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日本现代文学研究(昭和平成的文学)/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论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吴艳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系统地按照历史年代梳理日本昭和时代以来包括平成时代的文学脉络,全书内容分为“战前的昭和文学”“战争时期的昭和文学”“战后的昭和文学”“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至昭和末期的文学”以及“平成的文学”等五个章节。本书在撰写过程中,把握“全面性、深入性、准确性、时代性”的四大原则,力求全面介绍各个时期的流派、思潮、作家、作品以及文坛实态;深入探讨不同时期的文学思想、特征;结合历史背景,贴近时代脉搏,拓新研究领域,掌握最新文学动态,填补国内关于昭和、平成文学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吴艳,留日文学博士,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东京大学比较文学会会员、日本京都府名誉友好大使。致力于日本文学的研究与教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海内外项目。迄今已出版多部学术专著、译著,并在海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数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目录
第一章 战前的昭和文学——转型期的近代文学
一、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的过渡——无产阶级文学
二、大正文学向昭和文学的过渡——新感觉派文学
三、昭和初年的文坛——新兴艺术派、新心理主义和文坛新人
第二章 战争时期的昭和文学——成熟期的近代文学
一、转向文学的出现
二、文艺复兴
三、战争时期的文学
第三章 战后文学——蹒跚起步的现代文学
一、战后文学的起步
二、新日本文学会和《近代文学》派
三、民主主义文学运动的开展
四、战后派文学(第一次战后派作家)
五、战后派文学(第二次战后派作家)
六、第三新人的文学
第四章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至昭和末期的文学
一、昭和三十年代(1955—1964)的文学
二、昭和四十年代(1965—1974)的文学
三、昭和五十年代(1975—1984)至昭和末期(1985—1989)的文学
第五章 平成文学的特征
一、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平成文学
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以来的平成文学
三、跨越边界的平成文学
参考书目
序言
在浩如烟海的世界文
学长河中,日本文学以其
清丽婉约、醇厚隽永为世
人所瞩目。特别是在近现
代文学史上,诺贝尔文学
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大江
健三郎的出现,使日本文
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使亚洲文学逐
渐在世界范围内步入了读
者视野。从文学理念到创
作风格迥异的二者都让世
界认识了日本文学之美。
前者让世界看到了神秘的
东方之美,“东”与“西”之
差异;后者则让世界看到
了豁然的思想之美,“东”
与“西”之共通;前者是“
日本的”,后者是“人类的
”。瑞典文学院认为川端“
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
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
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
;对大江的评价是“以诗
的力度构筑了一个幻想的
世界,浓缩了现实生活与
寓言,刻画了当代人的困
扰与怅惘”。
一国之文学是反映该
国历史、文化、政治和经
济等诸要素的“百科”学。
从这个层面上讲,文学又
是解读一个国家、一个社
会的大辞典,文学史也是
一部反映社会全貌的“通
史”。因此,要想研究、
洞悉日本近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文学是不可或缺的
一把钥匙。
自德川幕藩体制解体
、明治政府诞生以来,日
本迈入了近代。在经济上
加速了资本主义化的同时
,日本也开始着手创建成
熟的近代社会。然而,明
治维新并非一场自下而上
的庶民革命,权力的移交
虽然带来了政治体制的改
变,但是封建色彩依旧浓
厚,“王政复古”的君主政
体确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在国内近代化条件尚不
完备的情况下,急于通过
武力与西方比肩、称雄亚
洲的野心使日本走上了军
国主义的不归路。在距今
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
本先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侵华战争、
太平洋战争,虽然战争的
掠夺加速了资本的积累,
推进了资本主义进程的发
展,但是穷兵黩武也使日
本整个社会干疮百孔。
1945年的“战败”成为日本
现代化进程中的转折点。
战败后的日本虽然陷入了
极度的贫困和混乱,然而
新宪法的颁布带来的是思
想的革新和公民权的拓展
。其后的日本在数十年里
,走过了战后的百业待兴
、经济增长等必经之路,
最终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

这样的时代背景左右
着近代以来日本文学的走
向。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社
会变故,都使日本文学创
作及其受众的主体——知
识阶层受到历练,从而使
文学也随着时代的大潮跌
宕沉浮。文学是历史的忠
实镜鉴,它折射出的是日
本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的
社会众生相。
近代的日本文学,经
历了明治时期长达四十四
年的孕育,体现着明治年
代特有的与旧时代决裂的
“文明开化”和“脱胎换骨”
。这一时期产生的浪漫主
义彻底告别了以往的古典
主义,而作为西欧舶来品
的自然主义文学思潮又被
赋予了本土特质,其衍生
出的“日本式自然主义”给
日本近代文学乃至现代文
学都留下了“难以治愈的
后遗症”。其后,积淀不
过十五年的大正文坛,被
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与社
会主义思潮各自割据一方
,革命的文学与文学的革
命分庭抗礼,大家辈出。
及至长达六十二年的昭和
文坛,在战前出现短暂的
文艺复兴与繁荣后,历经
战争时期的文坛沦陷与战
后的负重前行,文学整体
显现出实验性与探索性,
政治性与社会性以及前卫
性,凸显了那个跌宕沉浮
的时代特征。与以上三个
时代相比,跨世纪的平成
文学呈现出的则是截然不
同的风貌。
在日本学界,一般将
明治维新看作日本近代文
学的起点,尽管这一阶段
包含了从幕末到明治初年
的一段过渡时期(从近世
到近代)。而对于日本文
学的近、现代之划分历来
有两种观点,其一是把“
无产阶级文学”和“新感觉
派”作为分水岭,将其后
的文学称为现代文学。这
种划分方法是将明治、大
正时期看作文学的“近代”
,而将“昭和”视为“现代”
的开始;其二是以侵华战
争为界线,来做“战前战
后”的划分,战前为近代
文学而战后为现代文学。
本书力求将昭和以来的文
学脉络按照历史年代梳理
得当,兼顾学界两种观点
。在整体结构上,倾向于
前者,从昭和时期的文学
开始论述解析;而在文学
特征的把握上则偏向于后
者,单独辟出第一、二章
完整地讨论战前的昭和文
学,第三、四、五章阐述
战后的昭和文学以及平成
文学,通过介绍近、现代
文学表现出的不同风貌和
特质对二者加以区分。为
将跨越整个昭和时期的近
代和现代部分以及平成以
来的文学条理化,笔者将
本书分为“战前的昭和文
学”“战争时期的昭和文学
”“战后的昭和文学”“经济
高速增长时期至昭和末期
的文学”以及“平成的文学
”等五个章节,来对昭和
以来的日本文学进行阐述
归纳。如果从文学特征上
加以概括的话,可从昭和
以来的文学中总结出三大
特色:其一,至战败为止
的昭和文学于动荡不安之
中一路从昭和初年的复兴
、繁荣,走向战前的抗争
和战中的妥协;其二,战
后的昭和文学一直在试图
寻找和创造新的价值;其
三,平成文学不拘一格,
在精神食粮的地位不断被
撼动的危机中呈现出多样
化的倾向。笔者将这三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