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译坛泰斗杨宪益及其家族名人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泽强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在晚清、民国乃至当代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泗州杨氏”名人辈出:翻译泰斗杨宪益,漕运总督杨殿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政事堂左丞兼轮船招商局董事长杨士琦,浙江巡警道杨士燮,外交部交涉员兼苏州关监督杨士晟,陆军上将杨毓殉等,抢尽了风光浪头,上演了许多五光十色的历史剧目,在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书对此七位杨氏名人进行研究,概论他们的业绩、成就和影响,以此来展现这个名门望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貌和贡献。
作者简介
王泽强,男,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江苏省盱眙县人,文学博士、博士后,主持并完成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基金项目及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江苏省十五规划基金项目各一项,荣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征文优秀奖、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淮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淮阴师院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盱眙县历史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学术版、《孔子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发表文史随笔一百多篇,出版专著《简帛文献与先秦两汉文学研究》,整理出版古籍《阮葵生集》(三册)、《子虚记》(五册)。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译坛泰斗杨宪益
第一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二节 屡遭磨难,坚强不屈
第三节 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第四节 巨星殒落,备极哀荣
第五节 广博创新的《译余偶拾》
第六节 饮誉海内外的《银翘集》
第七节 杨宪益年谱
第二章 漕运总督杨殿邦
第一节 参将之子,芜湖教谕
第二节 翰林院编修、云南学政、监察御史
第三节 广东道台、贵州按察使、三部侍郎
第四节 七十四岁任漕运总督
第五节 与林则徐的交情
第六节 从发配新疆官犯到团练大臣
第七节 菜香小圃馆课诗
第八节 杨殿邦年谱
附录
第三章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
第一节 名宦子孙,与政坛巨擘吴棠、李鸿章 、袁世凯的渊源
第二节 正史中对杨士骧的评价,笔记、野史、杂著中杨士骧的形象
第三节 当代学者研究杨士骧成果综述
第四节 杨士骧留下的文化遗产
附录
第四章 政事堂左丞杨士琦
第一节 学养深厚,三次拒任国务总理
第二节 袁世凯的心腹,仕途畅达
第三节 铁路总办、帮办
第四节 完成电信国有化,署理邮传部大臣
第五节 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
第六节 轮船招商局总理、董事长
第七节 在“丁未大惨案”中的角色
第八节 考察南洋慰问华侨的历史贡献
第九节 “南洋劝业会”审查总长
第十节 在“洪宪帝制”运动中的角色
第十一节 杨士琦的“毒药水”,纯属虚构
第十二节 杨士琦年谱
附录
第五章 浙江巡警道杨士燮
第一节 得益于孙家鼐的提携
第二节 平阳知府,百姓建立长生禄位
第三节 嘉兴知府,勤政爱民
第四节 浙江近代警察事业的开拓者
附录
第六章 外务部苏州交涉员杨士晟
第一节 惠民贤吏,流芳后世
第二节 “太谷学派”的忠实门徒
第三节 为国为民的外务部苏州交涉员
附录
第七章 陆军上将杨毓珣
第一节 公子驸马,平步青云
第二节 张作霖、张学良的新闻发言人、对外联络官
第三节 伪山东省长
附录
序言
译坛泰斗杨宪益的家
族,因祖居泗州梁集村(
今属江苏盱眙县),世称
“泗州杨氏”。2005年5月
,泰山出版社出版了一部
书《中华名门才俊:杨氏
名门》,其中有一节《长
江后浪推前浪》,对这个
家族作了专门介绍,开头
就称赞道:
长江后浪推前浪,发
迹于黄土高坡的杨氏,在
无数个岁月轮回之后,竟

由江淮地区的族人后
来居上,抢尽了风光浪头
。从杨鸿弼到杨士燮、杨
士晟、
杨士骧、杨士琦、杨
士铨、杨士骢再到杨毓殉
、杨毓莹、杨毓瓒,在清
末民国的历
史舞台上,上演了多
少五光十色的历史剧目!
