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六讲》是吕先生在常州中学授课时的讲稿,原计划分十二讲,现仅存六讲。但六讲之中,包括婚姻族制、户籍阶级、财产制度、农工商业、衣食居处、交通通信等,涵盖甚广;在每一讲中,又能贯穿古今;加之写作对象本为中学生,故而言简意赅,意涵深远。
《中国政治思想史十讲》是吕先生在上海光华大学的讲稿,以其独到的眼光对历代的政治思行了精审的辨析,使人从纷繁的诸子思想以及历代政治主张中理出头绪来,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了真正的认识。吕先生依据当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实,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分时行论述,自上古而代,时间跨度广而论证极见精妙。
有一种说法,说理想的历史著述家,要写过一部历史的专著,写过一部历史教科书,再写过一部历史通俗读物。又有一种类似的说法,把教科书换成了方志书,或足把通俗读物换成了历史地图册,说唯有著述了多种主题、多种形式的史学作品,历史著述才算达到了完满的境界。这些说法,当然不是在为史学评论提供一种评判的标尺,其本意是强调历史著述家除了要撰写专业领域里的学术著作,还要尽其所能为社会大众提供多种多样的历史作品,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读者需要。
由此而论.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倒是达到了理想的历史著述境界。他不仅写有大部头的史学著作,如《先秦史》《秦汉史》等成系统的四部断代史,还写过大鬣的文史教科书和历史通俗读物。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在民国时代众多的史学大家中也是很罕见的。而且,他撰写的教科书和历史通俗读物,都是精心之作,或被后人称之为通俗读物之典范。
书,也许认为这只是教材而非著作。“其实此书从远古讲
......
吕思勉,字诚之代历史学家,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教育工作,代表作有二部通史(《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四部断代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一部读史札记(《吕思勉读史札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