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在太多的课堂上,强调的是教师使用的教学策略,而不是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做什么或思考什么。更重要的是,对大多数教师来说,学生的大脑就像一个神秘的“黑箱”,所以当学习失败时,他们不确定哪里出了问题,或者如何做才能帮助学生学习。 《惟学无际——基于脑科学构建学习模式和设计教学方案》可以帮助教师看清“黑箱”里的东西。布莱恩·古德温和等人剖析了认知科学的基础研究所支持的学习策略,这样就可以把它们组合成挑战、激励和吸引学生的经验。因此,教师将学会带着更多的目的性去教学,不仅要理解要做什么,还要理解什么时候以及为什么要做。 通过一个易于使用的六阶段学习模式,本书:分析大脑对新信息的反应、储存和检索方式。帮助读者从头到尾地了解学习的过程。帮助读者“聚焦”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想法。学习可能是复杂的,但学习关于学习的知识不一定是复杂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惟学无际——基于脑科学构建学习模式和设计教学方案》帮助照亮课堂里所有的“黑箱”,让教师的实践变得更有力。 作者简介 布莱恩·古德温(Bryan Goodwin),曾任高中教师、大学讲师、新闻工作者,目前担任美国中州国际教育研究院(McREL International)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在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实践方面进行探索研究且有深刻见解,同时为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学区、州部门,以及其他机构提供咨询。他撰写了许多由美国教学视导与课程开发协会(ASCD)出版的书籍,包括《惟学无际:基于脑科学构建学习模式和设计教学方案》(Learning That Sticks: A Brain-Based Model for K-12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Delivery)等。 目录 绪论:为什么需要学习模式 如何惟学无际 探究学生大脑的“黑箱”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以学为本 填补教育研究与学习科学之间的缺口 提供一个学习模式 并非另一个框架,而是一个模式 本书是如何设计的 这是起点,并非终点 第一章 了解学习科学 信息加工模式 记忆的阶段 感觉登记器:在噪声中寻找信号 瞬时记忆:前30秒 短时工作记忆:最多20分钟 长时记忆:可能持续一生 将记忆科学应用于学习模式 感觉登记器和瞬时记忆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融入全过程 学习阶段 第二章 产生兴趣 感官超载时代下的生活与学习 情绪混乱对注意力的影响 大脑处理刺激的“先后顺序” 产生兴趣:课堂工具箱 向他们表达你的关心 将学习与积极情绪相关联 激发好奇心 激活原有知识并揭示知识缺口 设置学习论辩 交替变化 大概念:通过释放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来促进学习 第三章 投入学习 化无聊为投入 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说服大脑“启动”并学习新事物 平衡内外奖励 投入学习:课堂工具箱 提供WIIFM(这对我有什么好处?) 以大概念或核心问题勾勒知识框架 提供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 向学生展示“精进之道” 鼓励设定个人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坚持不懈 大概念:将“是什么”与“为什么”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投入学习 第四章 聚焦新知 集中注意力的科学 将图形与文字配对 示例说明抽象概念 将问题解决与方案示例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 以手写做笔记 聚焦新知:课堂工具箱 使用非语言表征 示例和讲解 通过直接教学示范掌握知识的步骤 将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交替进行 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提问和仔细阅读 让学生主动做笔记 大概念:在图示、语词和观念中学习 第五章 理解意义 理解的科学 编码之谜 破解编码代码 杂乱的神经网络 魔法数字7(也有可能是4) 大脑的“求知若渴”模式——无论好坏 大脑需要暂停 我们只编码自己思考的内容 通过建立联系学习 交替学习让我们的大脑保持专注 理解意义:课堂工具箱 把学习内容“分成”多个部分以支持信息加工 提出探索性问题 提问后提供等待时间 应用小组合作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处理 帮助学生识别异同 邀请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大概念:花时间理解意义 第六章 练习与反思 牢固嵌入记忆的科学 重复、重复、重复 分散练习:再次浇筑“记忆水泥” 混合练习会更难(也会更好) 地点、地点、地点 绞尽脑汁地去记住 寻找并修复漏洞 总结 练习与反思:课堂工具箱 观察并指导首次练习 检查理解 提供形成性反馈 交替和间隔安排独立练习 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练习 大概念:重复学习,巩固记忆 第七章 拓展与应用 深度学习的科学 将新学习与自身关联 问自己深度问题 讲解自己的思考 建立心智模式 批判性地思考心智模式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拓展与应用:课堂工具箱 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支持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 教授批判性思维 通过写作锐化思维 在表现性评价中巩固学习 大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更丰富的心智模式 第八章 展望 利用元认知构建专业知识 用学习模式来反思教学 用学习模式来诊断学生学习 用学习模式来支持专业水平和协同合作 常见问题 我真的需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产生兴趣吗? 学生应该有学习目的或目标吗? 每一节课都需要一个“拓展与应用”环节吗? 学习模式是否符合单元问题? 这个学习模式似乎有先后顺序,但学习是否真的如此线性刻板? 我应该把这个学习模式教给学生吗? 将好奇与愉悦带入教与学 大脑的自然状态:求知若渴 在教学中保留好奇心 让你课堂和职业里的学习更容易更愉悦 建立你自己的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