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徐霞客/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朱千华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他一生志在四方,“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经几十年考察,撰成六十余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本书选取徐霞客一生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细节,涉及少年立志、母亲鼓励、友人交往、游历考察等,特别对其晚年“万里遐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作了细致刻画,从不同侧面呈现出徐霞客求真求实、不断探索的人生旅程。
目录
导读
少蓄五岳之志
母亲的影响
寻找雁湖
我本痴人
交游黄道周
开始万里征程
偏向云嵝行
冰雪云阳山
探访麻叶洞
湘江遇劫
求证三分石
畅游真仙岩
负骨鸡足山
最后的旅程
徐霞客生平简表
序言
徐霞客,原名弘祖,字
振之,号霞客,是我国17世
纪伟大的探险家、地理学家
。虽生于名门望族,却不屑
举业,志在五岳。他的足迹
东起江浙,南抵闽粤,北至
燕冀,西达云贵,遍及今天
十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徐霞客一生布衣,每次
出行,都属于自费考察,同
伴只有仆人、友人。他竹杖
芒鞋,或踯躅于深山老林之
中,或攀登于陡崖峭壁之上
,或匍匐于野寺古洞之内。
这种不畏艰险、孤军深入的
考察,常使自己陷入险地,
但他一直坚持身临其境,以
获得第一手材料。
考察祖国的大西南,是
徐霞客一生中史诗般的壮举
。他跋涉蛮荒,一路上危机
四伏,险象环生:三次遇盗
,数次绝粮,滚落山坡,跌
入深渊……面对重重艰难险
阻,徐霞客毫无畏惧,他说
:“任何情况都不能改变我
的意志,我扛着一把铁锹而
来,中华大地何处不能埋葬
我的身躯?”
徐霞客是世界上对岩溶
地貌(又称石灰岩地貌、喀
斯特地貌)进行大规模考察
,并作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
的第一人。他横穿云南,对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诸水
实地调查勘测,写成《溯江
纪源》(又称《江源考》)
和《盘江考》,详细论证长
江和盘江的水源,肯定金沙
江为长江上源,为后人留下
了扎实的地理资料。他不因
循守旧,也不迷信典籍,而
是大胆怀疑,小心求证,在
科学考察的历史上树立了一
座丰碑。
徐霞客穷江河之渊源,
寻山脉之经络,为后世留下
了六十余万字的地理考察巨
著——《徐霞客游记》。这
部巨著,极具科学价值,文
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千古
奇书。
导语
徐霞客穷江河之渊源,寻山脉之经络,为后世留下了六十余万字的地理考察巨著——《徐霞客游记》。这部巨著,极具科学价值,文学价值也很高,被誉为千古奇书。
本书以详实可靠的史料为依据,以细腻动人的故事为载体,真实地呈现徐霞客的事迹、品格和精神风貌,彰显他们的贡献和功绩,以激发人们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对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
精彩页
少蓄五岳之志
晚明万历年间,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旸(yáng)岐村的徐家大院,刚刚完成了一次分家,徐有勉分得了作为家中学堂的湖庄书屋。没多久,徐有勉喜得一子,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大儿子弘祚已经二十一岁了,对这个晚来的儿子,徐有勉与妻子王孺人都格外珍视,他们给儿子取名弘祖,小名祖儿。
祖儿长大成人后,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有一次去拜访隐居佘山的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陈继儒,两人一见如故。他们同游佘山,只见四野寥阔,满天霞光,陈继儒说:“我送给个别号吧,叫霞客,希望你无论走到哪儿,都有霞光照耀。”后来人们都叫他徐霞客。
徐霞客七岁的时候,徐有勉花了大价钱,为他聘请了一位以教学严谨而远近闻名的塾师吴先生。
吴先生对祖儿管教十分严苛,若背不出课文,就拿戒尺抽打手心。
祖儿被先生打手心是家常便饭。他对记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他喜爱窗外那棵老樟树,上面各种鸟儿叽叽喳喳,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很热闹。
看到儿子的小手心被塾师用戒尺打得通红,母亲王孺人不依。
王孺人疼爱祖儿,有个重要原因,祖儿是老来子。王孺人四十二岁时,才怀孕生他。如今,老大已成家,老二才上私塾。所以,祖儿成长的每一步,王孺人都特别关注。
其实,王孺人看到祖儿的小手心被打得通红,已有好几次了。打祖儿的小手,就是在打她的心。王孺人本想对塾师说点什么,却一直忍着。今日祖儿的小手心比往日还要红肿,她再也忍不下去了。
王孺人对塾师说:“吴先生,祖儿那么小,怎么可以打他手心?”
