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路车流理论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交通运输
作者 林柏梁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全方位地论述了铁路车流到列流的形成过程、铁路网上车流组织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方法。全书共分为三篇十八章:第一篇为铁路车流组织原理,主要分析了铁路车流组织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典型的车流组织优化模型,包括货流到车流、车流到列流的相关问题以及轨道导向实现列车路径的变更原理;第二篇为高等铁路车流理论,主要是在铁路车流组织原理及单体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层面的车流组织问题及部分铁路车流密切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层次融合研究,例如铁路网络设计问题与流量分配、列车编组计划与运行图的协同优化等;第三篇为铁路车流理论实践,系统梳理了铁路车流理论相关的工程实践问题,选取了部分与铁路车流组织密切相关的系统进行了功能、结构和数据方面的展示。
本书可以作为高校铁路运输、综合运输、规划设计、交通工程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亦可作为铁路运输管理、规划设计、综合运输与物流部门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林柏梁,北京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成就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获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管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北京交通大学铁公水流动站博士后出站。多年来一直从事铁路运输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成功地运用模拟退火方法首次实现了国家铁路网货物列车开行方案及编组站分工的联动优化。主持成果的部级鉴定意见为:“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2011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篇 铁路车流组织原理
1 铁路运输与车流组织概述
1.1 铁路运输的主要特征
1.2 铁路货流结构分析
1.3 货流到车流的转换
1.4 车流到列流的转换
1.5 铁路车流组织的两种基本模式
2 铁路车流分析指标体系
2.1 车流直达比重
2.2 车流径路与线路负荷水平的评价指标
2.3 空车平均调配距离
2.4 铁路车流组织优化综合指标
2.5 铁路车流组织优化效益分析
3 铁路车流径路优化理论与方法
3.1 铁路车流不拆散原理与树形化机理
3.2 铁路树形化车流径路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3.3 不可行流的处理
3.4 树形径路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
3.5 车流的绕道率约束与模型的复杂性分析
3.6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铁路车流径路优化模型求解策略
3.7 铁路车流径路与配流的案例分析
3.8 大规模铁路网的车流径路优化
4 装车地车流组织理论
4.1 始发车流的组织模式
4.2 始发车流组织点到点直达列车的充分条件
4.3 装车地直达列车计划与技术站编组计划的匹配
4.4 装车地车流组织优化的一般模型
4.5 牵引定数不统一对始发直达方案的影响
4.6 多装车地始发直达配合到达方法
4.7 装车地组织低频直达的运价折扣效益研究
5 铁路空车流形成机理
5.1 区域之间的空车调配方法
5.2 空车流归并方法
5.3 大规模铁路网分车种调配案例
5.4 线路能力约束下的空车流路径与调配参数
5.5 考虑车种代用情况下的空车调配
5.6 空车动态优化调配
6 技术车流组织理论
6.1 铁路技术车流组织与驼峰编组站的起源
6.2 技术车流集结理论
6.3 车辆在编组站的改编成本
6.4 技术直达列车的开行条件
6.5 技术站车流组织原理与复杂性分析
6.6 技术直达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6.7 技术站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案例研究
6.8 机车交路对技术直达方案的影响
7 编组站内部车流衔接理论
7.1 编组站内的车流构成
7.2 车流预测与列车出发计划
7.3 编组站T2T配流问题
7.4 分类线专门化条件下的编组站T2S配流问题
8 局域小车流集散方法
8.1 摘挂列车集散区段内车流原理
8.2 利用箭翎线编组摘挂列车
8.3 摘挂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8.4 区段列车与摘挂列车的综合优化
8.5 小运转列车集散枢纽区域车流原理
8.6 枢纽小运转列车组织优化模型
8.7 本站货物作业车流集散的最佳取送次数
8.8 放射形专用线取送车优化方法
第二篇 高等铁路车流理论
9 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的整体优化
9.1 车流径路与有调中转地点的综合优化
9.2 列车径路备选集和车流改编站备选集的生成方法
9.3 基于模拟退火的径路与改编的整体优化方法
9.4 径路与编组整体优化的大规模算例优化
10 装车地和技术站车流组织的协调优化
10.1 基于全改编链变量的非线性0-1模型
10.2 基于树形改编链的装车地和技术站车流协同组织模型
10.3 车流径路给定下的始发和技术直达同时优化模型
11 影响铁路车流组织整体优化的典型问题
11.1 区段车流不足对远程车流组织的影响
11.2 技术站之间空重车流组织的综合优化
11.3 技术车流的重载与非重载列车去向协同优化
11.4 车流组织方案的鲁棒性与点线能力的弹性预留
11.5 点线能力均衡利用要求下的车流组织优化
12 铁路车流理论的相关扩展
12.1 铁路流量分配与离散铁路网络设计
12.2 考虑碳排放的铁路网络设计
12.3 基于车流组织理论的编组站布局规划
12.4 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演化的快递服务网络优化
12.5 货运班列网络的优化设计
12.6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协同优化
12.7 分组列车开行方案设计
12.8 线路牵引定数不一致与列车变重方案
12.9 列车编组计划与运行图的协同优化理论
第三篇 铁路车流理论实践
13 铁路车流精密分析系统
13.1 铁路车流精密分析系统功能
13.2 铁路OD结构特征分析
13.3 车站发到量分布及品类结构分析
13.4 全铁路网配流分析功能
13.5 最短径路、指定径路、回避径路生成功能
13.6 通道流量构成分析
13.7 铁路网子区域之间的交流量分析
13.8 铁路网客货流小区划分及小区之间交流量生成
13.9 分品类和发到域的OD过滤技术
13.10 铁路网络(通道)设计与配流
13.11 通道项目群区域的流量分配功能
13.12 铁路网中新增通道流量转移分析
14 车流特定径路生成系统
14.1 特定径路规则分类
14.2 特定径路规则翻译及图形化生成
14.3 冲突径路规则检测功能
14.4 人机共识的特定径路规格化表述
15 区域列车编组计划系统
15.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