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包浆(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风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东依蜀山,西临蠡河,故事从江南古蜀镇古南街的一家聊壶茶坊讲起。
“黄龙山上的泥巴”寸土寸金,流传下来的大师之壶更是价格不菲千金难求。一把壶,承载着制壶者的匠心巧思,藏壶者的慧眼如炬,鉴壶者的守正持公,也不乏投机者的觊觎之心。
小说以紫砂世家葛家三代的传奇为主线,串联起自清末至今一个世纪的江湖往事。僧帽壶、提梁壶、龅瓜壶、孟臣壶、双蝶壶……壶的方寸天地中,中国紫砂百年工艺史和文化发展史徐徐展开。传紫砂之艺,承家族之兴,壶的包浆,也是人的包浆。
作者简介
徐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缘去来》、《沉浮之路》、《公民喉舌》,散文集《天下知己》等;近年致力于紫砂文学创作,有系列小说《壶王》《壶道》《壶殇》,传记作品《花非花》《尧臣壶传》,长篇散文《一壶乾坤》问世;作品屡获全国电视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紫金山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重要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十月》《钟山》《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青年文学》《雨花》《芳草》等,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长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散文选刊》《读者》《中外文摘》选载、转载。
现居陶都宜兴。
目录
第一章 东边日出 西边有雨
第二章 女婿不耕丈人田
第三章 耳光响亮
第四章 壶飘江湖
第五章 黄梅有霉
第六章 漏船搁浅
第七章 苏醒
第八章 密码
第九章 壶外沧桑
第十章 云遮月
第十一章 弥留
第十二章 假作真时
第十三章 往昔恒在却又不然
第十四章 心有猿意非马
第十五章 深巷明朝卖杏花
第十六章 脑洞大开
第十七章 一道坎
第十八章 春寒
第十九章 洁癖
第二十章 山中论道
第二十一章 出山也难
第二十二章 尾声
导语
从“壶王三部曲”到非虚构作品《布衣壶宗》《花非花》《做壶》,徐风被读者称为“最会写紫砂的中国作家”。暌违十年推出长篇小说新作,“我想在现实和历史的轨道上信马由缰,通过紫砂壶来写中国人的器物观”。
古蜀镇古南街的一间“聊壶茶坊”里,人间万象轮番上演。江湖之大,不过壶中乾坤。
小说以江南古蜀镇紫砂收藏世家葛家三代的传奇为主线,串联起自清末至今近一个世纪的江湖往事。僧帽壶、提梁壶、龅瓜壶、孟臣壶、双蝶壶……每一把壶背后都是一个震撼心灵的故事。
传紫砂之艺,承家族之兴。在江南民间铺开中国紫砂百年工艺史和文化发展史。
书评(媒体评论)
器以载道,舍“器”以
存“道”。本书写壶,更是
写道,写传承至今生生不
息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格
精神之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钟山》杂志
器与道,体与用,手
感与心法,湮灭与存续。
徐风以笔为刀,剥离、重
构了艺与匠的复杂关系,
贯通了江南文脉与汉家气
韵,让传统紫砂壶在现代
汉语谱系中得到了再造和
重生。
——李敬泽
徐风通过紫砂去寻找
它生成的因由,并拓展开
去,江南的自然风物,文
化传承自然而然地进入他
的视野,一张以紫砂为核
心的江南文化地图终将被
绘制出来。
——汪政
《包浆》凝结了作家
多年来对器物之道、人生
智慧的思考与探索。徐风
借小说人物之眼开启对紫
砂壶的品鉴,又以自己的
慧心展开世俗哲理人生的
阐释。可以说,通过这部
小说,徐风以“包浆”为具
象,将历史与现实的种种
反思,独立的文化人格诉
求,都表现地淋漓尽致。
通过《包浆》,我们也更
加有理由相信,徐风会怀