文章一方面高度肯定这个
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另一
方面由于多种原因,只写
了杨士燮、杨士骧、杨士
琦三个人的事迹,且侧重
于叙述轶事逸闻,还有以
讹传讹的现象。实际上,
自乾隆以降,“泗州杨氏”
名人辈出,在中国近现代
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
章。
名将总督,五子登科
乾隆中期,青年杨果
亭扛着一根扁担,离开世
居地梁集村,外出谋生。
后来从军,因能征善战,
功勋卓著,成为当时名将
,累官至江南松江中营参
将,正三品,封武义都尉
,揭开了这个家族百年兴
盛历史的序幕。
杨果亭之子杨殿邦,
即杨宪益的高祖,嘉庆十
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
士,曾任贵州按察使、山
西布政使、内阁学士兼礼
部侍郎、漕运总督等职,
诗人、画家,著有《菜香
小圃馆课诗》《心太平居
文集》等。杨殿邦侄儿杨
映奎,武进士,历任广东
南雄营守备、南雄营副将
(从二品)等职,诰授武
功将军,晋封振威将军。
杨殿邦之子杨鸿弼,
工诗善文,擅长书法,著
有《枕善居诗集》,在袁
世凯叔祖父袁甲三幕府中
当差,深受器重,以军功
获得江苏候补知府的资格
,生八子:士燮、士普、
士晟、士骧、士琦、士钧
、士铨、士骢。其中士燮
、士晟、士骧为进士,士
琦、士铨为举人,时人称
“五子登科”。为纪念此项
盛事,泗州杨氏曾订制“
五子登科”陶瓷缸,今杨
氏后人有存。
杨士骧中进士后,入
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来荣
升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
北洋大臣、陆军部尚书,
去世后谥“文敬”。杨士琦
,清末民初曾任邮传部侍
郎、署理尚书、政事堂左
丞(第一副总理)、轮船
招商局董事长等要职,为
袁世凯最亲密的助手之一
,著有《杨尚书遗诗》。
杨士晟任外务部驻苏州洋
务交涉员兼苏州关监督。
杨士铨,曾任潮海关监督
,擅诗,著有《师竹友兰
诗草》。杨士铨之子杨毓
瓒,京师大学堂毕业,诗
画俱佳,曾任京兆及江苏
烟酒事务局局长、国务院
印铸局局长、直隶军务督
办兼秘书长。杨士钧,曾
任潮海关监督、小吕宋总
领事、天津电报局总办、
北京电报局局长、沈阳电
报局局长等职,著有《新
译列国政治通考》,220
卷。杨士骢,民国时期任
国会议员,与袁世凯结为
儿女亲家。杨士骢的儿子
杨毓殉,袁世凯女儿袁静
雪的丈夫,日本陆军士官
学校毕业,后又留学法国
,曾任北洋政府陆军上将
、军政部参谋长等职。
杨士燮,即杨宪益的
祖父,在淮安城出生长大
,甲午进士,曾公派赴日
本考察学务,历任驻横浜
总领事、山西平阳知府、
浙江嘉兴知府、浙江巡警
道。他曾任外交官,有国
际眼光;勤政爱民,官声
颇好;擅长诗歌、书法,
曾题《西湖来鹤亭联》“
放鹤故应笑坡老;观花何
必问逋仙”,今存。辛亥
革命爆发后,弃官归隐,
袁世凯请他出任参政院参
政,给予丰厚俸禄,他坚
持不就,在北京与友人缔
结寒山诗社,以诗酒自娱
。《寒山社诗钟集》中收
录了不少他的作品。
杨氏八骏,芝兰玉树
晚清重臣、四川总督
吴棠,为报答杨殿邦的知
遇之恩,把女儿吴述仙嫁
给杨士燮为妻,又把侄女
嫁给杨士琦为妻。杨士燮
一妻一妾,共生八子:毓
璋、毓城、毓珂、毓瑔、
毓琇、毓莹、毓瑗、毓璪
。他自己是进士出身,饱
读诗书,学问很好,颇有
见识,认为一个人的品德
修养比知识才能更重要,
因此特别重视对儿子的德
行教育,曾告诫儿子们说
:“唯德为能悠久,一切
智慧魅力不足恃也。”他
要儿子们潜心读书,教育
他们说:“读书达理方知
惭愧,读书多方多知惭愧
,鲜读书未必知惭愧,不
读书断不知惭愧。”因此
,他的八个儿子或留学国
外,或在国内学外语专业
,或在国内新办的高等学
堂读书,没有一个是不学
无术的纨绔子弟,个个学
有所成。其中,三人担任
外交官,四人在银行、铁
路等部门担任要职,一个
是香港摄影家,人称“杨
氏八骏”:
老大杨毓璋(1872—
1919),即杨宪益的父
亲,在淮安城出生长大,
泗州籍,十五岁中秀才,
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
实业、经济、应用科学等
。历任赴日本钦差大臣随
员、东三省盐务总局会办
、天津电话局总办、天津
中国银行行长。年轻时风
流潇洒,是个好玩的公子
哥儿,唱京剧、玩飞镖、
斗蟋蟀、抽雪茄、喝洋酒
。在日本留学时与日本艺
伎热恋,写下很多情诗。
娶三房妻妾:大夫人李氏
,盱眙籍名将直隶提督李
长乐侄孙女,生二女:大
女儿离婚后
导语
本书以泗州杨氏家族中的七位重要人物为研究对象,论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首次为杨宪益、杨殿邦、杨士琦等三位著名历史人物推出较为详细的年谱,为进一步推动这些名人研究提供较为翔实的历史文献和研究线索。
精彩页
译坛泰斗杨宪益
