来一些文人雅士的音乐创作,后到专业音乐工作者深入民间收集音乐素行改编创作,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一直在延续着。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梳理其发展的源流与历史脉络,以及研究其各种艺术形式,发掘其艺术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曾参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谨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有限,书中内容难免存在不妥、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一步修订和完善。 精彩书摘 章民间音乐概述 节民间音乐属性概念与基本论域 传统音乐按照创作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以专业性创作为主的文人音乐、音乐。文人音乐大都是文人创作的自娱自赏的音乐,诸如琴歌、古琴曲、琵琶曲、各种抒情歌曲等。中国古代音乐被称作“雅乐”,是古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等大典时所用的乐舞。周代雅乐是指“六舞”(云门、咸池、大磬、大夏、大镬、大武,前四种属文舞,后两种属武舞)。之后历代统治者都把这奉为乐舞的高典范,认为它的音乐“中正”,歌词“典雅纯正”,故称之为“雅乐”。各个朝代均循礼作乐颂德,此类乐舞统称为“雅乐”。而另一部分则为民间音乐。 一、民间音乐概念指向 民间音乐一般指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中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成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而专业音乐创作的起始又比较晚(21世纪初期),除了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外,中国音乐中还有一个“传统音乐”的概念。所谓传统音乐,就是指具有传时间的,而非当代创作的音乐。在中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就已经形成的音乐划为传统音乐的范畴。传统音乐括历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括音乐和文人音乐。具体到民间音乐来说,传统音括传统的民间音乐,但括新兴的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与非民间音乐的区分,要比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区分复杂得多。首先,许多音乐和文人音乐都与民间音乐有着亲缘关系,它们的发源或者取材来源于民间音乐,入其他社会阶层后产生了音乐气质和风格上的种种变化,或者并未经过许多加工改造,显示出浓重的民间音乐的印记。其次,许多文人音乐和音乐的创作方式,还保留着作为其源头的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的种种特征,例如在书面乐谱的基础上保留着较大即兴变化的余地,地域性流派的产生,以及一曲多用的创作方式,等等。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 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景、生动地表达了他们的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被称为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相比较,有以下特征: (一)专业角度 1.创作过程的集体性 一般说来,在专业音乐创作中其创作过程是作曲家个人单行的。但民间音乐却不同,它的创作过程是个人和集体融合在一起的,甚至个人的创作活动被集体所淹没。它们有的是在集体场合中许多人的即兴创作,如许多人在一起扛木头时,为了统一步伐、协调动作,其中有一个人领头喊起了劳动的呼声,其余的人跟着应和。这样一呼一应循环往复所形成的扛木号子,就凝聚着参加扛木劳动的所有人的音乐创造。又如山歌对唱时,双方也往往有多人参与,属于集体创作。也有的是个人创作出来后,在流传过程中被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但不管哪一种,只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音乐审美观,为他们所喜爱和接受,他们就理直气壮地拿来歌唱或演奏,并且在传承过程中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民间音乐就成了集体智慧和才能的结晶,一般没有署名。 2.传播方式的口头性 民间音乐往往是口口相传的。过去,大多数人民群众接触民间音乐不是靠文字记载,而是靠听觉,从具体的音乐音响中得到感受。即使是专业性的戏曲艺术的传授也是听凭口传心授,这是由于劳动群众长期被剥夺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所以不善于通过书面方式行音乐传承。另外,即兴性的音乐创作更便于表达内心思想感情。这种以口头性为特征的传承方式,使民间音乐获得了更广泛的群众性,具有便于传播和生动活泼的。当然,它也带来了局限性,由于没有用乐谱和文字记录加以保存,所以容易散失和遗忘。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