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苏轼词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苏轼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在文、诗、词三方面的成就,均非常人所及。特别是其词,不仅开拓了词体的创作空间,使词一跃成为高雅的文学体裁,而且创立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受到了后来词家的推崇与模仿。苏轼的词现存有三百余首,此次甄选其中的精品数十首,并加以注释、评析,以便读者能够简要地了解苏词概貌,对苏轼其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目录 行香子(一叶舟轻) 昭君怨(谁作桓伊三弄) 蝶恋花(雨后春容清更丽) 醉落魄(轻云微月) 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 江神子(翠蛾羞黛怯人看) 南乡子(回首乱山横)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南乡子(寒雀满疏篱) 浣溪沙(缥缈危楼紫翠间) 减字木兰花(维熊佳梦)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醉落魄(分携如昨) 沁园春(孤馆灯青) 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 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永遇乐(长忆别时) 江神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一丛花(今年春浅腊侵年) 望江南(春未老)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江神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江神子(相逢不觉又初寒)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 临江仙(自古相从休务日) 蝶恋花(簌簌无风花自堕) 浣溪沙 其一(照日深红暖见鱼) 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 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 其四(簌簌衣巾落枣花) 其五(软草平莎过雨新) 永遇乐(明月如霜) 江神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木兰花令(经旬未识东君信) 临江仙(细马远驮双侍女)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菩萨蛮(柳庭风静人眠昼) 南乡子(晚景落琼杯)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南乡子(霜降水痕收)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南歌子(日薄花房绽)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满江红(江汉西来) 洞仙歌(冰肌玉骨) 念奴娇(大江东去) 念奴娇(凭高眺远)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满庭芳(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满庭芳(归去来兮,吾归何处)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 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行香子(北望平川) 满庭芳(三十三年,漂流江海) 满庭芳(归去来兮,清溪无底) 定风波(谁羡人间琢玉郎) 如梦令 其一(为向东坡传语) 其二(手种堂前桃李)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 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 减字木兰花(春庭月午) 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行香子(清夜无尘)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浣溪沙(道字娇讹苦未成)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南乡子 其一(寒玉细凝肤) 其二(怅望送春怀) 其三(何处倚阑干) 序言 一 王国维有云:“三代以下 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 、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 ,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 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 学者,殆未之有也。”这是 一个诗学命题,但我以为更 应该拓宽到文化史意义上的 理解:观堂先生准确地找到 了中国文人追慕、崇仰的四 个人格样板。我常常引用这 个说法,只有一点小变化— —按任我行纵论天下英雄的 惯例再加上半个2:无数人 神往但学不到神髓的李白。 这就有意思了。唐朝以 前一千多年,是文人相对稀 少的时段,但是出现了三个 半人格样板;唐朝以后一千 多年,文人多如过江之鲫, 无可计数,但千筛万选,最 终只有苏轼一人杀入总决赛 。他的气场到底有何特殊, 能够这样磁吸着我们?或者 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 这样热爱苏轼? 是因为他的文、诗、词 、书皆高踞有宋一代巅峰, 是全能的文艺天才,著述汪 洋,难以窥测,被后人称为 “苏海”?还是因为他性情辽 阔涵纳如大海,“吾上可以 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 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 不好人”?是因为他身负绝 代才华而累遭流放,最终落 得个“问汝平生功业,黄州 惠州儋州”的悲怆结局?还 是因为他谐趣横生,妙语妙 事俯拾皆是,与佛印、与苏 小妹、与春梦婆……任意提 起一个都令人拍案解颐?或 者是因为林语堂笔下的他过 于“变形金刚”——“苏东坡是 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 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 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 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 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 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 ,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 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 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 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 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 者……”? 应该都是吧?连同我们 在上文没有提到的那些元素 ,它们纵横交错,互吸互斥 ,构成了这座名字叫作“苏 轼”的引力场,构成了“中国 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 ,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 隔、素昧平生”。 二 在这座引力场中,苏轼 划出了变幻光怪、精华夺目 的人生轨迹。对于这一种轨 迹,读者诸君想必已经熟极 而流,不待赘说。但就像这 篇本就显得多余的前言一样 ,我还是愿意唠叨几句自己 心目中的苏轼。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 )十二月十九日,苏洵喜得 贵子,不久,为他命名“轼” ,字子瞻。在《名二子说》 中,苏洵解释了来由:“轮 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 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 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在 这里,苏洵只表达了“外饰” 的意思,或许是因为出自《 左传》的“轼而望之”——也 即“凭轼而瞻”——的典故为 人熟知的缘故,没必要过多 解释。像普天下的父亲一样 ,苏洵在长子身上寄托了登 高望远、胸次浩然的理想, 而苏轼也的确没有辜负父亲 的殷切期望。嘉祐元年 (1056),虚龄二十一的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礼部 试即爆冷高中。主考官欧阳 修激赏其《刑赏忠厚之至论 》,但见此文高峻奇伟,以 为非自己熟悉的弟子曾巩不 能办,为避嫌而置之第二。 …… 对于这样一座词史昆仑 ,多做几个选本显然是应该 的。 可是,我来承担这个任 务还是另有别情。 多年来,除了教学工作 之必需,我已经很少接触宋 词,而主要在清代及现当代 诗词里打转。所以,当中华 书局编辑诚恳约稿的时候, 我的本能反应便是感谢和推 辞。最终答应下来的次要原 因是我的确有着“东坡情结” ,而主要原因则是好友姜红 雨先生的大力臂助。 红雨不仅是我的“发小儿 ”,某种程度上也是我走进 古代文学研究的启蒙者。二 十多年前我们的所谓“唱和” ,当然现在回头看会脸红, 可是那颗稚嫩的种子也相当 可爱、值得珍惜。有一个机 会为我们三十年的友情与共 同爱好留下一份阶段性的见 证不是很好么?更何况,红 雨是东坡的超级“粉丝”,对 东坡的理解远胜于我,而他 的文字又是那样精悍灵动, 笔端常含感情与幽默! 征得红雨的同意后,这 部薄薄的小书就上马了。两 个多月来,红雨在繁忙的工 作中抽出时间选、注、评, 每成一篇,即第一时间投递 给我,由我进行“来料加工” 。他常常担心,自己不在学 院中,学术规范或有疏漏, “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我 则坚信,东坡词选早就数以 百计,这一本如果不能有点 独特之处,那么优孟衣冠, 何用有我?所以,红雨的“ 非学院派”气质恰恰是这本 书所需要的,他的不受羁束 的才气一定能带来些别出心 裁的、清风拂面的东西。这 就足够了。在“来料加工”的 过程中,我当然关注学术规 范,同时也小心翼翼,不让 学术规范过多遮挡了红雨俯 拾皆是的闪光点。只是两者 间的矛盾未必能完全调和, 那么,如果改定稿还有一些 缺陷的话,则我这间“加工 厂”当独任其咎。 本书选入苏轼词八十二 首,并予以注释、评析,兼 顾名篇的同时,也力求解读 一些有意味而其他词选所不 取者。所选词大抵按薛瑞生 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