杨宪益(1915—2009),祖籍安徽泗州(今属江苏盱眙),生于天津,原名杨维武,英国牛津大学毕业,通晓英语、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历任中央大学副教授、光华大学教授、贵阳师院英语系主任兼教授、中印学会研究员、国立编译馆翻译及代理馆长、中英文化协会秘书长、南京市政协副秘书长、中国外文局翻译、《中国文学》杂志主编等职。与英籍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译了《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大量中国名著,荣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著有《银翘集》《译余偶拾》《杨宪益自传》。
第一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杨宪益五岁丧父,然而,曾任浙江省巡警道(相当于公安厅厅长)的祖父、天津中国银行行长的父亲为他留下十分丰厚的家产和丰富的藏书,加上两位母亲引导得法,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饱读诗书,国学功底深厚,还在教会中学接受了完整的英式教育,中学毕业时已经通晓英语,后来又到牛津留学五年,广泛阅读英、法、希腊等国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年少的他就足迹遍布日本、美国、英、法、德、意、瑞典、丹麦、埃及等国家,眼界极为开阔,结交广泛,同时创作了一批诗歌、戏剧、小说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为日后翻译、写作、研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深厚的国学功底 杨宪益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由于当时天津社会混乱,绑架富家子弟的事情经常发生,嫡母不让他到外面上学,而是请人来家单独教他。由于杨宪益太顽皮,最初请来的几任教师降不住杨宪益,大都个把月就辞职离去。“几个教四书五经的老学究都被我打跑了,后来有一个老师投合我意思,教我《西游记》,给我念《三国演义》,我把他也给打跑了。”
九岁时,三叔杨毓城请来既威严又和蔼的已经六十多岁的前清秀才魏汝舟,终于把杨宪益制服了。魏汝舟,河北大城县人,家中妻儿老小均死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火中,很有学问,擅长写古体诗,既不打,也不骂,杨宪益在他的指教下,整整用心读了四年多国学书籍,打下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魏汝舟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加串讲大意的教学方法,先教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再引导杨宪益阅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易》《春秋》等传统的科举读本“四书五经”,还让他学习了《庄子》《古文观止》《千家诗》《唐诗三百首》等国学经典,同时进行诗歌写作训练,从背诵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入手,如此书开头一段: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杨宪益到耄耋之年还能娴熟地背诵出来。魏汝舟以此让杨宪益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基本知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杨宪益进步很快,一次习作竟然吟诵出“乳燕剪残红杏雨,流莺啼破绿杨烟”的佳句,老魏惊喜万分,连声夸赞他是个神童,杨宪益也沾沾自喜,全家人得知都欣喜异常。家族中最擅长诗歌的三叔杨毓城听说后,不相信出自小小的杨宪益之手,亲自出题考试,结果确实如此。
魏汝舟把富家公子杨宪益引导到读书写诗的道路上,从而使他避免了富家子弟极易沾染的种种恶习,培养了杨宪益读书爱诗的浓厚兴趣,这一爱好成为他终身的日常必修课,是成就他伟业的基础。因此,杨宪益一直对他感恩戴德,到了晚年还在怀念这位命运坎坷毕生碌碌无为的处于社会最下层的老师。
当然,对数十年前事情的回忆有时难免产生误差,如“我把《左传》全部背下来,当时也不过用了三、四天”,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因为《左传》长达三十五卷,有二十多万字。“杨宪益居然在一天把全部《左传》都背完了”,更是夸张失实。杨宪益爱上了读书,不满足看古典文学,经常带着仆人到书店购买图书,从来不看价格,看中就买,家中也不吝钱财,随他买多少书,康有为的《康南海先生集》、梁启超的《饮冰室集》等新书也被购到家中。在他的带动下,两个妹妹也爱好读书、买书,家中订有《大公报》,读书看报成为全家的爱好。他特别爱读武侠小说、公案小说、笔记小说,如《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聊斋志异》《搜神记》等等,开阔了视野,阅读能力大大提高。上中学前,他的阅读量和文字功底已经远远超过同时代读过五六年正规小学的同龄人。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