对于王孺人的质疑,塾师有些诧异。打手心是塾师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得到众多父母认可。
塾师回答:“自古道,棍棒出孝子,娇养忤逆儿。孩子不打不成器。”
王孺人说:“娇生惯养、纵容溺爱固然不可。但学童年幼,顽劣乃是天性,《论语》中也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学童学不好,老师也要反省,课徒方法是否得当。”
东家话说到这份上,这位以严苛著称的塾师,无法再教下去,只得请辞。
徐霞客的第二个塾师,大家都称他季先生。
这位季先生带来个幼童,五六岁的样子。刚来旸岐村时,季先生抱歉地对徐有勉说:“老爷,这是我娃,小名良儿。您放心,他很乖,就让他坐在旁边听听。”
徐有勉看那孩子,木讷,笨笨的样子,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说:“季先生客气了,这是小事,无妨,让他和弘祖坐在一起听课。”
季先生果然不俗。为让徐霞客安心听课,他采取非常手段,将“四书”“五经”与《山海经》《水经注》等闲书放在一起,错开教学。全新课徒法果然奏效,徐霞客不但认真听讲,而且听得入迷,津津有味。
一次,师生二人讲读《山海经》。徐霞客问:“书上那些,都是外地仙山。我们这里也有仙山么?”
季先生说:“有啊,怎么会没有呢?我带你去看。”
正是春日。季先生带着徐霞客和良儿,从学堂走到户外,徐霞客觉得一切都很新鲜。离家不远,有座胜水桥,立在桥上,可览旸岐村全貌。此桥原是木桥,后徐有勉改成高高的石拱桥。
师生登上胜水桥,桥下好大一条河。不远处大小山峰,连绵数十里。季先生指着最近的一座山说:“此谓花山,白雾缭绕,这就是我们旸岐村的仙山。”
徐霞客十分好奇,问:“花山上有神仙么?”
季先生神秘地说:“轻点声。那么好看的山,怎么会没有神仙呢?”
那天,师生从胜水桥回到书屋,兴致很高,热烈地谈论着仙山的故事。季先生告诉霞客:“那花山上住着仙人,能从这山飞到那山,还能呼风唤雨。每天晚上我们睡觉的时候,仙人就在整个村子里游荡,捉拿恶人。”
晚上,徐霞客瞪大眼睛,他在想,仙人是否进到村里了?等着等着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季先生急匆匆来找徐有勉夫妇,说徐霞客一直没到学堂来上课。
一时间,徐府上下炸了锅,找遍各处角落,也未见徐霞客人影。最后,可能意识到事态严重,躲在树下默不出声的良儿感到害怕,他告诉父亲,徐霞客到花山找仙人去了。
尽管还未走到花山就被徐府赶来的仆人们捉了回去,可徐霞客已经明白:学堂外面,原来还有那么多新奇有趣的事。就像行走的大路,从胜水桥一直走,路就一直向前延伸,每走一段,都会遇见新鲜光景。 良儿寡言少语,读书认真。此后,他多了个任务,霞客到哪里,他就跟在后面,远远看着,如果他再次外出找仙人,要立即报告。
几十年后,那个叫良儿的幼童,与徐霞客情如兄弟,并承父衣钵,成了徐家的塾师,为徐霞客的几个儿女讲课。更重要的是,徐霞客临终前,将倾注一生心血的六十万字日记手稿,托付他整理。他叫季梦良。
P1-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