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共计收录了58种(上册29种、下册29种)野菜类植物食材,并配备了图片,以便甄别。为了全方位了解每种野菜食材的应用特性,我们在广泛收集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涉及该食材的物种本源、生长习性、营养及成分、食材功能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野菜类食材信息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对野菜类食材认识的科学性。同时,本书还引入诗歌和传说故事对食材内容进行了拓展,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录 蒲公英 剌儿菜 茵陈蒿 青菩同 东风菜 柳叶蒿 草石蚕 王枣子 大巢莱 锦鸡儿 蕨菜 桔梗 山梗菜 蒲菜 败酱草 榆钱 枸杞叶 委陵菜 柴胡 大叶芹 展枝唐松草 地黄 鹅肠菜 剌嫩芽 费菜 东北薇菜 薇菜 珍珠菜 猴腿菜 马兰 苦菜 牛蒡 清明莱 野苘蒿 荠菜 豆瓣菜 华中碎米荠 野苋菜 青葙 雁来红 鸡冠菜 罗勒 夏枯草 玉竹 麦门冬 野豌豆 紫藤花 莼菜 地肤 灰灰菜 绞股蓝 冬葵菜 野荞麦 虎杖 鸭儿芹 繁缕 豆腐柴 洋火姜 参考文献 序言 民以食为天。绿色、安 全、新鲜的野菜类食材既是 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消费 的需要,也是建设“健康中 国”的需要。如今,人们对 健康饮食和健康食材的需求 尤为迫切,也就越来越清醒 地认识到绿色、安全、新鲜 的野菜类食材作为日常生活 必需品的重要性。 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 源丰富,尤其是野菜类植物 作为天然的、健康的食材, 沿袭已久。本书对传统药食 两用野菜类植物的功能特性 进行了系统阐述,可以拓展 人们对野菜类食材的认识, 这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保护、 利用,而且对于乡村振兴和 新型农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帮 助;同时也可以将野菜类健 康食材推向市场,以满足消 费者对食品独特口味、营养 价值和功能特性等方面的需 求,从而使消费者在选用健 康食材的时候,既考虑它的 营养价值,又对食材的传统 中医药作用及现代医学功能 有一定的了解。本书在编写 过程中得到安徽省皖北道地 药材开发与高值化利用工程 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优秀 科研创新团队 (2022AH010080)的支持 。 本书主要介绍了常见的 传统野菜类植物食材,涉及 菊科、唇形科、豆科、蕨科 、桔梗科、香蒲科、败酱科 、榆科、茄科、蔷薇科、伞 形科、毛茛科、玄参科、石 竹科、五加科、景天科、紫 萁科、报春花科、蹄盖蕨科 、十字花科、苋科、红翎菜 科、百合科、睡莲科、藜科 、葫芦科、锦葵科、蓼科、 马鞭草科、姜科等30个科。 有些食材我们很早以前就开 始使用,在《神农本草经》 《金匮要略》《本草纲目拾 遗》《食疗本草》《救荒本 草》等医药书籍上都有记载 ,有些食材是近代随着国际 贸易、全球化引入我国的。 本书共计收录了58种( 上册29种、下册29种)野 菜类植物食材,并配备了图 片,以便甄别。为了全方位 了解每种野菜食材的应用特 性,我们在广泛收集并参考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教材 的基础上,对涉及该食材的 物种本源、生长习性、营养 及成分、食材功能等多个方 面都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可 以满足消费者对野菜类食材 信息的需求,以提高人们对 野菜类食材认识的科学性。 同时,本书还引入诗歌和传 说故事对食材内容进行了拓 展,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 本书编撰人员都是长期 从事中草药、食品科学研究 和教学的高校教师。本书的 早期文献资料由计宇航、陈 圣雄、王鑫、李晗、吕佳敏 、汪威、陈远收集,后经翟 科峰、段红对每个品种资料 进行归类、整理、完善后编 写完成。 浙江大学陈士国教授审 阅了本书,并提出宝贵的修 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虽然本书所有资料的收 集、整理、编撰以及后期的 校稿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但肯定还有许多遗漏 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 指正。 编者 2022年7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