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诗十讲(点得着灵魂的烛光)
分类
作者 孙玉石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新诗十讲》源自北大孙玉石教授的十堂精湛的中国新诗课,作者用诗的语言,全方位介绍了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人的经典新诗,通过细致的解读,深入挖掘了中国新诗创造者所传达的隐喻、意向、美学与思想,展现了中国新诗整体发展的历程和多元化。
作者简介
孙玉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1935年11月生,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退休。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著有《〈野草〉研究》、《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等。
目录
代序
谈谈新诗作品的阅读与接受
点得着灵魂的烛光
读闻一多的诗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读徐志摩的诗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怪丽而深沉的歌
读李金发的诗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将有情的眼埋藏在记忆中
读戴望舒的诗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读卞之琳的诗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梦中升起的小花
读何其芳的诗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轻松中浸着悲凉与沉重
读废名的诗
理发匠的胰子沫
同宇宙不相干
又好似鱼相忘于江湖
我来到时,只剩下一片月光
读冯至的诗
月光颤动着在那儿叙说
过去风雨里一切的景象
你们的死觉是这般的静默
静默得像我远方的故乡
描一个轻鸽的梦
读辛笛的诗
今夜第一次
我试着由廊下探首窗间
绿窗有无声息
独自为主人
描一个轻鸽的梦吗
一曲爱情与人生的美丽交响
读穆旦的诗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
唉,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
序言
谈谈新诗作品的阅读与
接受
中国新诗,摆脱旧体诗
而独立萌生发展,自20世纪
的1917年以来,到21世纪
的头一个十年,已经走过了
九十多年的历程。从胡适、
刘半农、郭沫若等或写实或
浪漫或明白易懂的白话诗,
经过李金发、戴望舒、卞之
琳、何其芳、林庚、废名、
穆旦等人的象征派、现代派
、意象派诗,到20世纪80
年代后产生的朦胧诗、后朦
胧诗,以及现今各种各样表
现方法复杂多变的现代诗,
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艺术趋
势,是作者的传达方式越来
越追求复杂和多元,对于诗
歌的阅读与接受,也越来越
多了一些隔膜和障碍。也就
是说,就这一类表现方法复
杂的新诗而言,诗的创造者
与接受者之间,出现了比较
大的理解上的鸿沟。
为此,作为研究者和批
评者,就有必要从理论上进
行一种努力和建设,即在宏
观地和历史地研究新诗现状
和发展的同时,如何注意复
杂文本的微观研究,也就是
多进行一些美丽而复杂文本
的细读、解析的工作,从基
础上激发起读者走近和阅读
新诗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
新诗阅读与接受的素养和能
力,使得更多读者能够从新
诗阅读中,获得一种美感的
熏陶和精神的愉悦。多年以
来,我自己本身也带领学生
,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著述
、作品读解,进行所谓重建
现代“解诗学”的工作,就是
这种努力的一种实践。
作为一个读者、接受者
,也有必要进行自己接受心
态的调整与文化素质的提升
。中学语文教师,既是普通
读者,也是施教育人的教育
者。我以为,要解决这样一
个普遍存在的新诗“阅读和
接受”的问题,作为一位中
学的语文教师,主要应该注
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于新诗创造出
的朦胧性与神秘美,要有一
种积极的接受心态。
新诗自从诞生的时候起
,就存在不同形态的艺术探
求和美学差异。伴随这种现
象而来的,对于诗的朦胧性
和神秘美的讨论,也一直存
在反对还是赞成的分歧。如
胡适的《蝴蝶》《老鸦》,
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
号》《天上的街市》,周作
人的《小河》,大多都明白
清楚,很好懂,创造者的追
求与读者的接受之间,几乎
没有多少距离。而另外一类
,当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含
蓄的作品,如沈尹默的《月
夜》:“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棵
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
靠着。”短短四行,只给你
一幅自然景物和氛围的图景
,诗里传达的意思,却比较
隐秘,不易为人弄清楚。朱
自清1935年编的《中国新
文学大系》里,就没有选这
首诗,他认为,这首诗作者
表现得“不充分”。其实它所
采用的,是一种传统诗里有
的,也是新的艺术表现方法
:在略带象征性的自然景物
与氛围的描写渲染中,暗示
或烘托出自己所赞扬的一种
“五四”时期的“人格独立”的
思想。它具备一种朦胧性和
神秘美的特征。
胡适当时提倡白话诗,
不赞成“抽象的写法”,提出
要用“具体的写法”,创造出
一种“逼人的影像”。这主张
本来是对的,但他在这里接
受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意
象派诗的现代影响,却丢掉
了意象派主张的意象呈现而
避免直白的追求诗歌现代性
的灵魂。他提出,新诗写得
越明白清楚,越有力。在他
看来,明白,清楚,加上有
力,就是美。因此,他肯定
古代元稹、白居易的诗歌写
实传统,而否定李商隐、温
庭筠代表的晚唐诗含蓄蕴藉
的传统。他认为唐末“有李
商隐一派的妖孽诗出现”,
李商隐的《锦瑟》,“这首
诗一千年来也不知经过多少
人的猜想了,但是至今还没
有猜出他究竟说的是什么鬼
话”。甚至对于杜甫《秋兴
八首》这一寄托很深的抒情
杰作,胡适也否定说,虽然
它能“传诵后世,其实也都
是一些难懂的诗迹。这种诗
全无文学的价值,只是一些
失败的诗顽艺儿而已”。(
《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国语文学史》)对于这种狭
隘偏颇的美学观念,梁启超
1922年在清华学校关于古
典诗歌研究的长篇讲演稿(
后来发表于《改造》杂志,
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
现的情感”)里,第一次尝
试用西方文学研究的方法,
用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
征主义这三种观念,去梳理
中国古典诗歌,肯定了自《
楚辞》开始,至李商隐诗这
一脉系的象征诗的艺术价值
和神秘美的意义。在这篇文
章里,梁启超表达了不同于
胡适的意见。
……
它传达的,或生命哲学
,或美学自信,如今已隐约
均可体会。读起来虽然陌生
,却给人更多美的余香与回
味。“不拒绝陌生”,是一个
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品
格。对于那些深层表现的作
品,多阅读、多思考、多超
越,升华自己的想象,提高
自己的素质,积以时日,就
会让自己的心灵插上翅膀飞
翔,养成进入各种复杂文学
作品的能力了。
读一些蕴蓄性很强的美
丽的诗,往往就像猜一个美
丽的谜语。它是一种趣味,
一种隐藏美的神秘,一种对
欣赏能力的自我挑战,也是
一种征服、破解之后爱与美
享受的获得。为此,我最后
想给大家留一道谜语式的思
考题:前些时候夜里,我在
晚上睡觉前,翻阅尹宏先生
编的《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3: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