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可以群--中国古代礼乐文化语境中的审美交往诗学研究
分类
作者 刘衍军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孔子“兴、观、群、怨”说是中国古代儒家诗学的元理论,本书从“诗可以群”这一维度切入礼乐文化与儒家思想内在关联的研究,突破了学界对“群”的纯粹义理的抽象揭示,转换视角,从交往论、活动论的视野将“诗可以群”看作古人的一种交往形态,一种诗歌活动的方式,探究孔子这一诗学命题的历史性文化内涵,彰显了“诗可以群”诗学理论的内蕴空间和审美张力。本书对诗乐在礼乐文化演变过程中的交往功能进行了阐释,对“群”在孔子话语系统中的涵义进行了细致辨析,对“诗可以群”理论的发展流变及其实践形态进行了梳理,从而勾勒出中国古代“诗可以群”的审美交往传统,发掘其深刻内涵,并对其进行现代转换,揭示“诗可以群”审美交往诗学在当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 上古时期“诗可以群”探源
第一节 上古乐舞形态及交往功能
第二节 上古乐舞的人神交往观
第三节 乐舞的人文转化及人际交往观
第二章 礼乐制度与“诗可以群”的生成
第一节 “制礼作乐”与“诗可以群”的交往形态
第二节 礼乐交往与《诗》文本的形成
第三节 《诗》文本的仪式交往意义
第四节 《诗》言群体之志
第三章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交往形态与观念
第一节 春秋时期礼乐交往内涵的嬗变
第二节 春秋赋诗言志的渊源和发展
第三节 赋诗言志的交往方式
第四节 赋诗言志的意义交流原则
第四章 孔子“诗可以群”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孔子“诗可以群”思想的文化继承和创新
第二节 孔子“诗可以群”诗学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第三节 群体《诗》学与“诗可以群”
第五章 “诗可以群”思想在战国诗学中的发展
第一节 上博简《孔子诗论》的交往诗学观
第二节 孟子的交往诗学观
第三节 荀子的交往诗学观
第六章 “以文会友”的“诗可以群”审美交往实践
第一节 “以文会友”的交往形态
第二节 “以文会友”的交往诗歌形态
第三节 “以文会友”的诗学意义
第七章 “诗可以群”诗学传统的理论流变
第一节 “诗可以群”政教交往论的发展流变
第二节 “诗可以群”道德交往论的发展流变
第三节 “诗可以群”情感交往论发展流变
结语 “诗可以群”审美交往传统的理论概括和当代意义
一 “诗可以群”审美交往诗学的理论基础和本体特征
二 “诗可以群”审美交往传统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孕育
于中国古代的文化语境之中
,只有深入文化语境去阐释
古典诗学理论,才能使理论
本身变得立体、丰满,意味
深邃隽永。正因为如此,理
论还原是古典诗学研究的一
种重要路径,探索古典诗学
的生成语境、原初形态、发
展演变,可以深刻地揭示理
论内涵。
孔子“兴、观、群、怨”
说是中国古代儒家诗学的元
理论,四者之中,“群”这一
维度通常被理解为“群居相
切磋”,“和而不流”,这一
简单的阐释无法彰显该诗学
理论的内蕴空间和审美张力
。本书对“诗可以群”的理解
没有仅仅停留在诗歌功用说
这一维度,而是转换视角,
从存在论的视野将“诗可以
群”看作士人的一种交往形
态,一种诗歌活动的形态。
从这个视角去探索,可以打
开这一诗学理论丰富的意蕴
空间。因此,本书对“诗可
以群”的研究,以孔子的诗
学思想为核心,但又不局限
于孔子的论述,而是追溯前
源,探寻后迹,以诗歌交往
传统作为考察的对象,从先
秦礼乐诗歌活动,到魏晋以
后的诗歌交往活动,探索诗
歌交往传统在各个时代的具
体内涵及其逻辑演变关系,
揭示其演变的规律。
先秦礼乐文化中有着丰
富多彩的诗乐交往活动,如
祭祀乐舞、典礼歌诗、酬酢
赋诗、朝堂讽谏等,它们展
示了诗歌交往活动多样化的
形态,在礼乐诗歌展现中达
到“礼别异,乐合同”的目的
,实现社会秩序或人际关系
的有序融合,建立社会共同
体,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进入诸子时代,孔子大力
弘扬仁礼思想,发扬诗教,
其“诗可以群”的诗学理论倡
导以诗歌交往来建构仁礼共
同体,这是孔子诗教的重要
目的和文化理想。在传承礼
乐文化时,孔子重构了《诗
》文本的仁礼意义,赋予了
《诗》新的思想内涵和审美
标准,提出了“兴于诗,立
于礼,成于乐”的交往交流
方式。孔子“诗可以群”命题
的提出标志着儒家审美交往
诗学理论的创立,其理论建
构的创造性方式,成为后世
儒家交往诗学发展的经典路
径,启迪了儒家学人沿着这
一路径不断演绎。在儒学思
想的发展传承中,儒家诗学
不断倡导通过审美交往,叙
说儒学理想,以文化构建社
会共同体。而在审美交往实
践领域,古代士人诗歌往还
、酬唱赠答、以文会友,在
交往活动中,建构了士人的
文化身份认同。诗歌交往活
动的盛行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繁荣。因此,从诗歌在古代
的生成和活动语境看,社会
交往是诗歌活动的核心场域
,人们因交往的需要,产生
了对诗歌的审美观念的认识
,形成了审美交往诗学理论
,它是古代诗学理论的重要
部分。
因此,本书依照历史发
展的逻辑,探索“诗可以群”
的文化渊源、历史语境、理
论体系及其发展承传,梳理
出这一传统的完整框架,探
析该理论的思维模式、话语
特征、价值追求和文化品性
,发掘该理论的当代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9: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