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第2集)(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中国图书馆人物口述史》首批图书共5册(1—5集),共收录29位图书馆学家和图书馆专家的口述史。
第2集:彭斐章、庄守经、李孝友、张树华、武复兴、谢灼华。
他们是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和见证者,他们的口述历史是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术和事业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目录

前言
彭斐章口述史
青少年时期
文华图专学习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时期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时期
学术研究
研究生培养
家庭与社交
结语
庄守经口述史
从崇德中学到燕京大学、北京大学
“文革”中的遭遇和之后的反思
进入图书馆界
高校图书馆宏观管理和整体化建设
1981年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会议
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建立
高校图工委秘书处的组建
各地图工委的建立
第二次图工委全委会会议
1984年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
图工委推进图书馆队伍建设
全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工作座谈会
高校图书资料人员专业职称评定工作
组织高校图书馆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
从北大图书馆学系主任到图书馆馆长
1987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
李孝友口述史
人生简述
从初中到贵阳师院
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学执教
进入云南省图书馆工作
工作之余的生活
浅谈云南历史变迁和地方文献
一生的成就和感悟
对未来古籍工作的期许
张树华口述史
北京女二中的岁月
考入北京大学,见证图书馆学专业发展
刘国钧、王重民两位教授
留校任教:“跑圈”和“蹲点”
《图书馆学基础》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由“博”返“约”,以“约”驭“博”
图书馆办馆观念的变迁和发展
我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
《北京各类型图书馆志》一书的调研和出版
图书馆学发展史研究和中外学术名著述评
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发展
我和中国图书馆学会
武复兴口述史
我的人生简况
我的父亲武伯纶
家在后宰门
从西北大学调入陕西省图书馆
亮宝楼的故事
恢复图书馆业务
实行招聘制,重视人才
创新业务,扩大社会影响
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酝酿新馆建设
良师益友:傅庚生、徐山林
读书之乐
个人研究:唐代文学、西安历史
谢灼华口述史
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大学教育
教学生涯
学术研究
家庭生活、退休生活、社会交往
序言
口述历史不是一件轻
松的事情,记忆是有重量
的。人们的经历,装在心
里,就成了记忆。这些记
忆一旦说出口,被我们听
到,就成了历史。历史有
多重,记忆就有多重。
2015年起,国家图书
馆和全国图书馆界的同人
们一起担负起了这份重量
。在那一年于广州举办的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
记忆项目资源共建共享研
讨会上,全国30家图书馆
以及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共同发出了《全国图书馆
界共同开展记忆资源抢救
与建设倡议书》,并启动
了第一个中国记忆资源共
建共享项目——中国图书
馆界重要人物口述史。从
那一年开始,我们走出图
书馆的大门,走进一位位
前辈的家门,寻访他们的
故事,叩启他们的心门。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8家
单位参与了这一项目,共
开展了48位图书馆人物的
访问工作。受访人物中,
有图书馆业界的老馆长,
有图书馆学界的老教授,
也有图书馆各相关领域的
老专家。此次出版的第一
批中国图书馆人物共29人
的口述史,是受访人中年
龄较大、访问开展较早的
一批成果。
图书馆人,默默奉献
、甘为人梯,总是关心别
人多、为人服务多,没有
太多的机会讲自己。在访
问中,前辈们终于有机会
将自己作为主角,讲述自
己的故事,也让我们能够
领略他们的人生,走进他
们的内心世界。
人类很多美好的情感
、优良的品德发源于童年
,来自父母,来自故乡。
接受访问的前辈们都生于
动荡的岁月,大多家境贫
寒,年幼时便吃过很多苦
。即便在那样困难的岁月
里,他们依然有幸在父辈
、师长的影响下受到了中
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是什
么塑造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是老师教刘德原唱的第
一首歌——《苏武牧羊》
;是关懿娴垂垂暮年还能
背诵的《李陵答苏武书》
;是谢灼华在大人们围坐
讲古时听到的忠烈故事;
是在夜归的船上,倪波耳
畔响起的《松花江上》;
更是幼年阳海清要刻在石
头上的“精忠报国”;是年
少的沈迪风将名字中的“
风”改为“飞”背后的岳飞
情结……在他们最早的记
忆里,闪烁的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光亮,是中国人未
曾断绝的家国情怀、英雄
情结。
他们的童年都曾经历
过战争的苦难。一些人父
母早逝,还有些人流离失
所。在访问中,我们能感
受到他们对侵略者、对战
争的恨,对战乱中民众遭
遇的深切同情。那是在刘
德原家门前落下的炮弹,
是在沈继武头顶上盘旋的
敌机;是詹德优村口的断
桥,是韩锡铎被毒打的爷
爷,是赵燕群被炸毁的家
园;又是黄明信等联大师
生西南三千里的远征,是
1949年11月的一个夜里
熊道光写下的“迎接解放
宣言”……战争的苦难磨砺
了他们坚强的性格,也铸
就了他们建设祖国、振兴
中华的信念。
在这些口述史中,我
们能清晰地看到前辈们的
奋斗之路。每一个人的成
才与成功都离不开不懈的
努力和拼搏。我们看到贫
穷的土家族孩子张安珍,
筚路蓝缕,千辛万苦,终
于考取了武汉大学;也看
到年轻的彭斐章,坐了八
天九夜的火车,远赴苏联
求学深造。当被问起为什
么选择图书馆作为自己的
专业(职业)时,他们的
答案各有不同:或是个人
明确的理想,或是受到中
学老师的指点,或是完全
出于偶然。但冥冥中,这
又是一种必然。因为他们
很小就爱上了阅读,早就
成了书籍的朋友。还因为
马克思、列宁、克鲁普斯
卡娅、梁启超、李大钊、
毛泽东等都曾在图书馆里
工作或学习,这使得图书
馆在他们心中成为一个神
圣的地方。前辈们都十分
怀念自己的大学时光,在
讲述中,回忆他们的青春
,他们的同学,他们刻苦
的学习,丰富多彩的生活
、兴趣爱好与社会活动。
当然谈论最多的,还是他
们的老师。王重民、刘国
钧、赵万里、沈祖荣、皮
高品、徐家麟、桂质柏…
…这些在中国图书馆历史
中闪光的名字,在他们的
记忆里是那样鲜活、生动
。在前辈们身上,我们能
看到这些图书馆界巨人的
影子,也能感受到文脉的
赓续、薪火的传承。
在他们奋斗的路上,
也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在
访问中,前辈们也都说出
了他们内心的楷模:潘寅
生继承导师刘国钧的志向
,一生扎根西北边疆;沈
燮元将顾廷龙视为恩师,
在他的指引下走进图书馆
和古籍研究的大门;谭祥
金最钦佩刘季平馆长,在
他的带领下投身北京图书
馆新馆建设;还有卢子博
心中的钱亚新,赵燕群心
中的徐家麟……当我们在
仰望他们的时候,也能看
到他们曾仰望的闪闪星斗
。在前辈们的口述中,反
复出现了一个名字——周
恩来总理。潘寅生和韩锡
铎聆听了周总理为首都大
学毕业生所做的报告后,
受到感召奔赴工作岗位;
刘德原回忆起按周总理有
关古建修缮与利用的指示
,修缮后的国子监交由首
都图书馆利用;乌林西拉
谈到在周总理关怀下,全
国高校图书馆支持内蒙古
大学图书馆的建设;谭祥
金讲述了“文革”期间按照
周总理的指示,图书馆界
派团赴美考察,周总理还
直接关心北京图书馆新馆
建设……让前辈们记忆最
深的,是1975年周总理
在重病中做出的指示:要
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
录编出来。正是为了实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9: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