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本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弗洛伊德描述“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本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弗洛伊德进行分析的许多来源来自文学作品,本书更多的是一次文学分析的自觉尝试,超过心理学研究的成分。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起来。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恋母情结”,“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精神分析学始终坚持将性(爱)本能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动机,从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颇具争议。因此,弗洛伊德一生毁誉参半,很难评判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人认为他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有人将他视为“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变态色情狂”。 2000年,英国BBC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笛卡尔、牛顿、达尔文、康德、马克思、黑格尔、马克斯韦尔、阿奎那评选为千年来的十大伟人。 目录 第一章 关于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第二章 解析梦的方法 第三章 梦是愿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中的变形现象 第五章 梦的材料与来源 第一节 梦中的印象 第二节 梦的来源——童年体验 第三节 梦的肉体刺激的来源 第四节 典型梦 第六章 解梦的问题 第一节 梦的浓缩作用 第二节 梦的移植作用 第三节 梦的表现手段 第四节 表现力的考虑 第五节 梦的象征表现 第六节 梦中的算术和演说 第七节 梦中的感情 第八节 梦的润饰作用 第七章 梦的心理学 第一节 梦的遗忘 第二节 梦的回归现象 第三节 梦中惊醒——焦虑梦 第四节 梦的原发和继发过程——压抑 第五节 梦的潜意识和意识——现实 序言 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 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 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 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 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 理现象的第一种,如歇斯底 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 想等都是属于此现象,并且 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 所看重。由后遗症来看,梦 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 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 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 地增加不少。不管是谁,如 果他不能解释梦中影像的来 源,那么他也不可能会了解 恐惧症、强迫症或妄想症, 并且不能借此给患者带来任 何治疗上的影响。 不过形成本书主题的重 要性的原因也为本书造成了 一些缺陷。本书里有许多失 落的线索,以致我的论述常 常不得不中断,其数目不亚 于梦的形成和比较容易被了 解的病态心理问题两者间所 存在的许多相关点。关于这 些问题,我不便在本书中加 以讨论,不过如果时间和精 力允许,并且能够得到更多 的资料,那么我以后将陆续 地加以探讨。 造成发表本书困难的另 一个原因是那些用来说明“ 梦的解析”的材料的特殊性 。在阅读本书时,读者自然 会明白为什么那些刊载于文 献上,或者来源不明的梦都 不能够被我利用,而只有我 自己以及那些接受过我心理 治疗的患者的梦才能够有资 格被选用其中。我较少采用 患者的梦,是因为其梦形成 的程序由于现存的神经质特 征而有不必要的混杂。不过 在发表自己的梦时,我又不 可避免地要将许多私人的精 神生活暴露在众人面前—— 超过我所愿意做的,或者超 过任何学者(诗人除外)发 表其论述时所要牵涉的私人 事情。这是我的痛苦,但却 是必要的,与其完全地舍弃 在心理学上发现的证据,我 宁可选择这样做。当然,我 无法避免以省略或替代品来 取代我的一些草率行为。然 而这么一来,它的价值就降 低了不少。 我只希望读者能设身处 地地站在我的困难立场上想 一想,多多包涵。另外,如 果有谁发现我的梦涉及他时 ,请允许我在梦中有思想自 由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