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主要分为七个章节。第1章主要阐述研究主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思路和创新所在。第2章对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以及两者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依据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衡量指标体系、影响因素等做了评述。第3章对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相关概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理论分析提出了研究假设。第4章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数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第5章呈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对数字普惠金融及其细分领域和乡村振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第6章对国内典型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比较。第7章归纳结论,提出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作者简介 张瑞琛,江苏兴化人,200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学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获得“福建省管理型会计领军人才”称号;2018年12月上海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20年全国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类)项目毕业;2021年12月入选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国内B类)。2009年8月入职福建农林大学工作至今,主讲《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多门会计学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及《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实证会计研究》《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等多门研究生核心课程。研究领域涉及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绿色金融、生态统计等;在《会计研究》《税务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级横向课题4项、省部级重大课题10多项。编写《高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管理会计》等多部本科生教材、《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案例编写教程》等多部研究生教材,出版学术专著3本。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框架和路线 1.5 研究创新和局限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 2.2 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 2.3 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关系的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3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2 理论基础 3.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第4章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与水平测度 4.1 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4.2 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测度及解析 4.3 乡村振兴在我国的发展 4.4 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测度及解析 4.5 我国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进程与现状 第5章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变量选取 5.3 模型构建 5.4 实证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的典型案例研究 6.1 浙江省农村信用联社和农商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 6.2 宁德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文件 附录二: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文件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