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人民日报思政书系
分类
作者 蒲丽霞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在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以及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新时代党和国家办好高校思政课的要求为依据,坚持问题导向,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进行深入地阐释,系统梳理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来源,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进行历史考察,客观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所具备的坚实基础及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关于这一问题基于历史与现实维度的系统认知框架。最后,提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即明确科学的价值理念和目标原则,以整体统筹的思维对思政课话语体系进行系统把握,并进一步优化构成要素、完善运行过程。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基本概念与内在机理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基本概念解析
一、话语与话语体系
二、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结构与运行
一、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
二、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运行过程
三、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功能与特点
一、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功能
二、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特点
第二章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
二、列宁关于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
一、加强思想领导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三、重视宣传工作
四、注重话语表达的语言艺术
五、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其他理论
一、语言哲学理论
二、话语权力理论
三、话语交往理论
四、教学话语理论
五、传播学理论
第三章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演进
一、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初步创立(1949—1956年)
二、思政课话语体系的“逐步中国化”(1957—1966年)
三、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恢复重建(1978—1984年)
四、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初步发展(1985—1997年)
五、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规范和发展(1998—2004年)
六、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科学发展(2005—2012年)
七、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2012年至今)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加强党的领导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保障
二、把握目标定位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核心
三、创新党的理论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动力
第三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
一、源于时代和表达时代的生成规律
二、在继承中创新的发展规律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规律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现实审视
第一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坚实基础
一、我国硬实力的提升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
  文化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
  思想基础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是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
  学科基础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外部挑战
一、全球化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带来挑战
二、社会转型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带来考验
三、信息化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带来冲击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内在困境
一、话语理念滞后导致实效性弱化
二、话语体系要素缺陷导致解释力不强
三、话语体系运行不畅导致引导力欠缺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理路
第一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价值理念
一、坚持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
二、推动师生平等对话
三、关注日常生活世界
第二节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
一、明确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目标
二、坚持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正确导向
三、遵循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原则
第三节  优化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
一、完善话语内容
二、提升话语素养
三、优化话语语境
四、丰富话语形式
第四节  完善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运行过程
一、推动话语有效转换
二、增强话语传播实效
三、建立话语评价反馈机制
结语 走向未来的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献
著作类
国外著作类
思政课教材类
期刊论文类
学位论文类
网站类
精彩页
导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是社会主义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话语体系承载着思政课的内容和表达,其完善的程度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决定思政课的实效,进而影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效果。如何建设好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从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一个现实、重要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马克思曾说:“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对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这一选题的提出,绝不是主观臆想的理论创新,而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具有一定的现实缘由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本书之所以选取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问题作为研究选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建设问题决定着思政课的目标实现。面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决好话语体系建设问题。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探索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实效。那么,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要素,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行并发挥作用,教者如何完成话语转换并进行有效的话语传播?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思政课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能否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能否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能否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因此,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是实现思政课目标、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需要。
第二,思政课话语体系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制约了思政课教学实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加之网络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思政课话语体系不得不面对全球化浪潮中意识形态话语的激烈斗争,改革进程中社会深刻复杂的变化和信息化条件下网络话语的独特性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西方“自由话语”冲击我国“主流话语”、网络话语削减官方话语、个性化话语侵蚀课堂话语的现实情形下,思政课话语理念僵化滞后、教育者话语强势、文本性和工具性的话语主导等思政课话语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外部挑战的刺激下更加显露,越发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掣肘,从而导致思政课话语的阐释力、说服力和引导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其本身而言,思政课话语体系作为体系而存在,就是关于话语的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可以说,思政课话语体系自身暴露的问题,源于该体系构成要素的问题,源于该体系中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和该体系实践过程的问题。因此,“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研究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针对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外部挑战和内在困境,对思政课话语体系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第三,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客观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的交往和对话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从综合国力的竞争向更深层次的文化、思想的交锋发展,这就导致不同文化间话语的对抗和碰撞日益激烈。因此,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话语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2016 年5 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同年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由此,话语体系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话语体系的学术研究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特别是思政课话语体系逐渐进入学界视野,并成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思政课作为向大学生阐释中国话语的重要载体,其话语体系建设的成效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思政课话语体系的完善也能够发挥一定的示范、借鉴和启示作用。可以说,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是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客观要求。
此外,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深知思政课话语体系的重要性,也看到了思政课话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笔者希望立足所学专业,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深入地做一些理论研究,为建设科学有效的思政课话语体系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研究意义
研究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理论意义。首先,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体系。目前学界对思政课话语体系的研究,多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展开,在理论探索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空间,尤其缺少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整体性研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32:37