揣着对紫砂这项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心,继续保持对
世俗人生的敏锐洞察,带
领“紫砂文学”走向更广阔
的文学天地。
——房伟
精彩页
东边日出 西边下雨
这一年,我决意换一种活法。与过去的生活告别,就像要扔掉一件穿了太久的衣服。
说到底我就是想换一个地方待着,做一个局外人,过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
时年四十八岁,不老不少,职场上的蝇头功利,或还可争半杯羹。但我原本就是一懒散之人,这怨不得别人。在人海茫茫的省城,一个无关紧要的事业单位,天天对着一台慢条斯理爱瞌睡的老式电脑,炮制一些写过就忘了的文字,有一搭没一搭的,都是“无所谓”在垫底。多半的原因,中年之后我身体老是出些小毛病。所谓心情不好,其实是某些零部件在磨洋工。药吃得多,于身却又无补,无名隐痛说来即来且挥之不去。这一年底,我被告知,必须接受一次大的手术,并且在心脏上装一个支架。此物加持,心态陡变。常人说的不思进取,乃至颓废堕落之类,皆可安在我那不争气的躯干之上。
于是,我在给单位的“留职停薪”报告上夸大了病情,让人有一种我可能随时赴难的感觉。
如此折腾,单位里反响定然不小。同事们起先是怀疑我吃错了药。他们知道家父早年为官,在省城有些虚名,但是,与显达终无缘分。吾等凡夫俗子,劳碌皆为稻粱谋。一份还算说得过去的薪水,到了每个月月底,总是要用大眼瞪着的。
还有一种揣测,说在我岳父家老宅的某堵夹墙里,找到了一口袋金元宝,它们己然在冥冥之中潜伏了一个世纪以上。这年头,穿越剧看多了,想象力都不贫乏,同事们相信,在某个黄道吉日,金元宝突然集体破墙而出,准确地飞入了鄙人囊中。
反正,说到鄙人,不是岳父就是家父,明摆着数落我自己没什么能耐。也有知道底细的人,私下里不无恻隐之心:我那老革命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爱给红色老区捐款,而且还老是匿名。说是匿名,其实是跟受赠群体、个人以及媒体玩躲猫猫,然后还是被媒体追踪到了。由于他捐钱数量很是不少,小报头条乃至大报屁股,都乐此不疲地刊登他的光荣事迹,不过他似乎并不享受这些虚名,提起来肝火就旺,说给自家人捐点小钱何必大惊小怪,还占用那么多宝贵的版面。
只要提到红色老区,就都是他的自家人。妻子私下问,那我们算是他的什么人呢?
没敢提,他一发火,血压容易高。
如今老人家住在老家扬州的一座部队干休所里,天天口述他的战争生涯故事,据说要出一本革命回忆录。他的妻子,也就是我童年印象模糊的母亲,早年是个资深的外科医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参加中国医疗队奔赴非洲建设坦赞铁路,最终回国的却是她的一钵骨灰。一场大面积的瘟疫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
父亲对母亲有深情。他没有续弦。
碰巧的是,我岳父的妻子也早殁。他也没有再找个女人。
说到岳父,不能不先说说我的妻子。她是江苏宜兴人,我大学低一级的校友。我发现宜兴人有一德行,即便到了天堂,也会说如何如何不如宜兴。凭良心讲,地方确实不错。我们结婚后不久,她就念叨着要调回老家——在古蜀镇蠡河边的古南街上,她父亲名下有一座“前店后屋”的古宅,这听起来有点奢侈。不过,我原来一直没有意识到那种老房子的好。靠河边的宅子,很潮湿,隔音差。冬天特别冷,像漏气的风箱。场面上我当然没资格评论它的好坏,因为我那老革命的父亲只给我在省城留下一套老式的公寓房。一直到生了女儿小小,我们一家三口还挤在那套不到一百平方米的老式筒子楼里。我妻子算是个有涵养的人,她从不嫌我没能耐,只是得空就唠叨她老家的好。
我大病初愈的头两个月里,就在古南街那座老宅子里静养。
那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古宅院。江浙一带春天多雨,夏季炎热,冬季阴寒,因而这里带天井的院子,三面或四面的房屋都是两层。从平面到结构都互相连成一体,中央围出一个小天井。正房有三开间,与天井连接。堂屋的后板壁称为太师壁,壁两边有门,可以通到后堂。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1: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